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 保健課程 奇經八脈談督脈

醫療保健講義 —— 奇經八脈談督脈

 

  督脈位於背後中脊,總制諸陽,故謂之「督」,是奇經八脈的主脈,與六陽經有聯繫,是「陽脈之海」。督脈與腦、髓、骨息息相關,所謂「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腦為髓之海」。任脈與督脈必相交,下交於會陰之間,上則交於唇。

長強
[定位] 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在肛尾膈中;有肛門動、靜脈分支,棘間靜脈叢之延續部;布有尾神經及肛門神經。
[主治] 泄瀉、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癲狂、脊強反折、癃淋、陰部濕癢,腰脊、尾骶部疼痛。
    
腰俞
[定位] 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解剖] 在骶後韌帶、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動、靜脈後支,棘間靜脈叢;布有尾神經分支。
[主治] 腰脊強痛、腹瀉、便秘、痔疾、脫肛、便血、癲癇、淋濁、月經不調、下肢痿痺。
    
命門
[定位] 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 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萎、早洩、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癇、驚恐、手足逆冷。
    
至陽
[定位] 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七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七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 胸脅脹痛、腹痛黃疸、咳嗽氣喘、腰背疼痛、脊強、身熱。
    
靈台
[定位] 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六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六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 咳嗽、氣喘、項強、脊痛、身熱、疔瘡。
    
神道
[定位] 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五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五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 心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風不語、癲癇、腰脊強、肩背痛、咳嗽、氣喘。

壬辰年 保健課程 夏防中暑(二)

醫療保健講義 —— 夏防中暑(二)

 

  夏季的三個月,萬物生長華麗茂盛,故稱為蕃秀。天地陰陽之氣互相交通,植物開花結果,當此之時,人們切莫厭惡白天過長,太陽到達赤道最北,晝長夜短。保持心情舒暢,使精神之花更加秀麗,使陽氣宣泄通暢,對外界事物有濃厚興趣。這是適應夏季養生的法則及方法,如果違背了這種法則、方法、就會傷損心臟,容易中暑。受暑氣所傷一般稱為感暑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高熱、頭痛、心煩、口渴、胸悶氣促、大汗自汗、四肢困倦、食慾不振、周身骨痛、小便黃赤、大便溏薄、舌紅少苔、脈象洪數。

  任脈主陰,督脈主陽。「任督二脈」是中醫「經絡」學說的一部份,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五臟六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人體有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任督二脈屬於奇經八脈。

  任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部,向前上行於陰毛部,沿着腹內從身體正面沿著正中央從下往上,直到唇下的承漿穴,有24個穴位,其脈多次與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互相交會,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又有「任主胞胎」之說。任脈不通,女性就會出現諸多婦科病症。

  督脈有28個穴位,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後風府穴,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到達口腔上顎的齦交穴。統攝全身陽氣和真元。督脈不通,人體內陽氣便不足,就會出現肢體怕冷、脊柱強痛,角弓反張、腰骶、背、頭項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內臟疾病等症狀。

  總的來說,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故中醫有「任督二脈若通,則八脈通;八脈通,則百脈通」的說法。而通過氣功修煉「打通任督二脈」,對養生保健有一定功效。任脈督脈均起於胞宮,但氣血運行方向是相反的,任督二脈相通,就是人的氣血能在任督二脈中自由行走,形成一個循環(小周天),達成陰陽平衡,百病不侵,健康自在。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