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 保健課程 醫食俱佳枇杷果

醫療保健講義 —— 醫食俱佳枇杷果

 

時值初夏,枇杷果先百果而熟,果呈圓形橘黃色,滿樹皆金;漿汁清香甜美,深受人們喜愛,無怪乎古人用「摘盡枇杷一樹金」的詩句讚美它。

枇杷原產於我國,別稱盧橘、金丸,屬薔薇科植物,盛產於長江以南各省,長江以北的陝西、甘肅,河南也有栽培。由於它成熟最早,先桃李梅登場,因而嬴得「初夏鮮果第一枝」美譽。

唐代杜甫有詩咏之:「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宋代蘇東坡也詩云:「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微黃尚帶酸。」

枇杷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據中央衛生研究所營養專家分析,每一百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七克、蛋白質○點四克、粗纖維○點八克、鈣二十二毫克,鐵○點三毫克,磷三十六毫克,抗壞血酸三毫克,其胡蘿蔔素和磷的含量,比荔枝、菠蘿、香蕉、柑橘都高。它還含有苦杏仁禀(B17),僅次於杏仁含量,為防治癌症的特效藥。

枇杷果以藥用價值高而著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稱:「枇杷秋蔭,冬天開花,春天結果,初夏果熟,備四時之氣,他物無以類者」,為此備受歷代醫學家重視。

《本草綱目》說:它「利肺氣,止吐逆,清上焦熱,潤五臟」。枇杷的花、葉、果、皮皆可入藥。花開於冬季,色呈白或淡黃,幽香襲人,明代高啟詩云:「落葉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過來牆。」花可止痰止渴、治頭痛、傷風;蜜蜂所釀枇杷花之蜜稱枇杷蜜,其味香甜醇口,有潤肺止咳作用,是蜜中上品。

‧枇杷葉是常用的中藥材,味苦性平。入肺、胃經,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它是一味止咳止嘔的常用藥物。

‧枇杷果有止渴、退火的功能,是潤肺、止渴、健胃、清熱的良藥。

‧枇杷皮可治吐逆、消化不良等症。

學道修道之人,需明白天地陰陽造化之理,順應天地四時五運六氣之變化,「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因時進食,醫道還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

自古以來,我國醫者便將飲食和醫藥結合起來,以達到滋養強壯、平衡機體、調抑陰陽、輔助醫療的目的,故一直強調「醫食同療」,可見適當飲食的重要。

辛巳年 保健課程 仙方妙藥 — 太乙油

  

太乙油是金蘭觀醫藥部遵照仙方虔製,選取天然地道中草藥,運用傳統方法煉製而成。


太乙油是一種功效良好的外搽聖藥,主治:


 

跌打損傷 筋骨麻痺 風濕骨痛 頸肩背痛 手足抽筋
         

皮膚濕毒 蚊蟲咬傷 無名腫毒 風疹痕癢 湯火灼傷
 

用法:最好先用暖水洗淨患處,待乾後輕輕塗上太乙油,份量宜按患處部位大小而定。塗搽後輕輕按摩患處約五至十分鐘,輕患者每天可搽一次至二次,重患者每天搽三次至四次,患處便可遂漸痊癒。跌打舊患可每天搽一次至二次,可根治舊患,直至完全痊癒。


太乙油因用純中草藥煉製,久貯後會有少量沉澱物,屬正常現象,無損功效。用時搖勻便可繼續使用。


此藥油只宜外用,絕對不可服食。危重病人用後患處徵狀無減退者務須求醫診治,以策萬全。


寧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時不備,太乙油是家居旅行的好良伴。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