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 保健課程 心臟病的防治(二)

醫療保健講義 —— 心臟病的防治(二)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肺主氣,氣以帥血,血以載氣,肺朝百脈。心肺在生理功能上的密切關聯,就決定了它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肺氣虛弱,宗氣生成不足,則氣血運行無力;心氣不足,血行不暢,也會影響肺氣的輸布與宣降。故心肺氣虛常表現為呼吸氣息的異常及血運障礙。心主血,脾統血,脾虛,生血不足,統攝無權,可致心血虧耗;思慮過度,耗傷心血,也會影響脾的運化與統血功能,從而形成心脾兩虛。心陽下降於腎,以溫腎水;腎陰上濟於心,以養心火,心腎相交,則水火既濟。若腎陰不足,心火獨亢;或心火亢於上,不能下交於腎,心腎陰陽水火失去了協調,即為心腎不交。以上又是心與肺、脾腎之間的關係。

  心系病證,臨床上常見者,有心悸、胸痹、失眠、癲狂、夢遺等等。

  下面再次為大家介紹手厥心包經的經脈循行路線和部份重要穴位的解剖位置與及臨床主治病證。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脈沿着胸中,出於脇部,至腋下3寸處(天池穴),上行抵腋窩中,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中間,進入肘窩中,向下行於前臂兩筋的中間,進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 (中衝穴),共九個穴位 (見圖一) 和 (圖二)

  常用穴位有曲澤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

一. 曲澤穴:在肘橫紋正中。主治病證有: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泄瀉、肘臂疼痛。

二.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它具寧神定志、理氣止嘔、鎮痛的功效,是臨床常用穴之一。主治病證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嘔吐、休克、甲狀腺機亢進、癲癇、哮喘、呃逆、咽喉腫痛、胃脘痛、胸脇滿悶、精神病、胸痛、腹痛、偏頭痛、產後眩暈,以及各種手術後的疼痛症。

其位置在脘橫紋上二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冗腱之間。

三. 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正中點處。主治病證有: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瘡瘍、胸?痛、橈腕關節疼痛。

四. 勞宮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主治病證有:心痛、嘔吐、癲狂癇、口瘡、口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