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年 修身課程 三綱五常

時逢三期末劫,各種令人唏噓、搖頭嘆息的新聞,每日充斥著。社會上,借口民主自由,宣揚西方平權,挑撥社會動蕩,破壞穩定,學生不敬師長,子女不敬父母,是非顛倒,不以為錯﹔公開宣淫,色情泛濫,低級趣味,搞性開放,對婚姻、感情不負責任,男包二奶,女婚外情,不以為恥﹔不顧公德,不尊老、不敬長、不憐孤、不禮讓,不愛惜環境,破壞生態,危害他人,不以為悖;以及多少的家庭,賭搏吸毒,倫常不顧,八德沉淪,家不成家,父不成父,母不成母,子不盡孝,兄弟不悌,朋友不義,不以為逆。這種人性蒙蔽渾渾噩噩的現象,簡直一副人間即鬼世界的寫照。如此世道人心,期待著有志之士出而拯援,然追究其原因,乃皆因離棄了傳統道德、三綱五常、九美八德所致。

上次課程介紹的孔子,出生的環境,也是春秋戰亂之時,社會上的人也是為名利而不守禮法,因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婦不婦,人不盡本份,人倫大亂,社會風氣敗壞。孔子看到那種情況,於是生出挽回世道人心,重整道德的慈悲心,設下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教化,而使社會重歸安定。我們以喚醒群蒙為己任者,亦應該立下大抱負,效法聖人孔夫子,宣揚道德,以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為主,使社會得以潔淨,故學習、提倡和實踐三綱五常,是有莫大意義的。

龔中成壇主談及我們修真行道的主要內涵時,有一段這樣的話:「吾道以性命雙修為本,以三綱五常、九美八德為輔,修,後天返先天,理法兼備,剛柔相推,動靜相兼,內外咸通,通往無極。(庚辰年八月廿日)又曰:「修真之道,修,修(庚辰年八月廿七日)。這是說,修真之法當論性命雙修,而性(天性本純,可惜受後天的污染而蒙蔽)的完全、完善、完美,可以由外功的實行即『三綱五常、九美八德』來輔助,這種輔助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絕對必要的。

在《洞冥寶記》一書卷六,講及修道課程之層次,乃有三級:

第一級  下級:「聽講之人乃普通人,資格甚低,道理顯淺,雖鈍根人亦能聽也。」

下級之人,庸庸碌碌,知識甚卑,但能使其知為善者而得善報,為惡者而得惡報,善惡兩途,知所抉擇,遂足以盡其分量。

第二級  中級:「不外儒門之經,以孔教為重。愚夫愚婦亦可以與知(有機會聽),能行(也能實行)故也。」

中級之人,皆是儒家作用,所講皆五倫八德之理,所行皆修齊治平之道,腳踏實地,不蹈虛無,最為適用。

但此雖是中級,卻又是佛道上級的階梯。因歷代聖賢仙佛,俱是由五倫八德而成。人果能於五倫八德,盡其道,造其極,即聖賢仙佛可成,而不必他求矣。

第三級  上級:「得與聞此道者,上者列天仙,中者封地祇,下者得人間富貴。大抵資稟聰明,靈根不昧,善基堅固者,始能企及。」

此層主要講求取坎填離之功,子午抽添之法,出玄入牝之理,黃河倒流之妙。結嬰兒奼女之胎,得安爐立鼎之訣。可以出凡入聖,脫俗成仙。

但此級內功,必先有第二級的基礎方可。因其中性命之理,皆在中級,即五倫八德、忠信孝悌,離此即非大道,可見三綱五常,實欲得上層的必經之路也。

由此看,三綱五常是修真的必經之路,不但中層,即使欲得上層,都不能離開此方面的努力。而一般人由「後天返先天」之法入手修真,可能感到困難,但如果由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方面入手,則容易進行,這真是最為「化算」的修真入門(修性方面,實際還需命功的配合)之法。何況現今天庭,放寬了條件,「無論他入道不入道,在教不在教,只要盡得倫紀的,一齊准赴龍華。  玉帝認為,「若一味重內功,大家自修自了,不知社會國家,也是要將國家鬧壞。」兼且,「倘倫紀有虧之人,亦萬無有內功的道理」。(參看《蟠桃宴記》卷三)故此遵循三綱五常,努力實行,是修真的必須。

