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金禧特刊_煉氣合神(詳釋《醫道還原》第七章)

第八章 ─ 煉氣合神(詳釋《醫道還原》第七章)

為何要在下元煉精化氣 — 見【醫道還元】卷七之「月光沉墜,斗樞動轉還升。」

煉氣合神

見【醫道還元】卷七之「神龍摇首到咸池,靈龜噴浪;活虎輕蹄步南極,彩鳳流音。」
火候忌過猶不及。神昏、失覺,或於清醒時失控、心萌運轉。
神昏、失覺則於神清,復覺後再晉丹程。
清醒時失控,心萌運轉則解心守静,至心神清靈後再入丹程。

【醫道運元】卷七
月光沉墜,斗樞動轉還升。

呂真人曰:何謂「月光沉墜」?此借以喻人之真陽伏藏於陰海中也。人自陰陽分闢後,先天之真陽,包孕於至陰之中,而居乎下,好比月光沉墜於西池,此命中性也。成真證道者,必使此真陽孕於陰中者,養到圓光發越升騰,以還先天本體寂然光芒之真性,丹書所云「山頭月白」,即指此而言,又云「金精發見,眾妙並生。」一云「金來歸性」,皆此妙奧。但凡夫雖同具此真陽伏在陰中,不能保護陰海,陰耗而真陽之伏藏其中者,亦與之俱耗,終無如月生光之期,至此真陽耗盡,而真陰亦不能獨存,神明散失即死,是為陰鬼。惟善修性命者,知真陽之孕於陰中,必待陰足而陽始生,故首慎重保護厥陰,以俟真陽光發,而後可復其初,此陰陽互根之妙,即性命源頭之微奥,古經所以有水生火之說,不明此中妙理,亦安能解古經文義。至世人不明,遂謗道語為異說,殊不知實人自昧之,非古經之無理也,甚而將古經強解,執以為是,自錯又復以錯傳人,罪實彌天。今特透明此奥義,聊以期匡正乎末世之誤解偽學焉。

何謂「斗樞動轉還升」?斗樞者,北斗七星之樞機。蓋北斗七星,居天中而立極,四時五行,隨他運轉,始覺有推遷交代,日月運行於黄道白道,皆斗極樞之動轉使然,從可知月之升沉,其根原實主自斗樞也。此斗樞借以喻人中宮渾然誠一无妄之真意,人之真陽雖伏藏於陰海,如月沉西池,待到圓滿時,一得真意之靈引動,而此真陽之光輝燦然者,遂發而升騰,有光透百骸之妙景,好比月之圓満升騰,普照萬千,皆由斗樞之動而始然,丹書言「黄婆出舍巡遊」,又云「黄婆為媒妁」實即此義,但語涉隱僻,令人無從捉摸耳。月何時不迭運升騰?但晦而未生明,則不足瞻仰,到三五時節,一升遂光照無外,而要在斗樞轉運之功,猶之乎人之真陽伏在陰中,何時不升發?但未圓滿,雖静極而不能覺,到陰極陽生時,始覺升騰,有燦爛不可比擬之妙,其實亦須憑真意之動;此等微妙,又非可用強意探取,一有強意,則落於跡象矣。
此一節是性命至微至奥之真諦,能達之者鲜矣。

神龍摇首到咸池,靈龜噴浪。

呂真人曰:何謂「神龍摇首到咸池」?龍乃天地間靈陽之物,變化莫可測,興雲由他,致雨亦由他,舉此以喻人元神之真火。摇首者擺動之謂,咸池即天池,古書所謂「日出扶桑,浴於咸池。」蓋即此也,舉此以比人之陰海,神龍下降,而咸池之澤,為之升騰於天際,水之上升,皆由神龍之降使之,人身中之水火亦然。陰海之水,是有形有質之物,已屬後天,此水盈,一被情慾之牽,如風之鼓動,遂不能止蓄,此命基所以難立也,必得元神一點先天虛無之火,如神龍自天搖首而下,則水自有欲騰之勢,而無滲漏之患。以水為至陰,感陽而服從,自不為無端情慾所干。凡夫之體,所以不能固其後天之水,以立命基者,皆由終日神馳於外,不守真舍,至愈馳而神愈昏,愈昏亦愈即於衰耗,雜念邪意,因之愈起,此所謂死厥神龍,風吹水溢。故守性命之學者,欲命基之克立,必先使元神守舍,默妙中,自然此神降於至陰之地,而後天之水可以活變,止乎滲漏,丹書降龍之說,即此義,又云「火降水升」,亦不外此妙諦。此中微妙,非真有跡象可求也,若以跡求之則膠柱比諭頑固而不知變通矣。

