道真道長修真集 道德化劫、轉戾為祥

道德化劫 轉戾為祥

關祐行 值事會主席 (壬午年道堂對話講稿))

前言

  主持、各位賢達、各位道觀及道堂主持、道兄、道姊、各位朋友:很高興能夠聚首一堂,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道德化劫,轉戾為祥』。這個題目是道教節籌備委員有感最近災劫頻繁,戾氣沖天 (美國紐約九一一事件,恐怖組織肆無忌憚,殃及無辜;香港經濟低迷,市民叫苦連天) ,此刻道堂應該匡扶社會,濟世利人,為大眾謀福,協助化解災劫,故特以此為題,呼籲各道堂代表提出寶貴意見。

 

人世的災劫

  大家觀看最近新聞:由於經濟下滑,失業率創新高峰,公司倒閉、裁員減薪,大量生計 (工廠、後勤基地) 北移,政府部門 (如房屋署、建築署)  將部份營運、管理外判,繼而縮減員工;樓市低迷,大量住宅、工廠、寫字樓空置,負資產物業數以萬計,苦業主支撐窘迫…。在此之時,若然生計不受影響,已算是好運之人。日本最近的報導,每天死於自殺的人數,平均超過一百人,一年就有三萬多人!

  人生災劫可謂多不勝數,上有天災:風暴雷雨、殞石冰雹、天旱不雨、地震山崩、洪水氾濫、病毒疫癘等等;下有人禍:戰爭烽火、劫殺掠奪、車禍人禍、山林大火、

  意外損傷、生計變遷、家庭破碎、生離死別、時病業病、酒色財氣…所謂「千人千人苦,無人苦相同」。

 

災劫的因由

  災劫的因由,簡單來說,是人的錯誤行為而引致。 道祖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

  人的思想與心意推動行為,不同的行為有不同回報,有善報也有惡報(因果),編織成各人的命運。所以禍福是由人的思想與心意而引起的,雖然只是一念之差,後果已是截然不同。

  災劫的因由很繁複,歸根究底,皆因思想與心意所引召。現世這麼多的災劫,一劫比一劫嚴重,為甚麼會這樣的呢?究竟人心錯在那裏?答案就是由於人心的 “無明”,繼而短視淺見,破壞了長久安和的法則,而招致窮困及災厄。

 

無明

  現今世人受業力所牽纏,感染於世俗之中,未知有元神靈魂、輪迴、超脫等生死大事,也有知者仍然未信,信者仍有未行,無緣得悟實相,以致顛倒本末,以凡軀所有便是一切,卻不知靈性不生不滅,凡軀只是時代的過客,由此引起種種錯誤的取向及行為,令元神沉淪於生死輪迴苦海之中…。

  由於世人以「眼見為實,看不見為假」,短視淺見,把仙佛的告戒視為迷信,把 “八德” 視為不合時宜的學說,把 “因果報應” 置若罔聞,肆意地破壞了長久安和的要素,窮困災厄便是這樣招引到來的。

 

長久安和的法則

  怎樣才能長久安和呢?答案必須從道德尋求,別無他法。蓋道先乎天地而存在,天地壞滅,道仍然不滅,是永恆長存的,超乎於災劫之上。  道祖《道德經》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能體道而行之謂德,中國傳統文化就有八德 孝 悌 忠 信 禮 義 廉 恥,是人修身之道,也是人與人相處之道。遵行八德之人,天心眷顧,災晦不纏,也是晉升天堂的重要標準,絕非過時的學說。

 

背離安和的因果

  北京早幾天發生 “風沙暴”,一連多天,風沙瀰漫,市民都躲在家中,多班航機受阻,風沙過後還要花很多資源來清理黃沙。主要原因是京城以北的綠林區,林木損害過度,不斷 “沙化”,西伯利亞來的大陸風一吹,便有此現象,所以損害林木便是破壞了安和的要素,一因一果,淺而易見。

  但是有些道義是世人常常背離而不自知的。我在這裏多舉兩個例子:美國有三成人以上患上風濕性關節炎,女性佔多,痛不在講(叫苦連天),嚴重的更會手指、關節扭曲變形,行動癱瘓。最近幾年,我才知道這病和愛吃牛扒有關…。 (因篇幅關係,這段續以語言完成。)

 

