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 修身課程 順天理而行 明因果 知報應 之六

 

金蘭觀修身講義 —— 順天理而行 明因果 知報應之六

順應天理:

社會發展至今,物質進步,精神空虛,人越來越強調個人。於是往往憑自己的喜好和看法來觀察事情,制定法規處事、辦事,認為那些不夠民主平等,這些又沒有人權自由,卻不知雖然「凡」有法律,但冥冥中實有天律在主宰,不依人的所謂民主平等人權自由為律,而是以一個至公無私的大法規在制約我們的一切。
(龔壇主曰:「大道運行,至公無私,不偏不儻。生活覆載,五行之內,生剋制化,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有跡可尋,有路可思。
大道乃至公無私,不偏不倚的。人間一切,都在天覆地載之中,各在其位置受到生剋制約變化,我們只有順天而行才能昌盛,否則便會夭亡,這其中是有軌跡和規律可以弄明白的)

(續):道祖《太上感應篇》之「諸惡章第六」

淫慾過度淫慾有正淫和邪淫,男女之間不正常的關係,謂之邪淫,乃為敗德惡行。「不邪淫」屬入道初修五戒之一戒,必須戒懼勿犯。但這裡主要言縱然是夫婦間的正淫,亦應該有所節制,如果過度縱慾,就會受到傷害,以至失去本性,喪失性命,故為諸惡之一
心毒貌慈心存惡毒,但表面上裝出一副和善的樣貌
穢食餧人餧即餵,將污穢不潔、變味變壞、染有農藥、或者蟲吃鼠咬過的食物賣人或給人吃
左道惑眾左道旁門,邪門邪教,拿三教中的道理曲解,甚至用妖法邪術,裝神弄鬼,去迷惑大眾
短尺狹度,輕稱小斗買賣時用大斗小秤、大入小出、偷工減料的方法,處處去佔人家的便宜
以偽雜真,採取姦利做假貨、賣假藥,以假的東西摻雜在真的裡面騙人,犯法來圖謀利益
壓良為賤用勢力壓迫良家子女,使人為奴僕,甚至墮為匪黨、娼妓
謾驀愚人驀音默。用詭計欺騙智力不高的愚人,令人上當,貪婪無厭貪心沒有窮盡厭止
咒詛求直>詛音左。說人壞話曰咒,請神降災為詛,向神告狀發誓、詛咒他人,以示自己沒錯
嗜酒悖亂嗜酒過度,反常亂性,骨肉紛爭至親骨肉不容讓,反去忿怒爭鬥

五倫之夫婦關係
男不忠良做丈夫的不忠厚善良。盡己為之忠,方正為之良,對家庭盡責,眼不視淫邪,耳不聽污穢言語,心不起慾念,意不起妄想,這是丈夫的本份
女不柔順這是說女子要以柔順為美德。夫婦之間,以夫唱婦隨為順;女子年幼,遵從父兄,結婚之後,跟從丈夫,丈夫死後,跟從兒子,此謂之三從,為女子的本份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夫以妻為室,家和萬事興,這是自古以來最為重視的倫常。夫婦互相體諒、協助、尊重、有禮相待為和。如果互相要求、指責,刻薄寡恩,言語含沙射影,互數不是,以至打罵瞋恨,惡言抵觸、詛咒,或者向外人力數丈夫或妻子的缺憾和不是,則是夫不和其室,女不敬其夫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丈夫經常驕傲自誇,為人狂傲,妻子爭寵妒忌,為人陰惡
無行於妻子丈夫對妻子不和氣、不尊敬、寡恩無情,不能以禮相待,對孩子不教以道德,對錯處不是姑息、就是苛責,言行皆不適中,失禮於舅姑婦女對公婆不孝順不恭敬,毫無禮數
父子
輕慢先靈輕慢祖先先靈(殮葬無禮、居喪違制、齋戒不誠、不勤拜掃、春秋不祭,香火缺少)
父子君臣
違逆上命不遵行父母師長的指示、命令或差喚
作為無益所作所為既不利人,也不為自己積功德
懷挾外心臣懷外心為欺君,子懷外心為逆親,妻懷外心為背夫、民懷外心為叛逆賣國
自咒咒他心中極度怨恨,不但詛咒自己,也詛咒他人來洩忿
偏憎偏愛對一些人特別偏心的憎恨或溺愛
越井越灶
跨過井灶,對有益於人的事物褻瀆不敬
跳食跳人踐踏能活人生命的食物,跳過人的身體
損子墮胎
損害殺死已經生下的小孩或者墮胎
行多隱僻行為鬼鬼祟祟,不光明正大,以為鬼不知、鬼不覺
對天地鬼神的尊敬
晦臘歌舞,朔旦號怒晦是陰曆每月最後一天,臘是一年最後一月(另一說元旦、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十月初一、十二月初八為臘日);朔是一個月的開始,旦是一日的開始。這些日時是天神察人善惡,或者結算功過的時候,人應當檢點勵志進修,如果狂放無禮、沉迷歌舞嬉戲,或者呼號怒罵,都是對天地不敬
對北涕唾及溺面對 北斗星君、眾神所居的北方,隨意吐痰、口水鼻涕及便溺
對灶吟詠及哭或者輕慢灶神,在其旁行為放肆,歌唱哭泣
又以灶火燒香用爐火之類不潔的火種來點燃香燭
穢柴作食用污穢的柴薪煮飯燒菜,穢氣上沖神靈
夜起裸露半夜起身不穿衣服,在廳堂隨處走動
八節行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立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四至日,是氣候絕離交換的時節行刑殺戮、拷打,就會傷害天地的和氣,損害自身的福罪
唾流星指虹霓口唾流星等星辰、手指彩虹,對天地心存不敬
輒指三光時常對太陽、月亮、星星(日月星三光)無禮地指著
久視日月長時間用眼凝視太陽和月亮
春月燎獵春天是萬物發生之時,竟然焚燒山林打獵捕獸,是泯滅一切生機的行為
對北惡罵對北方惡罵,觸犯神靈
無故殺龜
打蛇無緣無故的打殺殘害有靈性的烏龜和蛇

