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五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十五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偶得榮寵,受人讚賞,豈不飄然快意哉?廣東俗語:『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比喻別人的讚賞,每多受落,若是來自大人物或公眾的嘉許,自滿之情滿足感,則更為洋溢。同理,忽然受辱,或被人唾罵,每生氣憤,怨恨之情、報復之心,隨之而生,君不見討債之怨靈,怨氣難消須見欠債者受同等苦,古今皆然。

  誰不知榮寵、受辱皆生得失之妄心,令人忐忑不安。寵辱若驚,若驚者何?清靜經有云:『既有妄心,即驚其神』,原來受驚者,其神指元神也,清靜經續云:『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連鎖反應,自然而然,修真之士不可不慎。 云:『原諒別人的錯誤,也是一種放生。』寬恕別人的錯誤,避開怨恨,未生邪妄,不驚其神,免遭濁辱,也等如放生自己…

  陰符經云:『九竅之邪,在乎三要。』欲去九竅之邪妄,在乎“三要”,三要者:停機以定心,正心以明性,見性以合天。三要為修煉的三個層次,蓋人心機巧不停,必先將心萌運轉停下,方能心定,將心放開;若心有癥結,執於事物,又須以道德正心,將心結解開,不受物綁,逍遙自在,性光亮耀,是為性明;又以觀照,歸其根元,是曰見性,性本虛空合乎天,能返本性,即合天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衣食住行,人身所需。以物質世界(富貴)而論之,因資源有限,需求則無窮,故有土地、管治、糧食、貨財、權利的爭奪;因有因果及時運的關係,偏離道德,又會產生禍患如:衰退、病困、災難、殘害、戰爭甚至覆亡。綜觀此等禍患,皆由人身對物質的需索而引起,若果沒有了物質的身軀,吾人又有何患?故云貴大患若身。

  道德則不然,人身可貴,位列三才天地人具五行,靜則以身中精氣神,內修性命,借假修真,五行攢簇,三元合一,功圓果滿,超俗脫塵;動則有為而立功,福德群眾求,不違道德,真心誠意,濟世利民,甚至憑職業也可以修功德。如是,則三千功、八百德,尅期可達,三界之內,無與倫比,此人身之貴也。以修真以言,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以視有如無,觀我於無,則我非有我,及我非我,我有何憂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

  人身暗合天地,乃天地之縮影,為小天地也。承上文之觀我於無,若能破除我執一切憂患因有我身之相而有,亦能破除了心、靈與身之障礙,神炁可以橐籥開闔於小天地間。故重視以身為小天地者,可以寄隅神炁於身中天下及竅穴;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任天下,聚攏三華精氣神之陽而為滄海一粟,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也。

 

【上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內經圖淺釋 之三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經圖淺釋 之三

  ”靈山” 是指靈性的本鄉 見《靈山求道記》,佛曰 “靈山”,道曰 “無極”,儒曰 “聖域”;有詩曰:『道 或佛 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 可修煉靈性高達本源之處,速向靈山塔下修。』,人人之靈性皆從無極而來,能內外勤修,自能歸復無極,得成正果,逍遙於蓬萊仙鄉。

  是故內經圖亦以 “山峰” 來表示靈性修煉之宮位。在圖的最上部份,乃人之頭部,頭額之處群峰聳立,最右邊有巨峰一座,超然獨立,冠於群峰,山頂稱為 “巨峰頂”;在人身為頭頂之 “百會” 穴,呼接天炁之竅也。在巨峰頂之左旁有一 “鬱羅靈台”,在天上為 元始天尊升座之台,位於清微天之玉清聖境;蓋古時有登台說法、點閱、封賞等之儀規;在人則為 “元靈” 昇華、顯法之處。

  鬱羅靈台之左有 “九峰山”,即人腦內之 “泥丸九宮”,《黃庭經註解》註曰:『兩眉間入一寸為明堂宮,入二寸為洞房宮,入三寸為泥丸宮,入四寸為流珠宮,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宮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宮上一寸為極真宮,泥丸宮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宮上一寸為天皇宮。』。泥丸各宮乃提煉靈性之宮,匯集精氣神之竅穴,聚氣化神之處,烹鉛煉汞之所。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總持整張內經圖的詩句是:
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串。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向此玄玄會得,此玄之外更無玄。

  人受天地孕育,人身為小天地,乃天地之縮影。人身始自父精母卵之交合,但在開始發展的時候,也不過一粒粟米般的大小而已,卻已蘊藏著發展成為人身的所有精華;將來嬰孩出生,脫離母體,可以成為獨立的個體,生存於地上。內修返還之道,其理與人身之始有相同之處,(所謂順可生人,逆則成仙成佛),修真者結聚自身之元氣元精於九峰山上,為一粟之珠,再以元神合之。此一粒粟中,已俱備著發展仙體的所有精華;將來道成,身內有身;肉身歿後,精氣神仍能結聚如一,更可獨立逍遙於天地之間。

  所謂 “藏世界” 者,只不過是俱備一切的形容,大家只須明白其含意,不須執著。精氣神須烹煉,方可結聚成一粟之珠;烹煉須火,並須盛載之器皿,古時以釜或鐺 音撐,瓦鐺、鐵鐺 盛載烹煮之物。修真煅煉靈性於泥丸宮之內,其精氣之容量約為半升 古時一斗為十升,故云 “半升鐺內煮山川”。

九轉九還

  內丹之結與人身之始也有不同的地方:父精母卵之結合,若有不妥善之處,亦無法抽換。精氣神之聚合則不同,若然丹體未得完滿,可以周天再轉,抽添鉛汞,還丹九轉,千錘百鍊,直至功完果滿。猶如清水受染,可以蒸餾之法,去除雜質;若然未得清純,可以重覆蒸餾,直至純清。所謂九轉九還, “九”只是形容之數,多次重覆之意,卻不一定是九次。

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人壽難得百年,唯人之靈性不生不滅,歷盡百千萬劫,不斷改頭換面,輪轉不休;人卻不知其苦,以苦為樂,以妄為常。九峰山之左下角,有一位老者…… (未完)

 

<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