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 保健課程 冬天養生之道(一)

醫療保健講義 —— 冬天養生之道(一)

  時值冬天,腎與冬氣相應,腎之生理功能與自然界冬季之陰陽變化相通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蟄伏,有利於封藏,冬季更應注意滋陰補腎,固本培元,防止腎之精氣耗泄。因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

  腎乃人體之重要臟器,臟象學說中認為藏有「先天之精」,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根,故稱作「先天之本,陰陽之根」。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並主宰全身之水液代謝。在體合骨,故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和二陰,外榮於髮,在志為恐,在液為唾,五行屬水,應於冬季。經絡方面,足少陰腎經為陰中之少陰,絡足太陽膀胱經,與膀胱互為表裏。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穴),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膕窩內側,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長強穴),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胸部前正中 線旁開2寸,終止於鎖骨下緣俞府穴共27個穴位。下面重點為大家介紹第十個穴位「陰谷穴」,為足少陰腎經合穴(井、榮、輸、經、合)

定位: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主治: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崩漏、二便困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腰脊強痛、腰寒背縮等等。

 

 

甲午年 保健課程 秋天養生之道(二)

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養生之道(二)

  秋日少雨,氣候乾燥。燥為六淫之一(致病因素),因燥而得病者為燥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燥者潤之」。故治燥多選用具有滋潤臟腑、生津養液作用的食物和藥物。由於燥邪侵襲人體,首先犯肺,並且秋主燥,所以從臟腑講:「燥證始肺」;從季節講:「秋日多燥」。

  燥之為病,多具有三乾:即口乾、咽乾、鼻乾,繼而出現乾咳少痰,痰黏不利,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煩燥不安等症狀。重者宜照中醫師指示,服用中藥,輕者可用食療防治。這裏介紹防治秋燥湯水,供諸君選用:

  此湯水簡單易煲,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養胃生津、寧心安神之療效,老少咸宜,是秋天的最佳湯水。

  銀耳,又名白木耳,性平、味甜,含有豐富的膠質、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強心益腦,助益氣血的功效,是秋天上佳食品。它可解燥生津,平衡臟氣。對於肺熱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陰虛低熱、便秘便血、產後虛弱、慢性腎炎有療效。鮮百合性平微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淀粉和水解秋水仙,具有滋肺止咳,益養五臟而寧心安神。鮮木瓜化濕和胃,舒筋活絡,三者結合,適用於秋燥傷肺,口鼻乾燥、心煩口渴、咳嗽無痰之症。

請注意:銀耳須要先浸水,浸水後越能發大越好。

煮 法:先將二十碗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滾,然後將以上材料洗淨放煲內用中火煮三小時即成。不須加任何調味料。可以佐膳飲用。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