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 保健課程 春天養生之道(一)

醫療保健講義 —— 春天養生之道(一)

  時值春天,肝氣與春氣相應,人與天地相參,五臟與自然界之陰陽四時相通應,肝則應於春氣。春季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有利於肝氣之升發調暢。養生要有充足之睡眠,勤煉氣功,早動晚靜。早上起床後穿着寬敞的衣物,不要使身體受到拘束,呼吸新鮮空氣,面向東方身心放鬆,東方甲乙木,以便使精氣神隨着春天萬物的生發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這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法則及方法。

  春為風令,風為六淫之首,風為百病之長。風性主動,致病具有動搖不定的特點,凡臨床所見眩暈、震顫、四肢抽搐,甚則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症狀,多屬風的病變。風之為病,可分為外風和內風兩類,傷風、風寒、風熱、風濕、風水等屬外風;肝陽化風、熱極生風、血虛生風等屬於內風。

  內風主要是肝病變的一種表現,其見症有頭暈目眩、四肢抽搐、肢麻、震顫、強直,乃至卒然昏例,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逐等,其症大多關係於筋,目和精神異常,而肝主藏血,開竅在目,又和精神活動有關,故風從內生,主要責之於肝的功能失調,臨床又稱之為肝風內動,誠如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避風如避箭,春天養生需要避頭風,保護頭部不是風寒,實際上,頭部、眼部和脾臟的保養同樣重要,下面為大家介紹春天保健穴位和春天保健湯水,供諸君選用:

一.風池穴

足少陽膽經穴,是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會穴。主治外感、頭目、耳鼻和神志等疾患,如流行性感冒,神經性頭痛,視神經萎縮,視綱膜出血,近視,鼻炎,神經性耳聾,神經衰弱,高血壓,目赤腫痛等。

位於枕部,頸項後枕骨下兩側凹陷處,正當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

操作:將雙手大拇指指腹放在兩側風池穴上,其餘八指附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約49次。

二.睛明穴

定位:在面部,目內眦角稍上方凹陷處

操作:首先請先剪手指甲,洗淨雙手,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和中指輕輕點按兩眼眦內的睛明穴約49次,右手同時輕按後枕骨,左右交替作一次。操作時須要閉目養神,全身放鬆,持之以恆,功效自見。

作用: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目視不明、近視、夜盲、色盲、目翳等等。


  下面再為大家介紹升陽護肝湯,此湯水簡單易煲,升陽護肝,且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記憶力、分析力、判斷力,遇事每能洞察先機,實為男女老幼春天的保健食療方,春天飲用,非常有益。

煮法:先將清水約20碗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食材洗淨放入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

 

癸巳年 保健課程 冬天養生之道(一)

醫療保健講義 —— 冬天養生之道(一)

  時值冬天,2013年11月7日下午15時45分立冬,2013年11月22日下午13時8分小雪。然後是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的三個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陽氣深藏而陰氣旺盛。風寒凜列,水結成冰,大地凍裂,在此時,人們應當早睡晚起,必待太陽升起時起床,使精神情志安寧而不妄動,如同潛伏起來一樣,離開寒冷氣候的刺激,盡量保持溫暖,不要過多地出汗,損傷正氣。就是適應冬季「藏」氣特點的養生方法和原則。如果違背了這種法則、方法,就會損傷腎臟,到了春季,陽氣應當生而不能生,便會出現痿厥一類的疾病。

  腎與冬氣相應,腎之生理功能與自然界冬季之陰陽變化相通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蟄伏,有利於封藏,冬季更應注意滋陰補腎,固本培元,防止腎之精氣耗泄。因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也。

  腎乃人體之重要臟器,臟象學說中認為藏有「先天之精」,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根,故稱作「先天之本,陰陽之根。」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並主宰全身之水液代謝。在體合骨,故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和二陰,外榮於髮,在志為恐,在液為唾,五行屬水,應於冬季。經絡方面,足少陰腎經為陰中之少陰,絡足太陽膀胱經,與膀胱互為表裏。

1. 湧泉 井穴

定位:足趾蹠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踡足時,在足底第二、三蹠骨間凹陷處取穴;在足底(去趾)前1/3處,當第二、三趾骨間。

主治:昏厥,中暑,癲狂癇,小兒驚風、霍亂轉筋;②頭痛(頭頂),頭暈,目眩,失眠;③咳血,咽喉腫痛、舌乾、失音,喉痹;④大便難,小便不利;⑤奔豚氣;⑥足心熱。急救要穴之一。

2. 然谷

滎穴

定位: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

主治:①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②遺精,陽痿;③消渴,腹瀉,小便不利、胸脅脹痛、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④咳血,咽喉腫痛;⑤小兒臍風,口噤。

3. 太谿

輸穴;原穴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後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①頭痛,目眩,失眠,健忘,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②咳嗽,氣喘,咳血,胸痛:③消渴,小便頻數,便秘;④月經不調,遺精,陽痿;⑤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腹脹。

6. 照海

八脈交會穴(通於陰蹺脈)

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在內踝中點下緣下1寸,當跟骨內側下緣

主治:①失眠,癲癇夜發、嗜臥、驚恐不寧;②咽喉幹痛,目赤腫痛、腳氣、梅核氣;③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癃閉。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