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 保健課程 秋燥的調理(二)

醫療保健講義 —— 秋燥的調理(二)

  2012年10月8日是寒露,際此早晚秋涼明顯,午間氣溫高而乾燥,是潤肺防燥的季節。

  祖國醫學認為,燥為六淫 風寒暑濕燥火,是外來致病因素 之一,因燥而得病者為燥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燥者潤之」。故治燥多選用具有滋潤臟腑、生津養液作用的食物和藥物。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並且秋主燥,所以從臟腑講:「燥證始肺」;從季節講:「秋日多燥」。

  燥之為病,多具有三乾:即口乾、咽乾、鼻乾,繼而出現乾咳少痰,痰黏不利,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煩燥不安等症狀。重者宜照中醫師指示,服用中藥,輕者可用食療防治。這裏介紹防治秋燥湯水,供諸君選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養胃生津、寧心安神之療效,老少咸宜,是秋天的最佳湯水。

  銀耳,又名白木耳,性平、味甜,含有豐富的膠質、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強心益腦,助益氣血的功效,是秋天上佳食品。它可解燥生津,平衡臟氣。對於肺熱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陰虛低熱、便秘便血、產後虛弱、慢性腎炎有療效。鮮百合性平微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淀粉和水解秋水仙,具有滋肺止咳,益養五臟而寧心安神。鮮木瓜化濕和胃,舒筋活絡,三者結合,適用於秋燥傷肺,口鼻乾燥、心煩口渴、咳嗽無痰之症。

請注意:銀耳須要先浸水後越能發大越好。

煮 法:先將二十碗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可以佐膳飲用。

壬辰年 保健課程 秋燥的調理

醫療保健講義 —— 秋燥的調理

  時值仲秋,秋金得令,故秋燥是秋季感受燥氣病邪而發生的外感疾病,以初起邪在肺衛而伴有咽乾鼻燥,乾咳少痰等津氣乾燥的見證為特徵。燥邪有偏溫和偏寒兩種,因而有溫燥和涼燥之分,病變重點在肺,這是秋燥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手太陰肺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袪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辛開溫潤,宣肺化痰。

天府穴

位置:位於肱二頭肌橈側,臂內側面,腋前皺襞上端向外的水平線下3寸處。
(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側處就是天府穴。)

主治:疏經清熱、調理肺氣、散風涼血。多用於治療哮喘、咽喉腫痛、鼻出血咳嗽、憋氣、上肢內側疼等疾病。

尺澤穴

位置:手掌向上彎曲手臂時,肘關節內側有一條粗筋,此筋的拇指側凹陷處即是該穴。

主治:疏經止痛、清咽利喉。多用於治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肺炎、胸膜炎、腸胃炎等疾病。

以下再為大家介紹三點聯按,左右逢源。

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屬肱橈肌腱與拇長肌腱之間。

主治:頭痛、項強、癮疹、咽喉腫痛,口眼歪斜,腕痛無力等症。

經渠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主治:咳嗽、氣喘、熱病汗不出、胸背痛、手腕痛、掌中熱、喉痹等症。

太淵穴

位置: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嘔血、咽喉腫痛、胸痛、腕臂痛、無脈症等症。本穴為手太陰肺經原穴。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