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三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三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續上十一章

  上文所言之修真鼎器 指丹田及竅穴,鼎器之所以能感應,產生真炁,實賴魂魄之貫注,帶動精氣之聚散變化 後天返先天 而產生。心念雖可使氣 強弱有別,產生導引作用,但總不能念念相繼、心機不停,若此,亦違乎道之自然矣。欲產真炁於鼎內,須有陰陽交溝之空間,予魂魄參與、精氣神之烹煉;此空間乃停機定心、心無雜慮、神氣均寂之比喻也。七情六慾不能平伏,又豈可致虛守靜哉?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築建房屋,開鑿窗門以闢住室,當有活動的空間,才能有住人的作用。人為萬物之靈,貴於人身得炁之真,萬物得炁之餘 見蟠桃宴記第一回;五眼六通,魂遊三界,皆魂之所能;身中物質,有何神通變化之可言?是故修真以己身之精,煉精化陽炁,以陽炁煉陽神,致純陽為仙;三靈合一,返本還原。其中關鍵:解脫身心之束縛, 云:『修行之道無二法,首先解脫色肉身。』 太上道祖所謂「鑿戶牖以為室」,引喻開闢靈修之空間,解除色肉身之拘制,元神於乾鼎中可以騰昇變化。甚麼是色肉身之拘制?一曰孽障:孽障人人有,輕重各不同,積功立德,孽障自可解。二曰七情六慾:雜務、他務、奇務纏身,精結於外,心擾神亂,虛耗光陰;情慾、物慾盛熾,心情起伏,心機不停,損泄精元,勞氣傷神;三曰色身衰敗:精竭神昏,精神不能專注,精氣不足烹煉,若不補救,欲修無從。於此之時應猛省 自我檢討,速速取捨莫猶疑,時機不再須把握,沉淪下鬼悔恨遲… 養性尊道,捨棄旁雜,修者共勉。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綜合以上三者 三十輻之車輪,埏埴,鑿戶牖 而言,“有無”是分不開的,無寄於有,有寓於無。以其有形之質為便利之器,以空無的部份發揮其作用。人身亦類此焉,肉身有形,為生活之軀體,固有實在;靈性無形,為心性精神之中心,靈應萬千 若有不能者,皆受塵識欲慮束縛過甚耳。有形者臟腑百骸,筋骨血液;無形者三魂七魄,精氣經脈。有無結合,相互依存,交互影響;行為可影響靈性,靈性亦能改變思想行為。勤修之士,動則可致力解除身心之障,靜則可修煉靈性返本歸真,動靜早晚。 曰:『有為而立功,無為而悟道』。身體之有,魄能生精,培陽養炁,可以借假修真;靈性之無,歸根復命,棄妄存真,可以超出陰陽。身體有形有質,終有生滅;靈性 永在 無形,不生不滅。是故修真以修煉靈性為宗,修身為旨,性命雙修,由無生有 性命因元神而化有,由有歸無 三清聚一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歸於無極,無為而無不為矣。

  無為而還虛合道,奧妙千層,語言文字難以詮述,非得仙真佛聖默傳心授,勤修參悟,專心苦志,難窮其奧。 地藏王菩薩上壇降壇詩,其中有:『六根淨盡參玄妙,五蘊俱空羨化神』,發人深省…

 

【上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色空真相 《般若心經》淺解 之十九

修身講義—— 色空真相《般若心經》淺解之十九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心經》中非常重要的論述,探討色空的真相。這是在《心經》前四句序分之後,承接「五蘊皆空」而展開的討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正宗分之一:細說五蘊皆空…知色空真相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一切由「因緣」所生

先要講一個「因緣所生法」的問題。緣,我們平時說「緣份」,這跟色空真相大有關係。如果我們已深明因果是天地間的根本原理,則「緣」的重要性便不可不知,因為它是因果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滅變化起著重要作用。「緣」,全稱為「因緣」,世界上所有人、事、情、現象、物件都不會無端突然發生,因為都與其「因緣」有關

「我」,也是因緣所生,世上本沒有我;我的身軀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並不屬於我(筆者愛比喻作卡通片中的合成機械人,功能雖厲害,但沒有操控的人,不也是堆廢鐵);我的六根對外界作用,但眼耳鼻舌身意沒有一樣是我……。只因為有特定的緣份匯合了,然後有「我」。我這個「色相」,本就空無,因為「緣」,於是才有「我」,將來沒了「緣」,於是又沒有「我」了。那麼誰是真我呢?那就是經文下一段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圓明真靈真性。

