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年 保健課程 重視糖尿病(二)

醫療保健講義 —— 重視糖尿病(二)

 

  糖尿病控制不善,除了發生血糖過高的昏迷之外,還會發生眼、腎、血管、神經系統、腿和心臟的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昏迷,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大原因。昏迷之前,有很清楚的預兆,在情況惡化以前幾天至兩星期就會有了很易辨識的特殊症狀,醫師或病人都不會忽略不理的。輕度的糖尿病人不會發生昏迷,通常血糖過高或過低才會造成昏迷,應即刻送院治理。

  昏迷是指驟起而短暫的意識和行動的喪失,發生原因,其一為元氣虛弱、病後氣血未復、產後失血過多,每以操勞過度,驟起驟生,引起經脈氣血不能上充,陽氣不能達於四末而致;其二是情志異常變動,或外傷劇烈疼痛,以致氣機逆亂,氣血運行一時紊亂,清竅受擾而突然昏倒。始則自覺疲乏無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吐,而至突然厥倒不省人事。同時出現面色蒼白,汗出,四肢逆冷,脈細緩、血壓下降等。

  穴位指壓對於防治昏迷療效顯著,在此先向大家介紹部份醫治昏迷的穴位謹供參考。

治法:蘇厥醒腦,回陽救逆為主。

處方:水溝、合谷、足三里、中衝、內關

方義:水溝屬督脈,位居任督交接處,督脈經腦部,上巔頂,取之以接續陰陽經氣,指壓有開竅醒腦作用。中衝為手厥陰經的井穴,位於中指之端,可調陰陽經氣,為治療昏迷之要穴。合谷、足三里分屬手、足陽明經原穴、合穴,陽明係多氣多血之經,穴位指壓,推動氣血循經上注清竅而醒腦,如果四肢逆冷者,可選取百會、氣海,施灸以溫煦四末。

壬午年 保健課程 重視糖尿病(一)

醫療保健講義 —— 重視糖尿病(一)

 

  糖尿病自古有之,其病因病機主要由於素體陰虛,飲食不節,復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所致。糖尿病的病因除遺傳因素外,肥胖也是重要原因。肥胖的人患上此症,不消多久變為骨瘦如柴,同時又有經常口渴的現象,所以傳統醫學稱它為「消渴症」,消就是消耗的意思,渴形容病人經常口渴。消渴之名,首見於《內經》。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病證。

  根據國際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的發病率正日益增高,已成為第三號殺手,僅次於頭號殺手病症(腫瘤),次號殺手冠心病(心腦血管病)。在美國患病率最高,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也力追美國,而糖尿病患率也直線上升,據最近香港統計,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糖尿病,情況堪慮,值得大家重視糖尿病。

  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理是按照患者腎陰虛損、津液損耗,或脾腎陽虛、運化失司等不同辨症特別分別施治。本病雖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多症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其他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其他二者較輕。由於三消症狀各有偏重,故冠以上、中、下三消之名,作為辨證的標誌。通常把多飲症狀較突出者稱為上消,多食症狀較突出者稱為中消,多尿症狀較為突出者稱為下消。在治法上:「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可謂深得治療消渴之大旨。大體本證初起,多屬燥熱為主,病程較長者,則陰虛與燥熱互見,病久則陰虛為主。治療上,無論上中下三消均應立足滋腎養陰,燥熱較甚者,可佐以清熱,下消病久,陰損及陽者宜陰陽雙補。由於消渴多見陰虛燥熱,常能引起血瘀,則可在以上各法中,適當佐以活化瘀之品。

  在此先向大家介紹一個能預防糖尿病的方劑,供諸君選用:

  【麥味地黃湯】能滋補肺腎,對預防糖尿病效果良好。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