消災解厄由心性做起

  元神 靈魂 是生生輪迴的種子,有元神才能有身命,有了身命,思想心念才可運作,可惜常人察覺不到自己的靈性,只知道自己的心意而已。現今社會經濟掛帥,鼓吹物利聲色,都市人少時只顧讀書和遊戲,壯年追求理想及事業,中年負擔生活與家庭,對身命之主(元神),反而不甚理會,甚至置之不顧,將生命投注在變化無常的紅塵裏,令元神受拖累而沉淪於鬼途…。

  元神之有”性”好比人之有”心”。性與心恰似「江水之本源」山澗溪流之水與「江河之流水」,下游之水本自源頭,但發展下來,水質及污染各異;兩者雖是一脈相承,兩者又同時運作,發揮著不同影響。性與心的關係有若君臣、父子的密切關係。

  雖然心源於性,心與性不一定和諧,常有互相背馳的現象,甚至產生災難般的影響, 《黃帝陰符經》是道教修真的寶典 闡述了箇中的利害。經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經文引喻在人身這小天地之內,好比  “天”, 猶如 “人”,身體以象 “地”,天地人為一整體,互相影響;天發殺機比喻人性受宿業、宿怨 前生怨恨 、身心拖累的影響,引起元神發難,猶如上天將日月星辰移易位置,改變軌跡,降下殞石、狂風暴雨、天旱瘟疫、災厄苦困等等大小災劫。地發殺機喻身命發病 病有身病、時病、因果病、孽債病,猶如山崩地震,天人 性與心 不寧,所謂龍 在天  在地 起陸 受驚動 是也。人發殺機喻人心違道,錯認顛倒,背離永恆安和之法則,敗性壞命,猶如乾坤傾倒,天地 性命 反覆。

 

上天為甚麼要降災

  人之 “性心身” ,三者成一體,不可分割,互相影響。前文引述由於人心傾向現世物質,諸般錯誤的取向,身心拖累人性沉淪,引致元神發難。小象如此,大象亦然。 “天地人”  三才也是同一的道理,世人若是悖逆綱紀倫常,八德虧損,違背道義,淫穢邪惡,破壞安和,以致黑氣沖天,上天不得不降下災劫,以警世人;非天不仁,實人自惹災禍。人死後受鬼神所拘役,到地獄受慘痛酷刑懲罰生前罪,靈性不停受最苦的煎熬,才是無邊的災劫,罪孽深重者被打入阿鼻地獄,永不超生。罪孽較淺者刑滿仍要輪迴受業報,而且沒有投生的選擇權。

 

人應如何取向

  凡塵濁世好比一大考場,人生所擁有的情愛、金錢、地位、名利、事物等等,只不過是試場的擺設,也是考題的一部份,鬥不過時空的推移,一切與時消逝。所有財祿福壽、災厄苦困,也是因果的報應;賞善罰惡,是上天教育萬類的方法,以自然之道,教化眾生。上有三十三天,天外還有天,下有九地、十殿、酆都,輪轉有四生六道,人離世後何去何從呢?一切都以在世時的考驗結果而評定。還有最重要者,是上天欲人返本還原,超脫塵世,免受困苦災劫。若然立願修真,堅守道德,不只可免蹉跎歲月不斷重覆犯錯受災劫,且能將痛苦災厄減除。

 

行善修真

  李道明師尊有詩曰:『勸君修真築福基,以善化劫轉危機,道能消災眾周知,道善二途君謹記』。 龔中成祖師一再提醒壇生及善信:『道可消災,善可化劫』。善是德的外行表現,行善就是種下善因,是福德的基礎;善心善意,時時行善,改過自身,能消弭惡業,避免災劫,是故善心一顆,防患未然。

  體道之最深者莫過於修真,以性命合道,所謂「內外 性命 和諧,諸災不作」。人人身中本有圓明真性,但受宿業所障,情慾所擾,凡塵所染,識心所蓋,以致真性受陰霾所蒙蔽。修真是從修命 鍛煉身中的精氣神 及修心 依循天理、道理改變心地及知見 ,進而修性,改變人性的根本,返本還原,回復圓明真性,使之圓佗佗,光灼灼;功成能歸復 “無極” ,逍遙自在,超出時空的拘束,脫離一切災劫,得永恆安和之境。

 

【目錄】   【主網頁】

道真道長修真集 順天樂道

順 天 樂 道

關祐行 值事會主席(辛巳年道堂對話講稿))

前言

  主持湯偉俠博士、各位賢達、各位道觀及道堂主持、道兄、道姊、各位朋友:很高興能夠聚首一堂,與大家一起探討道教之生命觀 ──「順天樂道」。

 

