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4年5月4日,日值四絕,明天是立夏,夏季的三個月,立夏至小滿稱己巳月,芒種至夏至稱庚午月,小暑至大暑稱辛未月。萬物生長華麗茂盛,故稱其為蕃秀。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交通,植物開花結果。日長夜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此之時,我們應當保持心情舒暢,使精神之花更加秀麗,使陽氣宣泄通暢,對外界事物有濃厚興趣。這是適應夏季養生的法則及方法,如果違背了這種法則、方法,就會傷損心臟,到了秋天還會發生瘧疾,因為夏天的「長」,是秋季「收」的基礎,當「長」氣不足,供給秋天收歛的能力差了,就會發生瘧疾,到冬至時,病情可能加重。
違反了春天的氣候,少陽之氣就不能生發,容易引起肝臟的病變;違背了夏季的夏長之令,則太陽之氣不能盛長,就會導致心氣虛弱;違背了秋季氣候的要求,太陰之氣便不會收歛,肺臟焦熱脹滿;違背了冬季冬藏之令,則少陰之氣不能潛藏,腎氣下瀉成病。
四時陰陽是自然界萬物賴以生長的根本,因此,懂得養生之人在春夏時節保養陽氣,秋冬兩季養收、養藏,所以能同自然界其它的萬物一樣,維持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如果違背了這個基本原則,就會傷伐到人的根本,損壞人的天真之氣。所以說四時陰陽的有序變化,是世間萬物的終始,是死與生的根本。違背這個根本,就會災害叢生,順從它便不會產生疾病,也就是掌握了養生之道。對於養生之道,聖人遵循它,愚昧的人則違背它。
下面為大家介紹手少陰心經運行路線以及保養穴位。
|
|
|
極泉穴
位於腋窩正中,當腋動脈博動處。
主治:胸、心神等疾患,如肘下滿痛,胸悶不樂,心痛心煩,乾嘔,咽乾煩渴、目黃、肘臂厥冷、心肌炎、心包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淋巴結結核等。
少海穴
位於肘橫紋尺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中點凹陷中。
主治:心神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心痛、健忘、癲癇、發狂、頭暈、目眩、項強不得回顧、氣逆、嘔吐、腋下腫痛、上肢不舉、手顫肘攣、瘰、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胸膜炎、間神經痛、尺神經疼痛或麻痹、淋巴結炎、肘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神門穴
位於腕橫紋尺側端,豌豆骨下,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
主治:心神、胸肺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心痛、心煩、善忘、不寐、驚悸、怔忡、痴呆、癲狂、頭痛頭昏、目眩、目黃、咽乾、熱病不嗜食、嘔血、咳喘、虛勞、痛、手臂寒痛、麻木、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病、心律不整等。
少衝穴
位於手小指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
主治:心胸、神志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熱病煩心、悲恐善驚、喜怒無常、目黃、口中熱、嗌乾、咽痛、肘腋腫痛、手攣不伸、手掌熱、心肌炎、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病、精神分裂症、休克等。
|
|
時值仲春,天氣潮濕多霧,乍暖還寒,人與天地相參,五臟與自然界之陰陽四時通應,肝則應於春氣。春季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有利於肝氣之升發、調暢。道在日常生活中,道家《陰符經》云:「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春天養生之道,平衡機體,調和陰陽。
濕有內外之分,外濕為六淫 風、寒、暑、濕、燥、火 之一,常先傷於下,最近天氣潮濕,感受濕邪之人甚為普遍。臨床所見:怕冷、發熱、頭痛、胸腹脹悶、胃痛、腹痛、吐瀉交作等濕濁中阻的症候。
內濕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內濕多由脾失健運,水濕停聚而生。內濕與外濕雖有不同,但在發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外濕發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運,濕以內生;而脾失健運,又容易招致外濕的侵襲。
點按穴位自我保健,疏肝健脾、祛濕和中。下面為大家介紹點按三個穴位:
一.太衝穴
定位:人體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癲狂,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幹,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二.三陰交穴
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腸鳴泄瀉、腹脹、食不化、月經不調、崩漏、赤白帶下、陰挺、經閉、痛經、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早泄、陰莖痛、疝氣、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足痿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高血壓、神經性皮炎、不孕。
三.陰陵泉 (合穴)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水腫、小便不利或失禁、陰莖痛、婦人陰痛、遺精、膝痛、黃疸。
|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