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 保健課程 秋燥的調理

醫療保健講義 —— 秋燥的調理

  時值仲秋,秋金得令,故秋燥是秋季感受燥氣病邪而發生的外感疾病,以初起邪在肺衛而伴有咽乾鼻燥,乾咳少痰等津氣乾燥的見證為特徵。燥邪有偏溫和偏寒兩種,因而有溫燥和涼燥之分,病變重點在肺,這是秋燥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手太陰肺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袪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辛開溫潤,宣肺化痰。

天府穴

位置:位於肱二頭肌橈側,臂內側面,腋前皺襞上端向外的水平線下3寸處。
(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側處就是天府穴。)

主治:疏經清熱、調理肺氣、散風涼血。多用於治療哮喘、咽喉腫痛、鼻出血咳嗽、憋氣、上肢內側疼等疾病。

尺澤穴

位置:手掌向上彎曲手臂時,肘關節內側有一條粗筋,此筋的拇指側凹陷處即是該穴。

主治:疏經止痛、清咽利喉。多用於治療肺結核、支氣管哮喘、肺炎、胸膜炎、腸胃炎等疾病。

以下再為大家介紹三點聯按,左右逢源。

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屬肱橈肌腱與拇長肌腱之間。

主治:頭痛、項強、癮疹、咽喉腫痛,口眼歪斜,腕痛無力等症。

經渠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主治:咳嗽、氣喘、熱病汗不出、胸背痛、手腕痛、掌中熱、喉痹等症。

太淵穴

位置: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嘔血、咽喉腫痛、胸痛、腕臂痛、無脈症等症。本穴為手太陰肺經原穴。

壬辰年 保健課程 奇經八脈說任脈(二)

醫療保健講義 —— 奇經八脈說任脈(二)

      
下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第九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腹堅硬脹、食穀不化、痞塊連臍上;嘔逆、泄瀉;虛腫、日漸消瘦。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腸炎。

    
中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穀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髒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

    
上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反胃、嘔吐、食穀不化、胃痛、納呆、腹脹腹痛、咳嗽痰多、積聚、黃疸、虛癆吐血。胃炎、胃擴張、隔肌痙攣、腸炎。

    
膻中
[定位]

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骨體。主要布有第四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

[主治]

胸悶塞、氣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噎嗝、咳唾膿血、產婦乳少、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食管狹窄、肋間神經痛、心絞痛、乳腺炎。

    
華蓋
[定位]

在胸部,平第一肋間。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與胸骨體之間(胸骨角)。主要布有第一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

[主治]

咳嗽、氣喘、喉痹、胸痛、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喉炎、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

    
天突
[定位]

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左右胸鎖乳突肌腱(兩胸骨頭)之間、胸骨柄頸靜脈切跡上方、左右胸骨甲狀肌、氣管前間隙。淺層布有鎖骨上內側神經,皮下組織內有頸闊肌和頸靜脈弓。深層有頭臂幹、左頸總動脈、主動脈弓和頭臂靜脈等重要結構。

[主治]

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癭氣、梅核氣、咳唾膿血、心與背相控而痛、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喉炎、扁桃體炎。

    
承漿
[定位]

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降下唇肌。布有下牙槽神經的終支神經和動靜脈。

[主治]

口歪、唇緊、齒痛、流涎、口舌生瘡;暴喑、面腫、齒衄,癲癇,面癱。赤神經痛、癔病性失語、糖尿病。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