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眼流通
修真靜坐,閉目垂簾,心安意靜,神炁下注丹田,調煉下元。當下元精氣氤氳蓬勃的時候,自然沿脊柱而升,本來濛霧般的視覺背景開始透徹玲瓏,景深有如深邃星空,兩眼光華內現,仿似陽光初露。此時若把兩眼朝著山根,將視覺焦點內收,上下齒牙閉合 舐撮之功,兩眼周圍的肌肉,配合兩眉,也向焦點收攏,則兩眼神炁左右相交,與下元精氣匯集,向中心聚合。精氣神能如此聚合,一團神炁,狀似金黃光球,隱約存於觀覺之中。此時不可以眼根看之,不可以動意念,蓋六根一動則神炁散矣;但憑不斷之元炁維持其間,無識無慾,無情無思,恍恍惚惚之間,脫離身心障礙,漸漸進入先天靈覺之中。當斯之際,炁結丹凝,金晶四滿,覺圓精微,恍恍惚惚,元神漸現,識神退聽 仿聞竊竊私語,嚴然已進入先天元性之門,所謂:「“玄關”大啟,正眼 由觀覺轉而為靈覺 流通」是也。
智與慧
呂純陽師尊在【外修篇】有云:『凡人後天之性通明不易 通達無惑,心正神定,是謂“智”;先天所賦予之元性不脫 雖有後天之識神運轉而不失掉,謂之“慧”。慧從先天生,智在後天啟,二者均共存於人之靈感之中。…,內外不惑,諸念常寂之際,則智通而明,慧生光而潔。此時也,光之所照,萬物 先天元性所照之事物 俱現,明之所覺,七情均寂;若以一動之 心念一動,智則藏於本,慧則慝 音剔 於根,隱而不見。』。 外修篇第十七章
“後天心意”與“先天靈性”的關係及特點,已有專文探討。陰符經云:『性有巧拙 動靜,可以伏藏…』,可是性之巧拙如何能知?常人心不知性,心性又如何溝通?答案在於“定觀”。“玄關”既是通往先天靈性的“大門”,故亦是心性溝通之橋樑。
靈寶天尊有【靈寶定觀經】,賜示修慧之妙法,經云:『夫欲修道,先能捨事;外事多絕,無與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 定觀下手 …以無事為真宅 本性無為,以空寂為真宅,有事為應跡 訊息流通,慧用無邊,有事皆通,故為應跡,若水鏡之為鑒 猶如以水鏡鑒物,則隨物而現形 遇物皆能反照,善巧方便 如鏡子般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但也能寂靜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 急求慧發,貪著諸相,本性自傷,傷則無慧 本性雜染則不靈應矣。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者愚 能慧發者而不用,雖若愚者,實大智也,慧益資定 慧發本有事,若能益助寂定,雙美無極 寂照齊融,定慧自如,無以復加。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諸天仙真人 若見諸天仙真佛聖,是其祥也 雖是吉祥,但也不可動心取著,蓋動後天之心不能直接影響先天之事物也。唯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 前念不生,後念不起,上而無蓋,下而無載,了無雜染。舊業日銷 業障自除,日漸銷毀,新業不造,無所罣礙,逈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初修者不可急於求慧,須先煉就漠漠不動之心,否則元性一傷,後患無窮;更須炁足神壯,不然只能收得一些淡影,不知所然。其實,心性溝通也不一定要在玄關,譬如耳聽聲聞、頭痳眼跳、心血來潮、手腳有震跳點等等,此乃靈性所發出之警訊,當用心留意將要發生的事情…(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