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 保健課程 秋燥的調理(三)

醫療保健講義 —— 秋燥的調理(三)

 

  秋日少雨,氣候乾燥。為六淫之一(致病因素),因而得病者為燥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燥者潤之」。故治多選用具有滋潤臟腑、生津養液作用的食物和藥物。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並且秋主,所以從臟腑看:「燥證始肺」,從季節看:「秋日多燥」。之為病,多具有三乾:即口乾、咽乾、鼻乾,繼而出現乾咳少痰,痰黏不利,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煩燥不安等症狀。重者宜照中醫師指示,服用中藥,輕者可用食療防治。

  以下介紹一個非常適合秋天潤燥湯水,供諸君選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具有清燥潤肺,化痰止咳,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療效,老少咸宜,是秋天的最佳湯水。

  鮮百合性平微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和水解秋水仙鹼,具有滋肺止咳,益養五臟而寧心安神。龍利葉性平,味淡,具有清燥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兼治內傷肺癆失音,喉痛,急慢性支氣管發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二者結合相得益彰。至於其它藥材,早前已為大家講解過,在此不再贅述。

煮法:先將二十碗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約3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可以佐膳飲用。

  內經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其意是要我們應注意四季氣候變化,及時採取措施,以增強抗病力量,防止邪氣乘虛而入侵機體。

戊子年 保健課程 秋燥的調理(二)

醫療保健講義 —— 秋燥的調理(二)

 

  一年容易,很快就是中秋節,這段日子天氣雖然炎熱,但早上和夜晚卻有點涼意,依然開著冷氣睡覺的朋友,尤其是年紀稍大的,要注意夜半涼透時最容易受涼,小朋友也是這段時候招攝感冒,老年人適應能力較差,換季的時候,往往因身體調節機能較弱而患上感冒。中醫對於感冒,是按照四時不同的特點來辨證論治,這種觀念實起源於《內經》的天人合一論,在臨床用藥上有其實際價值。氣溫初涼而帶有燥氣,初秋燥咳而帶風寒,徵狀有:發熱、惡寒、頭痛無汗、鼻塞、咽乾唇燥、咳嗽痰稀、舌苔白、脈浮,可用杏蘇散治之。

功效:辛開溫潤,宣肺化痰。

煮法:清水約四碗煲存一碗。

  上方有祛風散寒作用,亦可治肺燥之症,適合普通傷風咳嗽用,特別對於涼燥咳嗽非常有效。秋燥咳嗽初起,第一切忌過服寒涼,過份寒涼之藥容易令風痰內困;第二避免過份使用止咳藥物,而應以疏解風邪,潤燥排痰為首。使用強力的止咳藥,只會令痰內困,變成欲速不達,亂投藥石,根治反變得更長。咳嗽看似小疾,亦不可大意。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