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講義 —— 冬天要補腎—足少陰腎經 |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二十四節氣歌,是修道中人及注重健康的人應該去認識和背誦的。冬雪雪冬小大寒,昨天是立冬 每年在11月7-8日之間,太陽在黃經225O,表示冬天己降臨了。腎與冬氣相應,腎之生理功能與自然界之陰陽變化相通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蟄伏,有利於封藏,冬季更應注意滋陰補腎,固本培元,防止腎之精氣耗泄,因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也。
腎乃人體之重要臟器,臟象學說中認為有「先天之精」,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根,故稱作「先天之本,陰陽之根」。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並主宰全身之水液代謝。在體合骨,故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和二陰,外榮於髮,在志為恐,在液為唾,五行屬水,應於冬季。 經絡方面,足少陰腎經為陰中之少陰,絡足太陽膀胱經,與膀胱互為表裏。足少陰腎經起始於足底湧泉穴,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腿肚內側,出膕窩內側,向上行股內後緣,通向脊柱(長強穴),屬於腎(腧穴通路),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綫旁開0.5寸,胸部前正中綫旁開2寸,終止於鎖骨下緣俞府穴,總共27個穴位。其直行的支脈從腎上貫肝過膈,入肺中,循着喉嚨,上挾舌本,其支脈從肺出來絡心,注入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交接。 以下為大家介紹足少陰腎經的部份重要穴位。 1. 湧泉 井穴 定位:足趾蹠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踡足時,在足底第二、三蹠骨間凹陷處取穴;在足底(去趾)前1/3處,當第二、三趾骨間。 主治:①昏厥,中暑,癲狂癇,小兒驚風、霍亂轉筋;②頭痛(頭頂),頭暈,目眩,失眠;③咳血,咽喉腫痛、舌乾、失音,喉痹;④大便難,小便不利;⑤奔豚氣;⑥足心熱。急救要穴之一。 2. 然谷 滎穴 定位: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 主治:①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②遺精,陽痿;③消渴,腹瀉,小便不利、胸脅脹痛、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④咳血,咽喉腫痛;⑤小兒臍風,口噤。 3. 太谿 輸穴;原穴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後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①頭痛,目眩,失眠,健忘,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②咳嗽,氣喘,咳血,胸痛:③消渴,小便頻數,便秘;④月經不調,遺精,陽痿;⑤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腹脹。 6. 照海 八脈交會穴(通於陰蹺脈) 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在內踝中點下緣下1寸,當跟骨內側下緣 主治:①失眠,癲癇夜發、嗜臥、驚恐不寧;②咽喉幹痛,目赤腫痛、腳氣、梅核氣;③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癃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