  龔中成壇主說:「無極原靈,由天而降,降世為人。(2004年6月27日)而且不但「我」是如此,其他所有人以至眾生,皆是如此。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執著於「人」、「我」及眾生,不必羨慕或輕視別人,也不必自高自大或看不起自己,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各人只是因緣的不同而已。明白這個道理的,就會知道一切眾生生生世世的遭遇都是遇緣不同,你的緣不同我的緣,我又不同於他的緣。而在這個緣裡頭,難得的是什麼? 龔壇主說:「人為萬物之靈,人身難得,樂土難再,真道難遇,有緣遇上,緣份緣份!」有緣來到金蘭觀,這三「難得」我們都解決了,緣是有了,但能不能成就,還要看你的善根、福德怎樣了。

  現在是因緣有了,就看有沒有善根、福德。善根是什麼?能信、立願、力行,參與群修,這是善根。遇到的時候你信不信,你信的程度到底是多少?你有沒有宏願,抑或只是小願?能不能努力修行?這就是問題了。有很多人遇到了,也在學道,但是學道多年,實質上來講,他還是半信半疑,怎麼知道的?從他的思想、行為上能看得出來,如果他真的信、真能立願,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一定努力依從仙佛的教誨,一定為群體無私地做事,一定珍惜修真的機緣,以免「蘇州過後冇艇搭」。而福德是什麼?是積功立德……(不贅) 。 呂純陽師尊曰:「 孽由自身生,真誠脫俗塵。孽障重,有緣無份,天緣人緣地緣,緣到則聚,有聚有散,無常有常。(2007年5月30日)

「緣份」

我們講「因緣所生」,這個因即因果的因,是起因、動機,但還需要「緣」的出現,或者稱機會、條件的,才會有結果。世上所有的事、情、現象、物件都不會突然產生,必有一個前「因」和適當的環境條件配合,所謂「緣」或者助緣,然後才到結果。所謂因緣而起,隨緣而生,故也隨緣而滅。「萬法因緣生」,這是說一切事的發生,先必有因,再遇見緣,他就能夠發生結果。「因」是事的本原,「緣」是一種助力,「果」是後來的結局。由因得果,全是緣的力量,這是值得注意的。如:樹木的種子,遇陽光、水土、氣候、人工、養份等助緣,生成樹木。

古語說:「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其實,有緣先要有因,因是第一位的,沒有因的緣是無結果的。請看以下的分析:

  什麼事情,有因還必須等待緣份的配合,明白緣份的道理,處事待人接物就會「隨緣」。隨緣就自在,攀緣就不自在。有緣份,有條件、有機會,我們就做;沒有緣份,沒有條件、沒有機會,就不必做。不但不做,想都不想。想的這個心就是攀緣心,一定要怎麼怎麼做,就很苦!

有些事想做,但是緣未到,沒有機會和條件,盡了力,也還是不成,那就不必忙。但可以廣結善緣,製造條件,等緣份到了,就應當要做。譬如我們傳道,要講課,可是沒有機會、沒有人聽課,那我們暫時不想。想是妄想,無濟於事,想都不想。可是後來廣結善緣,使緣份具備,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樣樣具足,那就一定要去做。這是隨緣、順緣,但不是攀緣,這就做得很自在。而攀緣,一定要怎麼做,會做得很累,做得很辛苦,很勉強,這是錯誤的,隨緣是正確的。

  緣又有善緣與惡緣之分,修道要廣結善緣,但無法避免惡緣,因為你有因果,才有這些惡緣,你只有在逆來順受、苦心笑臉中清償。修行要有緣、有境,緣是人事環境,境是物質環境。也就是說我們修行,要群修,不能離開人,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塵囂,人事與物質的環境,比如要修忍辱,沒有那些人天天看你不順眼,天天罵你,天天找你麻煩,離開了,你到哪裡去修!財富、名利、麻煩在你面前,你不動心,才解決貪瞋痴的問題,沒有這些東西,說不貪不瞋不痴,沒有意思。所以惡緣也是恩人,能夠幫助你進步,這絕對不是坐在一個小房間裡頭盤腿面壁就能解決的,沒有經過考驗,不算數。

 

 

【修身課程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