靈魂、鬼神、輪迴

  首先跟大家探討人生最大的題目,就是:「有否靈魂、鬼神、輪迴」。人類最大的盲點,就是不能測見自己的靈魂,有如眼望黃河,水濁不能見底一樣,常人以為凡軀所有便是一切,以致在做成人生的取向錯誤顛倒。究竟人有否靈魂呢?答案可有兩面:

 

一是沒有,那麼兩腳一伸(人死),一了百了,如此則所有宗教不須存在,皆因所有宗教皆以升天堂為目標;

 

但人若是真有靈魂的話,所產生的問題也就很多:人死靈魂離體,自然有鬼神。那麼我在出生之前,我在何處(有誰知道)?是故我投生之時,必然是前緣之終結,今生之開始,這不就是輪迴嗎?那麼我死後將往何處?落地獄或是昇天堂呢?憑甚麼來決定我死後將到那裏去?人生的抉擇,還有甚麼比這個更重要嗎?

  所以「靈魂、鬼神及輪迴」雖名之為三,其根本卻是相同,可以由證一而及三的,亦即靈魂若是存在的話,自然有鬼神和輪迴。

  找尋答案,不是單靠參研書籍,或是聽他人之言,便能解決狐疑的,必須拿出誠意,親自驗證。各人因緣際遇不同,驗證也就不同。若然不作自身的驗證,只會半信半疑,而且不會主動面對問題,似是坊間所謂的:「信則有,不信則無」。然而真理與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有就是有,沒有便是沒有,大家可以想想這句說話是否合乎邏輯?

  我驗證靈界十數年,舉凡有神功、扶乩、特異功能、神靈現象等等,無不誠意投入研究、觀察,時常拿自身來作實驗,並內修性命十五年。

  最近六年,得到呂純陽師尊的恩准,在金蘭觀擔當乩手,扶乩學道,每星期皆與仙佛接觸,扶乩宣揚道教,更得呂純陽師尊、李道明師尊、龔中成祖師默傳丹訣,啟導我靈性的修煉。多年來的體驗,可謂靈驗萬千,神奇的經歷令我目瞪口呆,使我堅信仙佛的存在是絕對確實的!

 

道教的第一要義-性命雙修

1世人追名逐利,聲色享受,精神常受七情所擾動而不能自主,受六慾所困而不能放下,受貪慾、嗔怒、癡愚(三毒)所纏繞而不能擺脫。

2第一道公侯將相,第二道士農工商(包括獨孤寡鰥),第三至第六道是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太上道祖【內修篇】曰:『凡人入後天,其性必蔽、神必散、氣必洩、精必敗,此三者精氣神俱為人性所傷。 1(內修總論)』。又曰:『在常人而言,精氣神雖附於人身而不能聚結,肉身歿後,此三者隨軀殼而離去。(第二章)』。再曰:『壽數既盡,雖天地天地之好生亦不能挽回人之終也。神先出靈魂離體,氣即絕,精始散,三者一散,永無復合。皮囊既脫,三者散漫於天地之間,如是則不離六道 2輪迴而巳。(第三章)』。

修與不修有何不同?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亦即神清、氣清、精清是也,在內修則為神之陽、氣之陽、精之陽,三陽聚於性宮,是為三華聚頂。

三昧者:昏昏默默之昧,杳杳冥冥之昧,恍恍惚惚之昧。

太上道祖【內修篇】云:『若有道之士,則能將三者由散而合,由合而結,此乃內煉之所得,亦非天地之間自然可能成功者。(第二章)』,又云:『倘若在生時,將三者精氣神煅煉,死後皮囊雖脫,而三者不散,結聚如一,聚散能自如。若煅煉湛深,此三者更能入石穿透物質,亦能飛形身超物外,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此之謂神,此之謂仙聖。此無他,三清 3能聚否耳!(第三章)』。再云:『倘經?煉,則三者集中而結為胎,更得五行之助,水火相濟,金木魄魂相剋,始能通七竅,破黃庭元神之舍,越丹田上丹田,過泥丸即小孩腦頂骨未合縫的地方而活動於虛無縹緲之間者。如是則神出於舍軀殼,出入自如,安守能定,動則處於太虛,靜則三昧 4合一,能動能靜,始見三清。三清既現,則入化出神,則飄飄然而為仙聖之域,如是始能超凡入聖。(第五章)

