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 保健課程 舒肺經四方轉

醫療保健講義 —— 舒肺經四方轉(一)

 

  時值仲秋,氣候乾燥。燥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因燥而得病者為燥證。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病變重點在肺,這是秋燥氣傷手太陰肺經氣份之證。手太陰肺經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從胸走手共有十一個穴位。三叉螺旋功中的舒肺經四方轉,經絡鍛煉法,求醫不如求己,煉一煉,通一通,祛百病,靠自己。以下為大家介紹手太陰肺經十一個穴位:

1. 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綫6寸。

2. 雲門: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綫6 寸。

3. 天府: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4. 俠白: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5.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凹陷處。

6. 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綫上,腕橫紋上7寸。

7. 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8. 經渠: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9.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10. 魚際:在手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11. 少商:在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三叉螺旋功

  本觀舉辦的免費氣功班中班,會教授三叉螺旋功,其中一式,是「舒肺經四方轉」。

  三叉螺旋功是用動作導引在全身遊行螺旋行氣。此功的動作結構可使「內氣」沿著人體上下表裡交互循環。人體上的經絡縱橫交錯,而且聯絡表裡,貫穿人體臟腑和四肢百骸,是一個整體的網絡系統。螺旋行氣正是體現了人體經絡和臟腑裡真氣 (生物能量) 運行的自然規律,使經絡真氣與臟腑氣相濟相容,盈滿全身,隨著動作的變化,內氣可以四通八達。練功後,全身氣血輰通,使整個機體得到充分的濡養。

  整套功的動作結構全面、柔和、優美。人體上主要穴位,上、中、下三焦所有臟腑以及手足陰陽經脈都得到鍛煉。在步法上,除按「一字八卦」正反向進退外,還串插「舒肺經四方轉」和「空中撈氣走一圈」兩節按乾坤八卦方位的動作變化,收功前的最後兩節動作「全身經絡旋又旋」和「百會湧泉大循環」,則達到了真氣螺旋運行的高潮,收功後內氣還在旋動,達到疏通全身,濡養機體組織的效果。

己丑年 保健課程 中暑治療法(二)

醫療保健講義 —— 中暑治療法(二)

 

  中暑常發生在高溫和高濕環境中,對高溫、高濕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氣溫大於32oC、濕度大於60%的環境中,由於長時間工作或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極易發生中暑。

  此外,在室溫較高、通氣不良的環境中,年老體弱者、肥胖者、兒童及孕婦耐熱能力差,也易發生中暑。

  為了避免中暑,在高溫天氣,應做到:對年老體弱等重點人群應重點保護,營造一個舒適的小環境,室內要通風,盡可能把室溫降到26-28 oC,室內外溫差在8oC以內,要保持情緒穩定,注意膳食的調配,飲食宜清淡,多飲水。提高對先兆中暑的認識。要預防中暑,大家必須多鍛煉身體,修真靜養,增強體質,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是三伏天的末伏,好好珍惜修真煉功的好時刻。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按時進食適當的消暑食物,例如西瓜,防患於未然。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個解暑化濕湯,供諸君選用:

功效: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健脾化濕、清心除煩、悅顏養容。男女老幼,適合飲用。

煮法:先將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食材洗淨放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