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 保健課程 醫道還元

醫療保健講義 —— 醫道還元

 

講義(一)

  醫身醫心醫性命之道,為醫道還元。夫物不究其本,則泛而涉於偏,不能舉世皆宜,自不能徵後世之信,故作為醫道還元,必究調理陰陽五行之源頭。「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盈天地皆道,即盈天地皆陰陽,人處其中,得天地陰陽之氣以成形,並得天地陰陽之理以成性,性即道之所見端,不有道而形為虛器,不有形而道將安付。古經云:「無身不能成道。身安道隆,身即道而道即身,氣是形而形是氣,使能身及心,由心及性命,融會貫通,又何疾病之不可治已?又何患至道之不造?

  醫學之道,博大精深,醫書之理,千變萬化,鉤深致遠,實皆導源於陰陽二氣而已!陽者,輕清之氣上浮於天而成萬有之能;陰者,重濁之氣下沉而成萬有之質。陽性發揮,左旋;陰性凝聚,右旋。此二氣不斷摩蕩相交,則寒來暑往,春夏秋冬,萬物暢遂其生矣!故孔子繫辭上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黃帝內經‧靈樞日月篇》謂:陰陽者,有名而無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則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內經進一步以陰陽學說闡明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及治療規律,指出人體生理現象實為人體陰陽兩方面彼此消長之運動過程,此過程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而此種平衡,內經《生氣通天論》即用「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加以具體說明,如此種陰陽動態平衡一經受損,陰陽偏勝偏衰等現象,便隨即接踵而來,故內經就此申論云: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對診斷言之,確具有不容置疑之啟發性,陰陽既為「八綱」辨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中之總綱,故醫道雖繁,執要言之,實亦不外陰陽而已。

  及元、明以後,朱丹溪、張景岳等醫家結合生理、病理、在水火、命門、陰精、陽氣等方面對陰陽問題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闡發,朱氏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觀念,張氏則認為「陽常不足,陰本無餘。」張氏同時還較全面地論述了元陽、元陰的問題,這都反時出中國的醫家,從古及今都從陰陽角度對生命根源和生理機能作出了精密的探討,其價值和意義亦由此可見了。

講義(二)

醫道還元說陰陽  二字名為萬法王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半邊鍋裡煮山江
青龍駕火遊蓮室  白虎興波出洞房
此箇工夫真是巧  得來平步上天堂

  陰陽既為「八綱」辨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中之總綱,故醫道雖繁,執要言之,實亦不外陰陽而已。

  陰陽辨證,除了作為表裡、寒熱、虛實的總綱之外,還有陰虛、陽虛、亡陰、亡陽等證候,亡陰與亡陽,則是屬於疾病過程中的危重證候。

陰虛證候:面紅、顴紅、形瘦、內熱、虛熱、骨蒸潮熱、五心煩熱、盜汗、口燥咽乾,眩暈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或脈細數。

陽虛證候:畏寒喜溫,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疲乏少氣,踡臥嗜睡,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微無力。

亡陰、亡陽證候:大都在高熱大汗,劇烈吐瀉、失血過多後出現。亡陰者,見汗出熱而粘,皮膚熱四肢溫,喜涼飲,脈細數疾,按之無力;亡陽者,見大汗淋漓而清稀,皮膚冰冷而四肢冰涼,口不渴,踡臥神疲,脈微無根欲絕。因陰陽互根,陰根於陽,陽根於陰,亡陰與亡陽有時難以截然分割,則可按陰陽虛脫辨證。

講義(三)

  既然人生由少壯至老年,就無可避免是一個陰陽兩方面彼此消長之運動過程,此過程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腎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根,故稱作「先天之本,陰陽之根。」是保健及防止衰老,返老還童,返本還元的好方法,所以滋陰補腎不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是有益的。

  腎中精氣之盛衰可決定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故腎之精氣虛衰,必然引起一些病理變化:幼年時期,若腎氣不足,則可致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或小兒之五遲、五軟等病症;成年人如果腎之精氣過度虧損,則一方面出現白髮脫髮,頭暈頭痛,眼花目眩,耳鳴耳聾、牙痛齒脫,口燥咽乾、觀紅升火,腰痛膝軟、遺精滑泄,健忘少寐,足跟作痛等症;婦女則出現月經不調,經閉或不孕等症。故防病治病時多從補腎精入手,有防止早衰及延年益壽作用。

  下面先為大家介紹一個「養陰補腎湯」,供諸君飲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清潤可口,不須加任何調味料,而且老少咸宜。但有傷風感冒,腸胃不適者,不宜飲用。

講義(四)

  陽虛之症,有脾陽虛、心陽虛、腎陽虛等不同。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所以補陽藥主要用於溫補腎陽,腎陽為一身之元陽,腎陽虛則有畏寒、肢冷、腰寒背縮、腰膝冷痛、小便頻數、小便不利或失禁,或夜間多尿,以及痰飲喘咳、消渴、水腫、久瀉、下利清殼或五更泄瀉,陽痿、早泄、遺精、遺尿,心神恍惚,面色 白或面色黧黑,脈沉細等症。故防病治病時多從補腎陽入手,有防止早衰、返本還元,延年益壽的作用。

  下面再為大家介紹溫補腎陽湯,供諸君選用:

  此水簡單易煲,溫補腎陽,且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記憶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遇事每能洞察先機,實為男女老幼的保健湯水,經常飲用,非常有益。

煮法:先將清水約20碗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

禁忌:有傷風感冒或腹痛嘔吐泄瀉時暫不適宜飲用。

 

