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以達實相 《般若心經》淺解 之六

修身講義——觀照以達實相《般若心經》淺解 之六

  接受真理(信)、下定決心(願)、努力實行(行)之後,便須開始習『戒定慧』,已如前述。

  嚴持戒律,可以令身心減輕不少障礙,這是用由外切入的禁戒方法,尤如警察維持秩序,使盜賊不敢妄行一樣,雖不是自動自覺,但總是不容放縱的初步功夫,也是進一步實踐淨化洗滌內心靈性的基礎。佛經裡面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心)。」意指眾生執迷,就在他的狂妄放縱妄想執著的心;如果這些妄心歇止清除,我們的本性即可恢復,那就是菩提心了。此話一針見血,已直指修身法門,值得細味。

由觀照而達實相般若

  在般若三階段中,最重要應該是第二的觀照般若了。因為千里之行,實始於足下,一日不開步,即使多麼完美的計劃、至善的道理,都是空談,沒有意義。有人說實相般若是「本覺」人人本具的根本覺悟,觀照般若是「始覺」覺悟的開始,迷失的眾生是「不覺」未曾覺悟,故此假借文字般若引發他的覺悟,當他明白道理,開始觀照的時候,就是般若覺悟開始了。

  的意思含有深意,是道門、佛門修行的一種方法,它往往用於道門的修真靜坐、佛門的禪定(又叫禪那、正定),是教人將自己散漫雜亂的心,集中於一境的最好方法。一般人的心,都是妄想紛飛,所謂「心猿意馬」,無法控制,小孩我們稱之為心散。修真與禪定,就是要對治散亂,內則控制妄想,澄清雜念,止息邪念,外則不亂攀緣,一念純真,以此來恢復身心的寧靜,養精蓄銳,而不是枯坐寂坐、萬念俱灰的消極行為。天地散亂則災禍頻生,人心散亂就惡念起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成聖」,說明了純一是多麼重要。紅塵滾滾,都市繁囂,有修養的人,於此保持心的純一,不為外境所動,並不容易,靜坐時禪定功夫固然重要,但行住坐臥,待人處事仍能不起妄念,時時在定中,更是功夫。古人所謂「運水搬柴,不離三昧 昧,梵語定的意思」,即是做什麼事情,都不生妄念,都在定中。佛門中將「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因能斷煩惱、能了生死,而稱無漏 漏比喻煩惱),而禪定是正信的學佛人必修的功課,不過因著追求目的的不同,產生了多種禪的名稱,這裡就不研究了。

  從道經佛典中學習得道理,如何明晰其實相,則須通過來達到。此所以的修持實踐,涵蓋於全部的修行過程中。但既是對治散亂,其意就不是平日兩眼注視外境,追逐紛紜擾攘、千姿百態的事物的意思。反而不論是認識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都必須用靜觀的方法。 太上道祖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在最虛靜的狀態,萬物生長孕育至死亡的規律、生化的過程,我們才能完全觀察到其中的奧妙(《道德經‧復命章第十六》) 救世大士在於親著之《心經傳燈真解》中亦曰:「觀,神光內照於黃庭也。天之神棲於日,人之神棲於目,故行般若之功,必從神光內照下手,而性命雙修之功,亦不外是,此又徹始徹終之功也。」神光內照,這就是返觀之謂。返觀、靜觀,都是與常人平日不同的運用。然而正是這種才能達到事物的真相實相,不論自身、外境、五蘊、六根、六塵、八苦、十二因緣等等,均是如此。試看《陰符經》開首第一句曰:「觀天之道」,《般若心經》第一句曰:「觀自在菩薩」,都是以為開始,帶起整篇經文,顯出的重要。

宋代理學家程顥,有一首名詩【秋日偶成】,可供細吟品味: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的意思是對照、反照、內照、反省,好像一面鏡子,能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人在修行當中,有時不知道的功夫進行得是否正確恰當,必須以仙佛的話、乩文來進行對反省,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及時警惕發現。因為人常常很容易受自己的無明愚痴妨礙,曲解語言文字,斷章取義,行差踏錯而不自知。以這樣的緣故,必須的功夫來糾正。讀經聞法,在觀照的階段,要在深自警惕,以道、佛所說者為鏡,時時處處,用以自照,及時改正,好像計算要做驗算,好像洗面要照鏡,方能檢查出錯失,加以更正。不,不作反省,執迷何由覺醒?由接觸道佛真理,到進行實踐,所謂依文字,起觀照觀照功久,則惶惶然,警惕之心自生,是即「始覺」也,而眾生本具的正智(道心佛性)初開也。

  人能經常反省自身,如此下去,不退不懈,所行的觀照之功,隨著日子,越深越醇,由開始所謂「始覺」,起先如初出的月亮,漸漸光多暗少,以至於月輪圓滿,光輝煥然,則真性顯現,即是「始覺」合於「本覺」,而最後沒有「始覺、本覺」的分別了。要知道所謂成佛者無他,迷人覺醒,自性圓明而已。《心經》令人覺悟,佛即覺者,故曰『一切諸佛從此經出』。而覺性之開,非仗文字般若之力,由仙佛的語言文字警醒,便其道無由,一如金蘭觀對聯所謂「金聲喚醒春夢,蘭信吹馥河山」,這金聲、蘭信,就是喚醒迷人的文字般若。各位在此修真,參與服務金蘭的善行,便是觀照般若了。我們能行觀照的功夫,更重視多作自我反省,則他的覺悟就指日可待了,這與 壇主所常說的「能修自能正」是同一的道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修身課程目錄】   【主網頁】

