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論肺與防治 (二) |
一年容易又中秋,月圓輝照柳梢頭,修真良機何處去,金蘭聖地樂悠悠。天地中和之氣,絪縕洋溢人間,人若能圓融友愛,樹善導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多說讚美話,莫說他人非,心境平和,身體自得安康。 近日空氣污染指數高企,遠眺一片灰濛濛,懸浮粒子增加,積聚於肺,容易引起咳嗽,故人多的地方,必聞咳聲四起。各位須知道人的肺是至明至潔的,不可染上一物,一經染上,就算極短的時間都不能忍受。例如人誤吞食物入肺,便會咳聲大作;又例如痰涎壅塞在肺裏,便會有哮喘。 肺氣的本質,原本是輕清上浮,決不可下墜,一有下陷,便會有病。氣既然不可下陷,一有下陷,必須令氣恢復上浮,身體才能安和。因此上次講義中再引用 龔壇主仙方,使肺氣暢通,疏通經絡,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肺主皮毛,司呼吸,肺氣弱、衛氣不足、肺經絡閉塞,都使我們容易沾上感冒。加上這段日子午間天氣依然炎熱,但到晚上卻夾着涼意,依然開着冷氣機睡眠的朋友,尤其是年紀稍大的,要注意夜半涼透時最易受涼,小朋友也是這段時候多患感冒。衛生署表示過去一週流感數字趨高,各位要多保重身體。 老年人適應能力較差,換季的時候,往往因身體調節機能較弱而患上感冒。中醫對於感冒,是按照四時 (春夏秋冬) 不同而有不同的論治,其根基是溫病學說,將溫病分為許多種,雖然不少分類方法間有商榷之處,但中醫認為疾病與四時及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這種觀念實起源於《內經》的天人合一論,所以春溫、暑證、秋燥、冬溫、濕溫等,各有不同的治法,這正是中醫治理外感證的特點和高明之處。 例如秋季,氣溫初涼而帶燥氣,外感秋燥,會現發熱頭痛、乾咳少痰或氣促喘急、心煩口渴、舌乾無苔或薄白而燥、舌邊尖紅等,這是秋燥之氣傷及手太陰肺經。若有此情況,可用下方《桑杏湯》加味: 右方八味藥,可用清水五碗煎存一碗。 肺病患者首應注意氣候變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飲食忌肥膩、生冷、辛辣及過鹹、戒煙酒。防止過度疲勞和情志刺激。肺病證患者應適當加強體療、氣功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