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 保健課程 脾胃乃健康之本(一)

醫療保健講義 —— 脾胃乃健康之本(一)

 

  脾胃互為表裡,同居中焦,功能各異。脾主運化,又主統血,胃是受納腐熟,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與輸佈,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健康之本。因此若脾胃升降失常,則水谷的受納、腐熟、轉輸等功能發生障礙,因而嘔吐、呃逆、泄瀉、腹脹等病證,由此而起;同時脾失健運,化源衰少,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無不失於滋養;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血不歸經,血證由此而生;脾失轉輸,水津散佈失常,水濕停聚,因為產生痰飲哮喘、水腫等病證。

  脾胃有病,可影響其他臟腑,其他臟腑有病,也可影響脾胃。其中尤與肝腎的關係至為密切,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轉相滋養,相互作用。脾虛化源衰少,則五臟之精少而腎失所藏;腎虛陽氣衰弱,則脾失溫煦,輸佈運化失職。肝隨脾升,膽隨胃降,肝木疏土,助其運化之功,脾土營木,成其疏泄之用,肝鬱氣滯,亦可乘侮脾胃,脾胃不健,肝氣常易乘虛侵犯,故胃痛、腹痛等常可發生。
  何知此人病在脾  滿面青黃瘦不支
  神衰唇白難運食  或濕或痰定必宜

  脾臟在五行的屬性是屬陰土,有著洩火,制水生金的作用。

  脾臟出了疾病,便會在面部上呈現青黃枯竭的不好氣色,察顏觀色知健康,中醫診斷疾病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其中「望診」尤為重要,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學認為「有諸於內,必形於外。」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外在的表現形式,根據事物的外在表現,可以瞭解事物的內在本質。具體來說,體內發生的任何病變,必然會反應到體表,面色就是這種體表變化的反映之一,脾胃有病的朋友在面部的鼻樑和鼻柱準頭(鼻頭)的顏色,多數是臘黃乾枯的,因脾開竅在口,其華在唇,所以有著咀唇呈現蒼蒼白白的病色,由於脾胃都是屬土,當脾臟衰弱的話,便會同時有著胃弱和消化不良的情形,猶其是往往有飽飽滯滯、脹滿痞塞,腹部不適之感。在中醫來說:水盛土衰者,土是不能制水,反有混濁的現象,應在人體上,即為濕,或為痰多之症狀。

  脾胃是人體的「米缸」,米缸爛了,即如植物不能吸取養料,喬木也易枯萎,鮮花也易凋謝。我們吃食物到胃,首要會分泌足夠的胃液把食物融解,而後胃壁會再把食物磨爛成食糜,再由小腸吸收去造血養命,小腸長度有五個人高度相加的長度,內壁長滿毛吸管吸取營養,小腸解剖面積有200平方米。

  如果人體吃食物過多,胃液不足,血液消耗供應不足,就會向全身儲血量最多的大腦借血,長期有借無還,大腦就缺血,腦細胞極易衰老或死亡,輕則引起記憶力衰退,重則會老人痴呆症,所以吃飯最好勿超過七成,「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是真的。

  下面先為大家介紹健脾胃功法供大家煉習,無論男女請將自己的左手手心對正肚臍(正丹田),右手手掌輕叠上去,以肚臍作圓心,用掌根着力,從小圈到大圈,由大圈到小圈,先逆時針方向轉49次,再順時針轉49次,用雙手按住,觸及腹部,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未完待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