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 保健課程 秋天論肺與防治 (三)

醫療保健講義 —— 秋天論肺與防治 (三)

 

  過去一個多星期,香港受到乾燥空氣南下影響,濕度經常低於60%,秋燥到臨,很多人有咳嗽症狀,大都是屬於中醫學上溫燥之病,表現為咳嗽少痰,或略有黏痰不易咳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咽乾咽痛,唇鼻乾燥等。上期講義的《桑杏湯》加味,對溫燥之病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可分為外感咳嗽內傷咳嗽兩種:

一. 外感咳嗽 是受風、寒、熱、燥等外邪,通過口鼻、皮毛,內合於肺,使肺氣不得宣通,上逆而形成咳嗽。肺為嬌臟,不耐外邪侵襲。肺主呼吸,開竅於鼻,外合皮毛,直接與外界接觸,最易受外邪侵襲。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氣必須通暢,呼吸才能正常進行。外邪侵襲肺部,肺氣壅遏不通,肺為了完成呼吸功能,通暢肺氣,所以用咳嗽方式,將外邪軀走。瞭解這一點,咳嗽原來是肺部自我保護的行為,若將咳嗽錯誤認為是敵人,使用強力止咳藥物將「病症」遏止,便是有害的做法,後果是風痰、痰熱的內困,治療反而拖長。

二. 內傷咳嗽 是由於肺臟虛弱,或其他臟腑有病影響及肺部而引起咳嗽,主因如下:

a. 脾虛生痰:脾失健運,飲食不能化為精微,反而釀成痰濁,上儲於肺,壅塞肺氣,引起咳嗽。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b. 肝火犯肺:足厥陰肝經布於胸脇,上注於肺,肝氣鬱結化火,上逆於肺,熏灼肺臟,引起咳嗽。

c. 肺臟虛損:肺陰虧耗,肺氣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氣不足,氣短而咳。

  辨別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內經》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一般來說,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吹風受涼之後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喉癢、咽痛、頭脹痛、全身酸楚、惡風寒、發熱等外感症狀。內傷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臟腑病症如疲乏無力、食慾不振、大便溏薄、胸滿脇痛等。但是,內傷咳嗽患者由於肺臟有病,容易感受外邪,特別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往往受外邪侵襲而使咳嗽加重,這時的咳嗽,是由外感和兩方的原因造成的。

  知道各種咳嗽起因,對於久咳未癒的人,需要安心按序調理,治標治本,對証下藥,藥到病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