:綱是事物起領導性的總要,也是起主導作用的意思。
一、君為臣綱:也就是君。君者上司,臣者下屬、臣民。從現在的社會關係說,身為上司者對自己的下屬要敬愛,凡事以身作則,言行規矩,儀表端正,不偏不私,為下屬的好榜樣,要了解人民的疾苦,為人民謀福祉;而身為下屬、臣民者,則不論如何有本事,都應該為了大局,對上司盡忠,輔助上司完成大業和工作,使上司合理的政令能更好地施行,規勸和改良不合理的措施,使上司不犯過錯,以對國家社會實行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二、夫為妻綱:也就是夫,夫夫婦要相敬如賓,互助合作,夫有義,婦有順,和睦順從,婦能孝敬翁姑,相夫教子,夫能敬業樂群,如此家庭就充滿安祥幸福的氣氛。

三、父為子綱:也就是父。為人父母的以慈愛之心教導子女,以好的行為作子女的榜樣,令其正直成長,而能出人頭地;為人子女者要奉養照顧父母,要盡守本份,立身行道,使能揚名於後世,顯揚父母,以盡大孝(此點於孝經課程已述,請參看。)

仁、義、禮、智、信  (另外詳談)

天地以陰陽相配,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類群居,生於世上,也就有自己特定的角色,要與其他人合作,完善每一處的人際關係。不過真能夠安於自己所處的特定位置,處理好與別人的關係,是並不容易的事。三王時的舜帝(孝經課程之八已詳述)身處頑父、惡母、弟傲的環境,方更顯其孝悌之難能可貴;南宋岳飛從母命,遵王法,方顯其忠孝雙全。反之,因為人並不十全十美,故此人民要挑剔君主、下屬找負責人的不足和弊端,叛逆甚至造反,婦女要批評丈夫的缺點也很容易,但這就破壞正常的秩序、和諧的關係,最終沒有好結果。只有在臣輔助君、妻隨順夫、子孝敬父的過程中,每個人擔當好自己的那個角色,才可以完滿我們的人格,完成每個人天賦的使命。



東漢時,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興平東南)有一位名士叫梁鴻,年青時家境貧窮,但他非常勤奮好學,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太學。但他性情清高脫俗,不願在污濁的官場中打滾,所以完成學業後還是回到家鄉,獨善其身,在上林苑這個地方養豬。

有一次,不慎失火而殃及鄰居,梁鴻在救火後趕緊到鄰居家裡道歉,並且把自己養的豬給鄰居抵償損失。可是鄰居當家的認為太少,不能接受,梁鴻說:「我真的再沒有值錢的東西了,我就每天來為你們做工,用勞力抵償吧。」這樣他就每日從早到晚,勤懇地為鄰居從事體力勞動,毫無怨言。鄰居家中的老人家,看到他為人這樣厚道,知道定然不是池中之物,對他很欣賞,馬上責備自己的兒子太過過份,竟對這樣高尚品德的人無禮,而這位鄰居亦心感慚愧,不僅向他道歉,還把豬拖出來還給他。梁鴻拒絕鄰居的好意,返回家中。

一方面因為梁鴻的學問淵博,而又品德高尚,很快傳了出去,周圍的人家,羨慕他的為人,認為自己有女兒,如果能嫁給這樣的人就好了。於是來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並且強調自己的家勢、經濟條件,以為梁鴻一定答應,誰知他都一一回絕了。當時同縣有一個姑娘,叫做孟光,長得又黑又醜,而氣力很大,能舉起石臼音扣 舂米用的石頭器具,人快要三十歲了,卻還不想嫁。她父親問她想要嫁給怎樣的人,孟光說:「除非像梁鴻那樣忠厚的人,其他我都不嫁」,孟光父親聽後,雖然擔心梁鴻不會喜歡自己的女兒,但也試著去提親。誰知梁鴻聽說孟光這樣的人品,反而高興地願意迎娶她。