何謂「靈龜噴浪」?龜者陰物也,舉以喻人之真陰,龜而曰靈,是陰中有陽之義。人之陰中,實伏有先天真陽在内,上文已詳釋之矣,陰中既有此真陽,故當元神虛無之火下降時,此真陽喜得同類,遂躍然带水上升,丹書所謂「只尋同類兩相和」蓋即此奧義也。惟真陽帶水上升,有似靈龜喜神龍下降,躍然噴細浪以悦之,故曰「靈龜噴浪」。此中妙諦,古來罕言,丹書又云「汞投鉛」亦不出此。今顯說到此妙,精矣微矣,世之趨歧途者,亦應爽然若失矣。所以不欲隱者,為偽學之比比,或期有知轉者耳,不然秘密之妙機,自来皆隱,吾獨好為直上剖耶?予不得已也。

活虎輕蹄步南極,彩鳯流音。

呂真人曰:何謂「活虎輕蹄步南極」?虎乃陰物也,舉此以喻人之真陰。南極者,離明火徳之位,舉此以喻人心中之神。人之真陰落於後天,沉則易,升則難,然保守真陽既足,則真陰之水自然活動,化重濁為輕清,每當静極而神室開時,真意從中五之宮出而引導上行,與神室相會,猶之乎虎本藏於北方之深山,竟捨北山遊於南離陽明之地,故曰「活虎輕蹄步南極」。丹書所云「鉛投汞」即此義也,此亦即吾當日「白虎興波」之妙義。修持之士,縱或戒色保守真陰,苟不能杜卻凡慮,則陰濁之水,究不能化為輕清,即有時間得些輕清來潮,而神明向外奔馳,則即潮即墜,亦一如其無,安期元陽之能復耶?蓋真陰化輕清上潮,是後天之水化為先天,並帶陰中陽上騰以復本。神外馳則不能攝住,將平日所戒所守,於證道亦空自期望耳。且所守亦未必能固,世之欲修正不乏人,而成道者何以天壤寥寥,皆由不解內經奧典,性命之源頭不達,是以求之不得,遂強猜誤解,所以至終身苦於無成也。今將此奧義透明,便可恍然於水升之妙諦矣。他如伏虎之說,及虎龍相鬥,不過把此義演出奇語耳,豈有別致耶?

何謂「彩鳳流音」?彩鳳者陽明之物,舉以比人之真火元神。流音者,鳴響也,有發越充盛之概。人能使濁水化輕清,带先天隱伏元陽上潮神室,是補益其元神,而元神自覺發越充盛,好比鳯鳴應谷,故曰「彩鳳流音」。丹書所云「養就驪珠」,不能外此真諦,不過奧語隱藏,未經解釋,故難明耳。

此一節亦性命交合之微義,學者當細玩之,自得性命宗旨也。

採神芝於北岸,蘊蓄異香。

呂真人曰:此復承上節而透發性命凝固之前一層光景也。

何謂「採神芝於北岸」?神芝乃天地靈氣所產,非時不生,非地不生之物,服之可以脱化騰空,舉此以喻人身中之命寶。人身命寶何在?乃陰中之真陽也。人自陰陽分後,此寶遂伏藏於北坎中,被七情六慾耗之,而不生發,祗存其根。是以修持性命者,將一切情慾割断,終日反照道心,無所紛累,待時節到,此命寶之根,自然萌芽發生。到發生時,有煖信至,神采奕奕,此其時也,此際須得中宮真一之微意躍出,引導而反歸於上,復還於中庭,猶之神芝產於北方潔清之岸,獨能尋著採服食也,故曰「採神芝於北岸」,丹書所云「採藥歸鼎」即此義。不知者以為有形有質等凡藥,妄將草木之類,拾取煎熬,朝タ服食,是取死之道,敗性傷命之毒藥,與性命不特無益,而反大害。但此中採取之妙,知者實鮮,而性命歸根之道,自是如此。學者既明所採為何物,尤當細意究明所以能採者為誰,則性命之學過半矣。若一味記拾幾句真詞義,以供口頭論說,不知反身對證,則妙理雖明,亦與冥然無知者無異,所以性命之學,以口頭禪為戒也。

何謂「蕴蓄異香」?此指採取既獲之光景而言。蓋命寶如神芝之發生,既能當其時而有所慿以採還,則得之矣,然得又恐其失,所以然者,邪欲一起,遂被他攘音羊奪分散,則又杳不知其何往,所以太上經有「塞兌閉門」之奥言,即防盗竊此命寶之意,丹書所云「除六賊,閉地戶。」「封土釜,除地煞。」皆此微義,此即蘊蓄之謂也。蘊而蓄之,不使被邪惡侵奪,久久自覺粹然內含芬芳,隨其意之流,無不如意恰好,不啻異香之如意,故曰「蘊蓄異香」。大洞經中所謂「胎田邃路,世發玉蘭。」即此節之妙義,玉蘭非異香乎?
此與上節有先後次第之別,不可不細為體認。性命之微,人所不易達者,一則人不肯向此關問學,一則粗心自是耳,豈真性命之理,遂無與於中材下耶?

