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 保健課程 夏防中暑(一)

醫療保健講義 —— 夏防中暑(一)

  中醫理論頗重視自然界,包括天氣及季節的變化對人的健康的關係,根據中醫古藉說法,暑為夏季主氣,是夏季火熱之氣所化,有其明顯的季節性。在酷熱的環境下,當人體體溫上升時,身體會藉增加排汗及呼吸次數來散熱和降低體溫。不過,若環境溫度過高,體溫急升,體內缺水,便會產生熱衰竭情況,症狀包括眩暈、頭痛、噁心、氣促、胸悶、噁心、周身無力、精神煥散及神志不清。若體溫再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開始出現面紅,胸悶,皮膚灼熱,繼而面色轉白,嘔吐,出冷汗,脈細數而弱,這是循環衰竭和快將暈倒的象徵,應該及時進行治理。若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便已中暑。此時必須即時替病人降溫及進行急救,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內經》云:「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將疾病與節氣聯繫起來,無非是按照時病流行的一般規律而總結出來。暑邪致病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秋分之前。酷暑的天氣對人體的傷害,首先是耗氣,即影響身體氣機的暢順,全身覺得十分疲倦。由於津液受高熱的影響而損耗過甚,故有口渴及大汗傷陰的現象,而脾胃則受溫邪所阻而變得受納與運化機能減退。

  預防中暑,大家必須修真靜養,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工作。經常點按以下穴位,加強氣血運行。經絡穴位點按法,按一按,通一通,祛百病,靠自己。我的健康我做主,養氣頤神靠自己。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於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水溝穴(人中穴)

定位: 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見右圖)
操作: 用雙手大拇指點按人中穴約60次。
功效: 疏風清熱,開竅醒神。
主治: 中暑、昏迷、癲狂癇、小兒驚風、口眼喎斜、腰脊強痛。
注意:

中暑後越快醒過來越好,否則很容易出現類似中風的麻痺症狀,這症狀多數在下肢出現。

 

百會穴

定位: 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操作: 將右手半握拳,大拇指指尖適當用力揉按 60次。
主治: 中暑、眩暈、頭痛、中風失語、癲狂。
 

中衝穴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暑、昏厥、昏迷、心痛、舌強腫痛、熱病、小兒夜啼。
 

太陽穴

定位: 位於兩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
操作:

將雙手大拇指指腹放在兩側太陽上,其餘八指附於頭部,適當用力揉按60次。

功效: 清熱除煩,通絡止痛。
 

風池穴

定位: 位於頸項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
操作:

將雙手大拇指指腹放在兩側風池穴上,其餘八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 60次。

功效: 疏風清熱,開竅鎮痛。
 

曲池穴

定位: 位於肘關節,屈肘,成直角肘橫紋中點處。
操作:

將左手大拇指指腹揉按右側曲池穴由輕漸重地揉按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 疏風通絡,鎮靜安神。
主治:

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瘰、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等等。

 

合谷穴

定位:

手虎口間,以一手的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大拇指指尖下是此穴。

操作:

將左手大拇指指腹揉按右側合谷穴由輕漸重地揉按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 疏風清熱、開竅醒神。
主治:

傷風感冒、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淵、鼻衄、口瘡、耳鳴、口眼喎斜、痄腮、面肌痙攣、腦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合按內、外關穴

操作:

將一手中指和大拇指指尖放在對側的內關穴和外關穴上,兩手指對合用力按壓約60次,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 鎮靜安神,和胃理氣。
主治:

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腦、熱病、上肢痹痛、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等等。

癸巳年 保健課程 感冒的防治(二)

醫療保健講義 —— 感冒的防治(二)

  中醫,源於道,講求「天人合一」、「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極具養生智慧。人如果能順應自然調節身體,就能健康長壽。

  時值夏天(仲夏),夏季感冒,感受當令之暑邪,暑多夾濕,每多暑濕并重。暑濕傷表,表衛不和,故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痠痛;風暑夾濕上犯清空,則頭昏重脹痛;暑熱犯肺,肺氣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濁涕;暑熱內擾,熱灼津傷,則心煩、口渴,小便短赤;暑熱中阻,氣機不展,故胸悶、泛噁、口中黏膩,渴不多飲。舌苔薄黃膩,脈濡數為暑熱夾濕之徵。

新加香薷飲  【新加香薷飲】對治療暑濕感冒療效顯著,值得在此向大家介紹:

【功效】 發汗解表,祛暑化濕,理氣和中。

【方解】 香薷氣味辛溫,功能發汗解表,兼能利濕、祛暑,利水消腫。故為暑濕當令常用的解表藥;正川厚朴苦辛而溫,性燥善散,功能燥濕散滿以運脾,行氣導滯而除脹。炒扁豆消暑、健脾化濕,三者配合應用,既能發汗解表,又有祛暑化濕,調和腸胃的作用。故在治療夏季感冒以及胃腸炎等消化道感染疾病時,多以本方為基礎加入金銀花、連翹清解暑熱。金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芳香,有解暑清熱的作用,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尤為治陽性瘡瘍的要藥。可治療熱癤、痱子等症;亦可作夏天保健飲料。五藥合用清暑化濕,用於夏月暑濕感冒,身熱心煩,有汗不暢,胸悶等症。

【用法】由有經驗中醫師加減化裁,以策萬全。

  夏日傷暑,可飲解暑化濕湯:

功效:解暑清熱,生津止渴、健脾化濕、清心除煩、悅顏養容。男女老幼,適合飲用。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