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年 保健課程 氣對人體的影響(二)

醫療保健講義 —— 氣對人體的影響(二)

 

  中醫認為人體內存在着一股肉眼看不見的動力,稱之為「氣」,氣足神旺、氣定神閒是壽徵。《黃帝內經》有關氣的概念,實際上是源於道家的,甚至有人認為,《黃帝內經》根本是由得道之士所撰寫的。

  《黃帝內經》根據道家「氣」的觀念,認為人體內有如一個小宇宙,裏面充滿着能量──氣,成為支持人的生命活動的基礎,氣的盛衰,決定了人的健康狀態。人體內的氣,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在人體內流動。經絡就是氣在人體內所行走的軌跡。內氣在經絡中運行,是人與生俱來的功能,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一旦經絡的運行受到阻礙,人體就會生疾病。

  一般氣的疾病以氣虛、氣鬱、氣滯、氣逆等最為常見。產生氣病的原因,不離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等三大類:

情志的過度及不暢快可令氣的正常運作受阻,產生氣鬱滯、氣逆等現象;

外邪:風、寒、暑、濕、燥、火等亦能阻遏人體內的氣的正常運行,以及損耗正氣,例如暑熱能傷氣,令患者產生氣虛的症狀。

  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有:少氣懶言、語聲低微、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舌淡嫩,脈虛。

  中醫學認為:「損其氣者補其肺。」肺主氣,司呼吸,開竅在鼻,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尤應於秋氣,五行屬金,色白,在液為涕,在志為憂、藏魄,為相輔之官,有手太陰肺經屬肺臟而絡大腸腑,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  下面為大家介紹【補肺湯】,供諸君選用,功能益氣補肺,化痰止咳。

壬午年 保健課程 氣對人體的影響(一)

醫療保健講義 —— 氣對人體的影響(一)

 

  中醫所指的氣,不單是指可感覺到的呼吸之氣,而是假定人體內有某種帶有能量的氣流,這種氣流有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及濡養全身的作用。

  氣的流動途徑,以沿着經絡及脈管的最為顯著,而循環於五臟六腑的氣,亦很明顯地被感覺到。

  例如中氣,一般指脾胃之氣,中氣弱則消化不良、疲倦、聲音低微而軟弱、呼吸短促、畏寒自汗、舌淡苔薄、脈虛無力等症。補救之法可服用【補中益氣湯】

  循環於脈管之內的氣為營氣,有推動血液循環及生血的作用,營氣虛則血行不暢,嚴重的可產生血瘀及心脈閉塞,形成真心痛的症候。

  循環於脈管外的氣為衞氣,有抵抗外邪的作用,衞氣弱則經常感冒,或怕冷怕熱,甚至因抵抗力弱而容易患上腫瘤等疾病。

  人氣充盈為健康的象徵,氣足神旺,氣定神閒是壽徵。氣足則五臟六腑運作正常及身體強健,營氣足則血脈循環暢順,故中醫有氣能生血,氣能帥血,氣能攝血等說法。

  衞氣充足的人,很少會患上外感各種症候,亦減少患上腫瘤等症的機會。人們都知道血管閉塞、心臟病等疾病,與血循環不暢有關,但有些人只懂得戒食脂肪作為預防,卻不知道如果身體內營氣衰弱,亦會造成血循環不暢,一樣會患上這些心血管疾病,這是中醫有關心血管疾病的見解。

  氣除了以強勁為佳之外,當以順為佳。氣以下行為順,氣逆就會產生種種症狀,例如:
胃氣上逆,會有噯氣、嘔吐、呃逆、反胃等現象了。
肺氣上逆,會有咳嗽、多痰、哮喘等呼吸系統的病證。
肝氣上逆,則會有眩暈、頭痛、吐血、瘁然暈仆等症狀。

  通常受到大剌激的人會發生這種病,據說歷史上三國時代,周瑾就是受到諸葛亮的戲弄,肝氣上逆而病氣上逆而病發死亡的。故壬午年六月十九日,    龔壇主乩文訓文中有以下名句:「善養元氣者難,常積結氣者易。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