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 保健課程 秋天養生之道(一)

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養生之道(一)

  時值秋天,立秋處暑,稱孟秋時節,白露秋分,稱仲秋時節,寒露霜降,稱季秋時節,2017年9月7日戌時19時46分,節氣已是白露。今日2017年9月10日還是氣温接近32度,人人渾汗如雨的時候,蕭索的秋天已在悄悄地逼近,早晚已經開始感覺一絲涼意。

  其實世事何嘗不是一樣,一切的替代都是靜靜地進行,正當人們興高采烈地享受和滿足於現狀的時候,無可避免的轉變正在加速,直到人們發覺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質的改變。所以中醫古典『黃帝內經』經常提醒人們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治病、養生,都離不開這個原理。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習煉「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心肺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

  秋燥病變重點在肺,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袪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手太陰肺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

丁酉年 保健課程 夏季養生(三)

醫療保健講義 —— 夏季養生(三)

預防中暑

  二○一七年八月六日午時農層丁酉年 丁未月 乙丑日 壬午時潤六月十五日,日值四絕,明天是立秋,爭秋奪暑,氣候酷熱,暑氣迫人。暑氣通於心,暑熱傷氣,又往往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心煩、頭目不清、頭痛頭重、胸悶泛惡、嘔吐泄瀉、四肢倦怠、小便不利、舌紅小津、脈虛數等證。

  預防中暑必須多鍛鍊身體,修真靜養,春夏養陽,秋冬泰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提升自己,認識自己,身中自有長生酒,體內不無養命錢。身外之物人人皆曉,身內元氣知者鮮矣……。身中至寶,奇經八脈,元氣所在,本自俱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預防中暑,大家可以透過點按湧泉穴,固本培元,加強氣血運行。

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是足少陰腎經穴井穴,中醫有井、榮、輸、經、合,木、火、土、金、水,稱為五輸穴。位於足底的前I/3與後2/3的交界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動、生長發育的先天物質基礎。腎氣稟賦於父母先天的精氣,胎兒的發育,幼兒的生長,人體的衰老,都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腎又能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這樣腎與腦的機能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中醫內經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綜上所述, 湧泉穴不但是常用保健、長壽、抗衰老穴位之一,而且也能夠激發和開啟人體元氣和潛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臨床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經常選用的穴位,例如:眩暈、頭痛、腰痠背痛、二便不利、婦科雜病、男性陽萎、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等。

廉泉穴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解剖〕
(l)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下頜舌骨肌→頦舌肌。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頸橫神經分布;深層有下頜神經肌支、舌下神經、舌動脈和甲狀腺上動脈分布。
〔主治〕舌下腫痛、舌縱流涎、舌強不語、暴喑、喉痹,吞咽困難。
極泉穴
〔定位〕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解剖〕
(l)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腋筋膜→腋窩內組織。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肋間臂神經分布;深層有臂縱及其分支和腋動、靜脈等。
〔主治〕上肢不遂、心痛、胸悶、脇肋脹痛、瘰癆、肩臂疼痛、咽乾煩渴。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