然而孟光出嫁,卻特意打扮得很華麗,厚施脂粉,戴金銀珠寶,身上穿著綾羅綢緞,頭髮也盤得高高。梁鴻見了,便對她不理不睬,這樣連續過了七天。孟光最後跪在床上,懇切地問他為什麼要冷落自己。梁鴻說:「世上的人,各有不同的理想。而我,只想娶一個穿粗衣簡服的人,與我同甘共苦,隱居山林,但是你的衣服這樣華麗,打扮又這麼美艷,我覺得怎會跟我共患難呢?我不是要冷落你,是感到大家沒有共同的想法而失望罷。」孟光這時很高興地說:「夫君,我其實是想看看你是否真有高遠的志向,特意穿這樣的衣服和妝扮來試試你。粗衣服早已帶在身邊,隨時準備更換了。」說完,就把衣服全更換掉,跟丈夫一起去做粗重的工作,梁鴻於是高興地說:「這才是我的好妻子,能夠理解我、明白我的志向,跟隨我的目標,輔助我完成自己的理想。」

後來因為社會混亂,梁鴻夫婦二人避入霸陵山中,白天耕田,晚上詠誦詩書,彈琴娛樂,生活很是開心滿意。朝廷聽聞梁鴻的為人,慕名要徵召他進京當官,他們就埋名隱姓住在齊和魯之間,後來又遷去吳地,為人舂米。每次他做完工回家,孟光就弄好飯菜,端給他時用小食桌盛好,很恭敬地低下頭,高舉至齊眉處,以表示對丈夫的尊敬。而梁鴻感謝她願意追隨自己,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清苦淡泊、並不豐厚的生活,而不像有些女人既嫌棄丈夫的境遇不合自己的想法,又不願追隨丈夫的志向,弄得家庭不睦,所以非常敬愛他的妻子。二人的生活雖然清苦,但一直相敬如賓,被傳為夫唱婦隨、互相敬愛的佳話。

庚辰年 修身課程 關於教育的兩方面(下)

自來國家。注重教育。國有國學。家有家塾(塾音熟,舊時民間教讀的地方)。三代聖王。著為曲章(明訂制度)明倫基礎。黌序膠庠(黌音洪,庠音詳,四字均指古時學校,是進行人倫教育基礎的地方)。國之盛衰。視乎學校。作育人材。全資立教。教育精神。尤重家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朝夕訓誨。如發於硎(音仍,磨刀石。刀刃經磨鍊謂之新發於硎)
凡屬子弟。先立根柢。誦詩讀書。循規蹈矩(有規矩,不放任)。教子宜專(專心,集中,注意力不分散)。教孫亦然。端其趨向。勿使稍偏(端正他,不使出偏差)年方幼稚。未漓天性(漓音離,天性未薄)早為防閑(及早防止、限制、約束,令不正的事不會發生)易歸於正(年少去做,容易歸於正途)。譬之蒔花(蒔音示,移栽花木)。保其萌芽。勤加灌溉。自發名葩(音巴,花)。又如樹木。培養功足。長就枝柯。自無拳曲(長出的枝枝節節,便不會屈曲難看)。人當少時。理亦如斯。為善為惡。從小立基。美玉雖貴。不琢不器。干將莫邪(指寶劍。古時傳說,干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鑄雌雄二劍,三年而成)。亦資淬礪(音睡勵,鑄造刀劍時把刀劍燒紅浸入水中,使之堅剛曰淬;磨鍊為礪)。人從聰明。非教不成。誨訓不力。反誤一生(父母長輩不嚴格要求子女,疏忽人格品德的教育,以為愛子女,實則禍害其一生)