落在冥忘,如膠投漆;反歸潛寂,若帷内燈。理本至奧,誰共探源;道非可離,自當索解。

呂真人曰:何謂「落在冥忘」?此指性命復合時而言。蓋性命之學,不外天地間水升火降之妙理,至虛至靈,不可以跡象求,不可以強意索,以虛無之神火下降,引起輕清之真水,兩兩相合,至合後便於無形無跡,不上不下之間,一點真一微意,落於中宮,妙到不可知不可説田地,正在恍惚杳冥間,故謂之「落在冥忘」。 太上所云「眾妙之門」·蓋指此也, 廣成老仙所謂「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亦是落在冥忘景象。

何謂「如膠投漆」?此契合無間之義。蓋性命之相投,當其既合而聚於冥忘時,已化二為一,不分何為性何為命,直如膠漆合後,而不辨何為膠何為漆也。道由一生二,則為散殊,由二歸一,則為反本,太上經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即性命合一後,抱元守一之至道。

何謂「反歸潛寂」?即性命本後,七情不生,六慾不起,粹美內含,有一種幽潛静寂體段,即易所謂「何思何慮」也,丹書所云「住息溫養」非有別義。

何謂「若帷内燈」?蓋燈有惟,自外親之,祗有光之神采,而無光之跡象。人之性命歸一後,温而養之,時安潛寂,其中宮之神光歛藏,是無中有,蓋寓於隱約間,實無異惟內之燈,光歛於内,發而不發,不發而發之妙,即洞經所謂「神化玉室內」也,丹書所云「真人現在寶珠中」,又曰「真人潛藏在深淵」,亦是此義。然此理乃天地妙機,說之而不可盡,探之而莫可窮,玄外生玄,不可謂奥之至乎!惟其奥之至,故愚蠢者固冥然無從探求,即有聰明過人之士,亦多以此理為荒杳難稽,虛空無據,置之不議不論,而不欲探求,甚而根緣淺薄,習為浮浪等輩,反生議謗,以為異端曲學,不經之臆說,自以為不必探求,性命之忽略而不求達,由来久矣,太上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此語信然。然此性命之道,大而包管天地,小而一物之微,皆莫能外,為賢為聖由此;為仙為佛,亦由此,離乎此便流為下愚,所以此道為不可離也。人苟不甘為下愚離道,自當求乎性命之微,於其不明者,無待他求,即於此篇力為索解,自無不得。

從至變而參不動,百變不易厥中。

何謂「從至變而參不動」?此就神將還虛時而言。人當功候既深,將歸性之本體,此時一點陽神,活潑非常,有許多變動處,然變動者,其靈之初結,仍於本體上未滿其分際,此神尚未能還到虛,故必再参到不自覺其神之活,而退虛之境始臻,是謂之「不動」。所以神化玉室後,猶有無跡之跡存,到得退虛不動,乃為無極之境也。

何調「百變不易厥中」?百變者,蓋就後學修持進步之層級,自有為而歸無上之境界而言,其中境地之變遺無窮,故曰「百變」。中者,即陰陽未判,寂然不動之妙境。蓋修持功候雖百變,而以到此境為極,無可再移,謂之「不易厥中」。所以功候有一分未到,尚待修持,足見功修之不可自滿焉。

層層反轉,入聖還真。

五行二氣,人盡稟其精華:天地之精一,亦全而赋予,人所以靈於物類,以其禀得完備也。惟其備,故修持獨易,但人自知識開,而汩於物欲,性之全者缺,靈者亦昏,而漸流於蠢,究其初赋予之本體,雖缺而未嘗滅,猶可修而復還,人何憚音但,怕也而弗為耶?苟能於修持之道,按厥程途,把後天發用之理究到明;將心學之要習到熟,然後究到先天復性逯元之妙諦,是謂「層層反轉」。此中進步,不可凌躐次序錯亂,躐音獵,又不可怠馳,總以勿忘勿助為貴,入一境再求一境,久之功候漸積,其境地之進,亦無止期,直造到大化之聖,超脱凡塵之真,無不可以功力幾及,特患妄逞聰明,亂作胡為,或先懸一妙果地位於心目間,致此心著而不空,則終無證道之期耳。如肯虛心從篇內所指示者,準以修習,未必道之不可幾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