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年 保健課程 暑濕的防治 (二)

 

醫療保健講義 —— 暑濕的防治(二)

 

  中醫理論頗重視自然界,包括天氣及季節的變化對人的健康的關係,目前正處於夏天,明天是小暑,亦即暑氣當令的節令。《內經》云:「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將疾病與節氣聯繫起來,無非是按照時病流行的一般規律總結出來。酷熱暑氣對人體的影響首先是耗氣,使人體氣機的暢順不知不覺有阻滯不舒的感受,有時候覺得容易疲倦,由於津液受高熱的影響而損耗過甚,故有口渴及大汗淋漓等傷陰的現象,暑必挾濕,而脾胃則受濕邪所阻而變得消化和吸收與運化功能的減退。

  感受暑濕,症見身熱汗出,畏寒惡風,頭痛頭重,四肢倦怠,暑熱犯肺,肺氣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濁涕;暑熱內擾,熱灼津傷,則心煩口渴,小便短赤;濕熱中阻,氣機不展,故胸悶、泛噁、口中粘膩、不思飲食、胸滿身重,腹脹腹痛,上吐下瀉、交替發作等症,觀察舌苔薄黃而厚膩,脈象則見浮洪濡數、空大無力等暑熱夾濕之徵。

  夫暑濕一證,有傷於表者,有傷於裏者,在表者即留經絡,當因其輕而揚之;在裏者即留臟腑,非用重劑清熱利濕,終歸無濟。治濕之法,清心利小便為最好,使暑熱濕邪從小便而去。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個【解暑化濕湯】,供諸君選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具有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健脾化濕,清心除煩,悅顏養容之療效。

  煮法:先將清水約25碗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約3小時即成。老少咸宜。

  防治暑濕,大家必須注意起居飲食,修真煉道,動靜相兼,保持心情舒暢,陰陽調和,且須緊記「預防勝於治療」啊!

癸未年 保健課程 暑濕的防治 (一)

醫療保健講義 —— 暑濕的防治(一)

 

  2003年6月22日便是夏至,是廿四節氣中陽氣最盛的時間。從右圖五行來看,是夏進入長夏,即火進入土之時。人身是一個小宇宙,與大自然息息相關, 藥王菩薩在癸未年五月初二日說:「天有寒暑,地有濕燥……四時百感,五運六氣,天人相應。」因此節氣的更替,人體便轉受六淫中的暑濕侵襲,脾胃最容易產生問題。

  在中醫學上,夏天暑氣當令,暑必挾濕,濕氣最能傷人脾胃,所以不少人到了夏天,就會患上各種腸胃病和傷暑、中暑等疾病。在此請各位參閱以前的講義──「預防中暑」、「夏天飲食保健」和常飲講義中的[解暑化濕湯]。

  今年首次乩期, 龔中成壇主乩示:「歲值癸未,天干陰水,地支陰土,因土剋水,名曰七殺。」踏進長夏,土上加土,因此暑濕土患,情況會很嚴重。 龔中成壇主在癸未年四月廿五日再乩示「肺屬金殺已過,暑濕將臨」,乩文所示的暑濕,相信並非一般的暑濕病症,而是帶有暑濕特性的其它疾病(傳染病)。各位請不要過份擔憂,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非典型肺炎是「春溫疫癘(見今年首次乩文),春天一過,疾病威脅便開始退卻。同時亦非所有人都會染病,祗有肺燥、肺氣弱的人才會沾上,因此 龔壇主的預防傳染病湯水,增強肺氣,暢通肺經,便能預防疾病,其理在此。即將到臨屬於暑濕的疾病,祗要身體強壯,沒有暑濕病徵,便不會被屬於暑濕特徵的疾病所嚇倒。

補充:講課同一天的乩訓

龔壇主攜來好消息:「皇恩及此地,黃牛得安康」意思是天庭恩澤,到及此地,香港得到安康。

但亦乩示:「夏至將至,暑濕傷人,防患未然。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2003年6月15日乩文)

  醫即道,道即醫。五行機理,萬殊同歸,一理通,百理明,防病治病,在此引述 龔壇主在今年首次乩文勸勉各位的說話:

1. 癸水至柔(要像水般溫柔)轉弱為強,前兩次的講義「活水源頭真善美」,亦請各位多多閱讀和參考。

2. 未土柔順(要像土般柔順)中正和平,因為地坤厚德,能盛載萬物。 李道明師尊在流年乩文賜示「未月(農曆六月)臨時非吉兆,水火二災君知曉」。適當培土,每天飲用「和胃茶」,防患未燃,「水來遇土,堤岸之功上醫治未病,培土功夫做得好,便像築起一道堤壩,就算水患來臨,亦能阻擋」。癸未年四月廿五日, 龔壇主賜給各位到壇的人作法的「和胃茶」,其意義亦在此。

  中醫對暑濕的治理是採用:(1)解暑化濕,(2)理氣和中,(3)祛暑清熱,(4)清暑益氣等方法,金銀花是其中常用的藥物。金銀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植物的藤稱為忍冬藤、葉為忍冬葉。整株植物的藤、花、葉都有清熱解毒作用。今年本觀的求赦民難, 龔壇主指示法事所用的花水要轉用鮮金銀花為材料,金銀花水在誦經完畢後賜給各人飲用,可見金銀花對未來的暑濕疾患有預防作用,在此為大家介紹【新加香薷飲】,供平時飲用,藥方中和,不寒不燥,適合一般體質,功效為清熱解暑、健脾化濕。若找不到新鮮的金銀花,可用乾的金銀花(三錢)。煮時可用三碗水煎成壹碗服用。

預防中暑

  人體由於勞累、飢渴,便會令調節體溫的能力大減,如果氣溫太高,工作環境通風不良,濕氣太重,就會令身體熱力平衡失調,引致循環衰竭,所以常會有暈倒、手足抽筋的嚴重中暑現象。一般人在中暑之前,首先會有大汗、大渴不止,繼而頭暈、目眩、胸悶、噁心、周身無力、精神煥散等症狀,一有這些症狀出現,馬上就要停止工作,切勿逞強。高空工作的朋友尤其要提高警覺,以免發生事故,應立即轉移到陰涼地方休息,並及時補充水份。以上稱為先兆中暑。

  至於轉變中暑,初起體溫會略為增高,面紅,胸悶,皮膚灼熱,繼而面色轉白,嘔吐,出冷汗,脈細數而弱,這是循環衰竭和快將暈倒的象徵,應該及時進行治理。

指壓防病

  穴位指壓對於防治中暑療效顯著,在此先向大家介紹部份穴位,供諸君參考: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