素絲易染(素白的絲綢容易受污染)歧途難辨(對錯難於分辨)弗慎於先。貽誤非淺(開始不謹慎,誤其一生不淺)。教之維何。就學磋(音初)(在學習中磨練他)。良師啟迪。勿使偏頗。謹其嗜好。戒其驕傲。一切非為。莫教輕蹈。經史陳編(經文史事及歷久的好文章)。雪案(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後以雪案泛指書桌)精研。格言聖諭。隨時講宣(人生道理、聖人言語,隨時給他介紹講述)。宣親善類。勿交朋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宜接近善類,遠離損友) (防其習染)。八德五倫(人際五種特定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各有其道,謂之五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品行,謂之八德)。俱令體備。教訓子孫。正本清源。賢良忠孝。萃於一門。

夫何近世。不明大義。縱產多男。恆乏教誨。視同掌珠。不令讀書。隨其性質。甘就卑污(所謂隨他喜好,不要勉強,任其個性,不加管束,美其名曰尊重個人) (過將誰歸)。亦或入塾。祇圖名目(雖然入學,實非學習)。溺愛過深。終當廢讀(此種亦多)。學業既拋。習慣養嬌。不成材料。朽木難雕。放縱情性。足履邪徑(踏入邪惡之路)。吹賭邪淫。種種弊病。放蕩自由。不擇交遊(交朋友不加選擇)。暱於匪僻(為非作惡為匪,邪惡不正為僻)。日逐下流。持身弗檢(不檢點)。傾家破產。始悔噬臍(噬音逝,後悔莫及之意)。已難挽轉。困苦飢寒。度日為難。人窮斯濫。行止不端。無可奈何。流為乞丐。或為盜賊。終把身害。試觀法場。斬絞而亡。並無蠢子。是好兒郎(不教害之)。為因年少。養而不教。犯法捐軀。寧不悲悼。

我勸世人。教育認真。伶俐子弟。格外留神(切記要緊)。無力供給。不讀書籍。農與工商。各務一業(必須從事一點事,不要讓其遊手好閒)。總之父兄。各專責成。家庭教育。不可疏輕。幼不教管。直等豚犬(小時候不開始管束教育,將來便等於禽獸)為祖為父。宜知黽勉(黽音敏,勉力、盡力)。世族之家。蘭桂根芽。簪(知衫切音)櫻鼎盛(簪和櫻,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後為做官者之稱)。教育無差。犯上作亂。行為大壞。多緣少時。未受訓戒。我望眾生。家教實行。人人有德。天下太平。

在上段文字之後,有一段對話,發人深省,值得一讀。乃述張桓侯大帝與乩生精一讀完上文後的一番見解:

大帝將文讀畢。乃拍手稱贊道:帝君此文。切中時弊。猶如當頭一棒。喚醒癡迷。又如清夜鐘聲。發人深省。使天下為父祖者。皆不失家庭教育。為子孫者。咸循規蹈矩。知禮守法。悉為亢宗之子(庇護宗族,亦光宗耀祖之意)。絕無破家之兒。由此而推。則刑獄可以不設。盜賊無由而興。禍亂無自而作。胥一世而成唐虞之世界。有何難哉(理所固然)奈數十年來。人家有子弟。俱令出洋遊學。不師其長(不學人家的長處)。專求其壞(卻把壞處拿回來)。所談皆平權自由(現今所謂自由、平等、人權,皆敗壞五倫八德的糖衣毒藥)。國家革命。家庭革命。五倫盡喪。八德全虧。釀成個無父無君世界。國塾既失本源。家教又乏義方。竟把一般青年子弟。都送入泥坑去了。豈不可歎可悲。(說到此間凡有心於世道者應同聲一哭)今得帝君此文。正本清源。讀此文者。知教子孫之利。與不教子孫之害。兩相比較。則人人知所擇矣。其裨益天下後世。豈淺鮮哉。精一師弟。好好將稿帶回爾壇。刊入記中。不可遺失。切切記下。精一曰。弟子慄遵。(見《洞冥寶記》卷六第二十三回)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