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 保健課程 夏季養生(二)

醫療保健講義 —— 夏季養生(二)

  內經云︰「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2017年6月21日午時12時46分為夏至。將疾病與廿四節氣聯繫起來,無非是按照時病流行的一般規律而總結出來。暑邪致病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秋分之前。暑邪為六淫之一,獨盛於夏令,其性炎熱。中醫學將暑熱為病稱之為「傷暑」,難經記載︰「傷暑……,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元朝朱丹溪云︰「暑乃夏熱炎暑也。盛熱之氣著人也。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傷暑則不惡寒而脈虛。」清朝溫病學醫學家王孟英在其著作《溫病經緯》中也提到:「暑月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

  暑氣通於心,暑熱傷氣,又往往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心煩,頭目不清,頭痛頭重,胸悶泛惡,嘔吐泄瀉,四肢倦怠,小便不利,舌紅少津,脈虛數等證。

  預防中暑必須多鍛鍊身體,條真靜養,春夏養陽,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工作,起居有常,飲食有節,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按時進食,進食適當的消暑食物, 防患於未然。


金蘭和順湯 防病保安康
生薑、大棗、藿香、紫蘇葉、茯苓、陳皮、山楂、健曲、桔梗、生甘草。

夏至生薑,功同人參,升陽益氣,溫通十二經絡,奇經八脈,調動元陽。君臣佐使,藥醫不死病,道傳有緣人,安而不病,壯而不老,開啓智慧,延年益壽。

生薑
〔性味與歸經〕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散寒解表,溫中止嘔,解毒。

大棗
〔性味與歸經〕 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