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 保健課程 夏季養生(三)

醫療保健講義 —— 夏季養生(三)

預防中暑

  二○一七年八月六日午時農層丁酉年 丁未月 乙丑日 壬午時潤六月十五日,日值四絕,明天是立秋,爭秋奪暑,氣候酷熱,暑氣迫人。暑氣通於心,暑熱傷氣,又往往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心煩、頭目不清、頭痛頭重、胸悶泛惡、嘔吐泄瀉、四肢倦怠、小便不利、舌紅小津、脈虛數等證。

  預防中暑必須多鍛鍊身體,修真靜養,春夏養陽,秋冬泰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提升自己,認識自己,身中自有長生酒,體內不無養命錢。身外之物人人皆曉,身內元氣知者鮮矣……。身中至寶,奇經八脈,元氣所在,本自俱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預防中暑,大家可以透過點按湧泉穴,固本培元,加強氣血運行。

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是足少陰腎經穴井穴,中醫有井、榮、輸、經、合,木、火、土、金、水,稱為五輸穴。位於足底的前I/3與後2/3的交界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動、生長發育的先天物質基礎。腎氣稟賦於父母先天的精氣,胎兒的發育,幼兒的生長,人體的衰老,都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腎又能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這樣腎與腦的機能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中醫內經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綜上所述, 湧泉穴不但是常用保健、長壽、抗衰老穴位之一,而且也能夠激發和開啟人體元氣和潛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臨床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經常選用的穴位,例如:眩暈、頭痛、腰痠背痛、二便不利、婦科雜病、男性陽萎、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等。

廉泉穴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解剖〕
(l)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下頜舌骨肌→頦舌肌。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頸橫神經分布;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舌下神經、舌動脈和甲狀腺上動脈分布。
〔主治〕舌下腫痛、舌縱流涎、舌強不語、暴喑、喉痹,吞咽困難。
極泉穴
〔定位〕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解剖〕
(l)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腋筋膜→腋窩內組織。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肋間臂神經分布;深層有臂縱及其分支和腋動、靜脈等。
〔主治〕上肢不遂、心痛、胸悶、脇肋脹痛、瘰癆、肩臂疼痛、咽乾煩渴。

丁酉年 保健課程 夏季養生(二)

醫療保健講義 —— 夏季養生(二)

  內經云︰「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2017年6月21日午時12時46分為夏至。將疾病與廿四節氣聯繫起來,無非是按照時病流行的一般規律而總結出來。暑邪致病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秋分之前。暑邪為六淫之一,獨盛於夏令,其性炎熱。中醫學將暑熱為病稱之為「傷暑」,難經記載︰「傷暑……,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元朝朱丹溪云︰「暑乃夏熱炎暑也。盛熱之氣著人也。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傷暑則不惡寒而脈虛。」清朝溫病學醫學家王孟英在其著作《溫病經緯》中也提到:「暑月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

  暑氣通於心,暑熱傷氣,又往往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心煩,頭目不清,頭痛頭重,胸悶泛惡,嘔吐泄瀉,四肢倦怠,小便不利,舌紅少津,脈虛數等證。

  預防中暑必須多鍛鍊身體,條真靜養,春夏養陽,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工作,起居有常,飲食有節,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按時進食,進食適當的消暑食物, 防患於未然。


金蘭和順湯 防病保安康
生薑、大棗、藿香、紫蘇葉、茯苓、陳皮、山楂、健曲、桔梗、生甘草。

夏至生薑,功同人參,升陽益氣,溫通十二經絡,奇經八脈,調動元陽。君臣佐使,藥醫不死病,道傳有緣人,安而不病,壯而不老,開啓智慧,延年益壽。

生薑
〔性味與歸經〕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散寒解表,溫中止嘔,解毒。

大棗
〔性味與歸經〕 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