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 保健課程 秋天養生保健(一)

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養生保健(一)

 

  秋天,從「立秋」至「立冬」,共三個月,六個節氣,理論上以「秋分」為中分線。「秋分」之前,有夏熱餘氣,秋陽以曝,燥與熱相結合,謂之「涼燥」。雖然,「溫燥」與「涼燥」多用辛涼清潤藥,而「涼燥」則宜用宣肺達表,化痰潤燥藥。

  秋燥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傳統的養生保健理論是以養陰潤燥進行綜合調理。這裏我們先介紹防治秋燥湯水,供諸君選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具有滋陰潤肺,化濕和胃,舒筋活絡,寧心安神之療效,老少咸宜,是秋天的最佳湯水。

  秋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好時光,各人可根據自己的緣份進行氣功鍛鍊,勤習吐納,以養陰潤燥,「舒肺經四方轉」,轉出彩虹,強健體魄,促進健康。身心放鬆,清靜無為,兩眼微閉,口唇微合,自然呼吸,面向東方,煉功養功,鬆靜神定,舌頭攪動口腔,在牙齒的外上、外下、裏上、裏下,依次輕輕攪動,各九次,九轉津生,煉津化精,結合叩齒,健齒益腎,知白守黑,持之以恆,功效自見。

  據現代醫學研究,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及分泌性抗體,既可幫助消化,又能殺菌、抗病毒,是有效的祛病健身的物質。效果如此之佳,方法如此之簡單,咱們何樂而不為啊!

 

庚寅年 保健課程 中暑的中醫穴位治療

醫療保健講義 —— 中暑的中醫穴位治療

 

中暑早期完全可以通過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預防,具體按摩手法如下:

一. 點按人中穴:位於鼻下溝的上中1/3交界處。

操作:用雙手大拇指點按人中穴約60次。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醒神。

二. 揉按太陽穴:位於兩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

操作:將雙手大拇指指腹放在兩側太陽上,其餘八指附於頭部,適當用力揉按60次。

功效:清熱除煩,通絡止痛。

三. 揉按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點處。

操作:將右手半握拳,大拇指指尖適當用力揉按 60次。

四. 揉按風池穴:位於頸項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

操作:將雙手大拇指指腹放在兩側風池穴上,其餘八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 60次。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五. 揉按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屈肘,成直角肘橫紋中點處。

操作:將左手大拇指指腹揉按右側曲池穴由輕漸重地揉按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疏風通絡,鎮靜安神。

主治: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等等。

六. 揉按合谷穴:位於手虎口間,以一手的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在大拇指指尖下是此穴。

操作:將左手大拇指指腹揉按右側合谷穴由輕漸重地揉按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疏風清熱、開竅醒神。

主治:傷風感冒、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淵、鼻衄、口瘡、耳鳴、口眼喎斜、痄腮、面肌痙攣、腦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七. 合按內外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於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操作:將一手中指和大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的內關穴和外關穴上,兩手指對合用力按壓約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和胃理氣。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腦癎、熱病、上肢痹痛、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等等。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