戊子年 保健課程 飛騰八法(三)

醫療保健講義 —— 飛騰八法(三)

 

   飛騰八法的穴位,全都在手腳肘膝關節以下,是經氣滙聚,縱橫通行的地方。《靈樞‧動輸》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四末解則氣從合,相輸如環。」意思是指手腳四肢是陰陽經氣集會之處,是經氣通行的大絡脈,當手腳四肢的邪氣得以解除,則絡脈又溝通,經氣又從這裏輸轉會合,如環無端,周而復始,運行不息。近代醫學發現,八穴是神經末梢叢接觸肌肉最集中和電阻最小的地方,是電刺激的敏感點,比子午流注,簡單有效。

  八穴與奇經八脈 (即任、督、衝、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 相通,所以又稱為「八脈交會穴」。交是交通,會是匯合,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經脈相互交通、交會的穴位。例如:脾經的公孫穴與衝脈交通,心包經內關穴與陰維脈交通,二者同會於胃、心、胸部。八穴所屬的經脈通過八脈交會穴而通向奇經八脈,因此八脈交會穴除能治療本經病症外,還能治療與之相通的奇經八脈的病症。《針灸大全》中載有一道《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  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  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谿督脈內眦頸  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  陰蹻照海膈喉嚨

經 屬 八穴 八脈 匯合部位 主治
足太陰脾經 公孫 衝脈 胃、心、胸 胃脘痛、腹脹、腸鳴、酒食積聚、便溏、吞酸噯氣
手厥陰心包經 內關 陰維 心悸、心煩、便血、心腹脹痛、腸鳴泄瀉
手少陽三焦經 外關 陽維 目外眥、頰、頸、耳後、肩 肩臂疾患、耳疾、肢節腫痛、膝冷
足少陽膽經 臨泣 帶脈 肩頸疾患、目眩、偏頭痛、眼疾、手足中風、不舉、頭項眉棱骨痛
手太陽小腸經 後谿 督脈 目內眥、頸耳、肩胛 頭痛、頸項痛、耳疾、手足拘孿、中風不語、肩背痛
足太陽膀胱經 申脈 陽蹻 肩周炎、目疾、腰背痛、惡風、自汗、頭痛
手太陰肺經 列缺 任脈 胸膈、肺、喉嚨 頭痛、咽痛、咳喘、聲嘶、痔疾
足少陰腎經 照海 陰蹻 失眠、咽痛、聲嘶、小便淋澀、痔出血

  飛騰八法臨床醫治病人療效顯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運用飛騰八法治療面部黃褐斑,30 例中,痊癒 14 例,顯效 11 例,有效 4 例,無效 1 例,總有效率 96.7%;另該院治療陳舊性面癱 325 例,痊癒 151 例,顯效 68 例,有效 70 例,無效 36 例,總有效率 89%。1

  至於個人臨床經驗,在此為大家介紹如下:

  患者女,以色列人,58歲,最近來港和家人團聚,在家中清潔廚房時不慎跌倒損傷,往醫院經X光檢查,並沒有骨傷,醫生給藥物醫治後回家自覺眩暈,左邊胸脇部疼痛,痛時位置走竄不定,局部無明顯壓痛,而呼吸、說話時有牽掣疼痛,不能平臥,不可俯仰轉側。舌暗有瘀斑,舌苔薄黃,脈細弦澀。

  根據病性、病勢,按照飛騰八法推算,時干為丙,故取內關穴作治療。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重要穴位之一,心包經從胸走手,對所經之處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尤其是心臟疾病如冠心病、風心病、早博、房顫、心肌炎等有特效。手厥陰心包經與奇經八脈的陰維脈會合於胃、心、胸,經過肺臟,所以對肺臟疾病如哮喘、咳嗽、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均有療效,對心肌梗塞有預防作用。

  內關透外關,可起特殊療效。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重要穴位,八會穴中通奇經八脈的陽維脈。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尺側,從手走頭,對所經之處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尤其對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聾、耳嗚、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等證均有療效。

  患者兩手左右透針,針到病除,立即見效,讚嘆萬分!

 

  飛騰八法按時取穴,以六十甲子每 5 天為一個循環,為避免複雜計算,特製作以下列表,以天干的甲子為起時 (晚上11時至翌日早上1時) 來計算,相關穴位列於第一行。明天 (2008年12月15日) 凌晨零時是甲子時,到早上 7 時是戊辰時,穴位是臨泣。第二行是後天的穴位,直至 2008年12月19日。2008年12月20日又在表格的第一行,自己可用鉛筆或可擦改的筆寫在第一行的日期,便可以知道往後日期的穴位,按著時間按摩穴位,可起保健治療作用。紅字的穴位,剛好也是子午流注十二正經途經的穴位,在該時辰按摩相關穴位,效果將會更明顯。

日期 7 – 9 9 – 11 11 – 13 13- 15 15 – 17 17 – 19 19 – 21 21 – 23 23 – 1
  臨泣 列缺 外關 後谿 公孫 申脈 公孫 申脈 內關
  外關 後谿 公孫 申脈 公孫 申脈 內關 照海 臨泣
  公孫 申脈 公孫 申脈 內關 照海 臨泣 列缺 外關
  公孫 申脈 內關 照海 臨泣 列缺 外關 後谿 公孫
  內關 照海 臨泣 列缺 外關 後谿 公孫 申脈 公孫

 

註解:

1 節錄自 “實用時間針法”,主編樸聯友,北京巿: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3-284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