般若境界《般若心經》淺解 之四

金蘭觀修身講義——般若境界《般若心經》淺解 之四

進入『般若』的境界




  「般若」按照佛門古德的解釋,有三種區別,我將之變化為:般若的真境 (實相般若)、般若的驗證 (觀照般若)、般若的工具 (文字般若)。

  從達到「般若」來說,這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文字般若」:那就是通過閱讀「文字」、聆聽「音聲」、「語言」等媒介,也就是透過文字這種「工具」來聞道,像學習道經佛典、仙佛乩文、聆聽課程,我們便從中接觸到道佛的真理,了解其中的含意,建立起正確的思維與觀念,這是般若的工具階段。

第二個階段,我們統攝仙佛經文中的觀念,依所解悟的道理,與生活相應,觀察體驗仙佛的精神,實踐修習,通過漸漸深化,以至到心念、言語、行動,都應用仙佛的智慧,去行「觀……,照……」的功夫,這屬於般若的驗證階段,是所謂「觀照般若」。

  第三個階段,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純熟,我們終於進入仙佛經文所述的境界,自性靈明,不再迷昧,「圓陀陀、光灼灼」,並發現(見)世間一切的本來面目,進入般若的真境,所謂「實相般若」。這般若的真境,也就是我們修真悟道,所要悟的根本,此刻已然貫通真源,破去無明、斷去煩惱,照見五蘊皆空,已能超脫生死,不受陰陽所制,不被五行所剋,海闊天空,翱翔萬里,真正自在。

沒有文字,難達『般若』

  「文字般若」包括所有的道經佛典,講述真理、勸人向善的書本與文字、文章 (例如乩文),講述真理的音聲(文字本來就是語言,可以是一句話,一番演說)等等。語言文字的本身,雖然不是般若,但般若的真理,卻可以憑藉着語言文字而得以顯示。道門、佛門的語言,結集成經典的文字,能夠令人解除疑惑,生起信念,啟發智慧,明白真理,所以稱為文字般若。學道修佛的人,由於文字般若的啟示,而引發觀照般若的功能;再由觀照般若,直達道、佛的真理實相,證得實相般若的真境。故此文字般若,等如一般的交通工具,沒有這交通工具,學人便不容易到達至真至善至美的目的地。

學習閱讀經
書善書
親近善知識
嚴守戒律

  修行不讀經典,不看善書,不聽道理,以為可以省略這一階段,直接由靜修中觀照,生起智慧,這是有些人的錯誤思想。要知道,般若並不能從凡夫的心中無中生起,由於眾生受過去世因果造成障蔽,因為無明造成執著,故此迷而不覺,妨礙自性顯現,必須在道經佛典的學習、閱讀、研究,在聆聽課程 (本觀三項課程乃遵 龔壇主乩示進行,出師有命) 中,在親近多年修行的「道長(「道」在增長之含意) 善知識 (佛語:有正信及解悟佛法而又學問淵博的人),效法他們為榜樣,在嚴守戒律避免種下惡業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接觸道佛真理,增長起正信正念,而生出般若智慧來。文字當中有思想,聽經聞法,而生智慧,此名之「聞慧」,這就是文字般若在修行路上的重要作用。

  修行一步有一步的境界,文字般若進到某個階段,即不只普通的語言文字,有時一個動作,也可以傳達道佛之至理 (如佛祖拈花不語,弟子迦葉會心微笑),甚至眼前的山河大地、自然景物、皓月晴空、翠竹黃花、明暗色空,看得到看不到的,都可以是文字般若。

翠竹黃花亦是般若』

故事:與佛無緣

  有一位信徒非常虔誠地信仰 觀世音菩薩

一次,遇到水災,他爬到屋頂上等待救援。水不斷地上漲,他就大聲地唸:「觀世音菩薩,請快救我!」

不久,有人駕着獨木舟,從遠處而來,招呼他道:「快上我的獨木舟吧!」信徒看是附近鄉人的打扮,不大喜歡由他搭救,心想 觀音菩薩一定救自己,便不上他的獨木舟。這鄉人只好駕獨木舟走了。

水繼續上漲,到他的膝蓋了。他又再大叫:「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我!」

叫完後,便遠遠看到有人駕着小摩托船過來,並招呼他上船。信徒仍然不喜歡,小摩托船也只好開走了。

水漲到胸部了,信徒大聲祈求:「觀世音菩薩,請盡快救我!」

忽然空中來了一架直昇機,放下繩子,要把他吊到安全的地方。這信徒說我不要,我要菩薩救我。直昇機也只好走了。

信徒終於滅頂,在冥司見到閻君,便大聲抗議:「像我這樣虔誠的信仰,為什麼 觀世音菩薩都不來救我?」

  閻君對他說:「你真是愚痴。菩薩駕獨木舟來救你,你不肯;菩薩再駕小摩托船來,你仍不喜歡;菩薩又趕快用直昇機來救你,你也不願意。 觀音菩薩一再救你,你不但不感謝,還要嫌棄,實在是與菩薩無緣了。」

  道佛的化身千萬,道佛的運化無窮,在舉手投足之中,俯身隨手可拾,就看你內心的江水是波動混濁,還是平靜如鏡,能否映照當空的一輪明月,而與之契合。如果只是執著於信仰,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永遠錯過與仙佛的仙緣,所謂「青青翠竹總是般若,鬱鬱黃花皆是菩提」,看到生活、工作中皆有道,不吝惜參與其中,無人我的計較,便能契合大道了。

  龔中成壇主於二○○一年講到觀內籌備道教節的工作時,向壇生善信說的一段話,可資參考:「青青翠竹,郁郁黃花,無名無相,是曰大道。當此末法之時,宏揚師道之途,主善積德之徑,百載一機。凡我金蘭全體值事,壇生善信,各應見善勇為,服從指示,上下一心。(2001/3/4本觀乩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修身課程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