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 保健課程 冬天養生之道

醫療保健講義 —— 冬天養生之道

  時值冬天,腎之生理功能與自然界冬季之陰陽變化相通,冬季天寒地凍,萬物蟄伏,有利於封藏,故冬季應注意補腎固精,防止腎之精氣耗泄,因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

  腎乃人體之重要臟器,臟象學說中認為藏有「先天之精」,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根,故稱作「先天之本,陰陽之根。」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並主宰全身之水液代謝。在體合骨,故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和二陰,外榮於髮,在志為恐,在液為唾,五行屬水,應於冬季。經絡方面,足少陰腎經屬腎而絡足太陽膀胱經,與膀胱互為表裏。

  人之生命過程︰生、長、壯、老、已,實乃腎中之精氣從弱到強,再由盛至衰,直至消亡之表現過程而已!腎中精氣之盛衰可決定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故腎之精氣虛衰,必然引起一些病理變化︰幼年時期,若腎氣不足,則可致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或小兒之五遲、五軟等病症;成年人,如果腎之精氣過度虧損,則一方面出現髮齒脫落、耳鳴耳聾、頭暈目眩、口燥咽乾、顴紅升火、腰膝瘦軟、遺精滑泄、健忘少寐、足跟作痛等症;婦女則出現月經不調、經閉或不孕等症。故防病治病時多從補腎精入手,有防止早衰及延年益壽作用。

  形不足者補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下面先為大家介紹一個補腎食療方。

淮山︰滋益脾腎,補脾、養肺、益腎。

杞子︰益精明目。

合桃肉︰補肺腎定喘嗽,強筋骨,潤腸通便。

  此湯水簡單易煲,清甜可口,不須加任何調味料,湯水份量適合三至五人飲用,而且老少咸宜,冬天飲用,非常有益。

煮法︰先將約20碗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

丙申年 保健課程 秋天養生之道

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養生之道

  時值秋天,立秋處暑,稱孟秋時節,白露秋分,稱仲秋時節,寒露霜降,稱季秋時節, 2016年9月7日未時13時48分,節氣將是白露。今日2016年9月4日還是氣溫接近30度,人人揮汗如雨的時候,蕭索的秋天已在悄悄地逼近,早晚已經開始感覺一絲涼意。

  其實世事何嘗不是一樣,一切的替代都是靜靜地進行,正當人們興高采烈地享受和滿足於現狀的時候,無可避免的轉變正在加速,直到人們發覺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質的改變。所以中醫古典「黃帝內經」經常提醒人們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治病、養生,都離不開這個原理。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習煉「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心肺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

  秋燥病變重點在肺,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祛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手太陰肺經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