  尋根究本,「三清」本為一體,溯自鴻濛未判,天地混沌,時空不分,無窮盡聖佛仙真混元一炁(無極),放無量毫光。「無極」動而生「太極」,一炁運轉虛空,運轉既滿週圓,炁自分散,一炁始化三清。人身之貴,貴於精氣神,離此軀殼,只得一團陰靈,內修更是困難。故修道是以性命雙修為主,即以身中之精氣神來修煉靈性,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者合一,得其純陽,歸復混元一炁、無極之本體。目的是為了解脫時空之拘束、陰陽五行之制約、生成壞滅之定律、生老病死之痛苦、四生六道之輪迴,而且在天上、凡間、地獄也無不同─總是首重修真。是故道門設教,指引迷津,呼喚天下群迷蒼生,同登覺路,實修實煉,歸復無極,永享逍遙之樂。

 

天意如何?

太上道祖在【天堂遊記】第四章,闡示天機:『……原人下凡,初而本性純樸,樹葉遮身,心如原始,不知所以,故生而死,死而歸天。但原靈種子,入土既久,變質變種,中古之世,性靈濁重,有者已不能死而歸天,濁重之氣下沉,故地獄自此成矣。五老人類的創造者在天,傷心欲絕,共議收回之策,在不得已之下,五老親自下凡,分形降世投胎五方,各為五教道佛儒耶回教主,傳教授徒,期「普度收圓」,然教主去世,教徒又多離經叛道,致使原靈分散道心,生靈攻訐,傷天地之和炁, 金母在五老之天,哀傷原子一去不回,故今頒命,真道普降,廣度緣人,為加速勸化之效,又再藉飛鸞扶乩闡教,頒示天音,勸化浪子……』。 天庭欲度原人,其情急切,是故敕命仙真佛聖四處飛鸞顯化,喚醒群迷蒼生,回心向道,重返無極瑤池,與母團聚。

5 九美者:忠孝廉節仁義禮智信;
八德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6 修真講求「內外咸通」:首先要內功與外功功德並修,內真外應,兩者互相參扶。其二是身內與身外咸通,人身乃一「小天地」,有如天地之縮影,初修者靈性尚是重濁,位居下界,故修煉下丹,腳踏實地,是為匹配。中階者,靈性進境,陽長陰消,脫離凡俗,上浮於雲霞間,可修煉中丹;上根者可修於上,而陽氣滿足者更可龍飛九天,直煉靈性於上丹田乾宮,洽當自然;猶如小學生習小學,中學生讀中學,大學生修大學,適如其分。唯各人的位置不同,功到昇遷,不得仙師指點,人難知之。

  各位,金蘭觀乃是天壇,是上天的窗口,代天傳語,教化緣人,啟迪人心,修真有路。呂純陽師尊云:『天上凡間,首重修煉,內三外七,九美八德。 5己卯年十月十四日降乩』,明言天上凡間皆首重修煉,內修性命三分;並以八德九美為輔,外積功德七成,乃道門之士晉升天堂之標準。其中內修為何不是十分而是三分呢?此乃上天因應時代之不同,所作出之寬懷調節,體諒世人有父母、家庭、工作,故呂純陽師尊有言:『道門設教,首重修真,己立化人,超凡入聖。上庭天庭之旨,時逢三期三期普渡三分即三分之一誠意,三分神力,三分人力…丙子年十月十四日降乩』,諭示修者只要有三分之誠意及三分之努力,神仙當提携三分,將修煉的難度減至最低之要求。龔中成壇主當今金闕監察使有言:『吾道以性命雙修為本,以三綱五常、九美八德為輔,修性煉命,後天返先天,理法兼備,剛柔相推,動靜相兼,內外咸通 6,通往無極 ,無極故鄉…庚辰年八月廿日降乩』。

 

順天樂道

  天意既然如此,道門之士應當體念天意,樂於:內修性命,修煉元神;外積善德,以行為體道,遵行九美八德。

  時代不同,修道者再不用深山苦煉,大道普傳火宅,卻須要對父母、家庭及社會負責任,在立定人倫的基礎上來修道。修道者除了自修,更應兼善他人,群修方為大道,宏揚道義,替天行道,為道立功。其他善舉如:修建廟宇,捐印善書,解人苦困,救劫鎮災,修橋補路,利益社會,濟世利人…等等亦當奮力為之,以圓成七分之外修功果,功圓果滿,晉昇天層。

  最後,道末謹以此文呼籲各位同道大德,互相兼容,齊修正道,共脫凡塵!多謝各位!

 

【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