(第六諸惡章完 全篇未完,待續)


 


「禮者,理也」。上面談到我們要順天而行,具體來說,就是要回歸到「禮」的實行來,
師尊壇主、眾多仙真佛聖常常提醒我們要「克己復禮」,這就是要以天理行事。而「禮」實際上就是分上下尊卑,每一個人與其他人,分清相互的關係,認清自己的位置。有主有次,有尊有卑。(這裡的卑並不是下賤,而是次序)
呂純陽師尊道:「欲學神仙道,先修仁義禮,克己復禮仁」,「禮上有尊卑,各各順其序,自得安康寧」。

《易經》的「天澤履卦」是一個專論禮的卦,這個卦的象辭說:「(禮的實行),君子以辯上下(分辨上下尊卑),定民志(訂定人民各自的本份,使尊卑不亂,以確立每個人的努力方向)」

五倫關係,就是依天理而定,一個重要的天律,不論你何等身份,都要講父子之慈孝、君臣的忠義、夫婦的義順、兄弟的友悌、朋友的誠信。《感應篇》中其中很多法則,亦是五倫關係的具體說明。

辛巳年 修身課程 立願持戒 明因果 知報應 之五

金蘭觀修身講義 —— 立願持戒 明因果 知報應之五

再述三皈:

關於『三皈五戒』中的『五戒』我們曾作過詳細的介紹,現在再補充說明『三皈』。『三皈』是『三皈五戒』中,首先的戒律,是入道的前提,又名『三皈依』,全稱為『三皈依戒』或『三皈戒』,原來是道門的最基本戒律,又稱為初戒(見下面的介紹)。我們決心向道,注意了『五戒』而忽略『三皈』,即注意了「不要做什麼」,而沒有注意「要做什麼」,這不是修真行道的「正確方向」,也就難以有「正確路線、正確關係」和「正確運作」。 

龔壇主曰:「空談闊論,(是)人性劣根。(只有)三皈五戒,(才能)返樸歸真,(在這裡努力實行,就是)真道所在」,又曰「提撕喚醒,(只有)三皈五戒,是為究竟(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壇主又特別在最近三月廿二日的乩文,提醒我們「三皈五戒勝靈丹」。人有病往往追求靈丹妙藥,卻不知道『三皈五戒』竟勝於藥物。可見將『三皈五戒』實行好,其好處無窮無盡哩。

關於戒律:

為道教徒的道德規範、行為操守。戒的意思,是戒各種惡行,入道而若不持戒,道無以得。『三皈戒』是任何初入道者的第一條戒律,也是入道的基本戒律,所謂初真戒律之始。
王常月真人曰:「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門,不問道俗
(不問出家還是俗家),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養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糾察王天君(即以書面向上天的糾察天君宣誓),請祈盟證(請天上神祇作證),受三皈依戒。」立願受戒後,即決心改正以往過錯(懺),警醒未來(悔),永斷惡業。可見持戒之重要。

解、界、止

 

三皈:指皈依『道、經、師』三寶,制身心意,使化為三寶真身。


第一皈(制意)為皈『身』戒   即:真心誠意堅信大道

皈身於「太上無極大道」  可永脫輪迴 是曰道寶

原來皈依道,真正下決心入道,堅定不移,可以永脫輪迴苦海,不墮四生六道。觀乎我壇收壇生之慎重,壇生去世後多能在
師尊之修堂,可知作為壇生的光榮,皈依成為真正道徒的好處;然一切端賴其人之是否真誠篤道,切不可三心兩意,入道不誠,甚至萌生退志。所以『皈依道』為『三皈』之首戒,亦是最重要之戒,所謂「自古仙佛不負人」,於此可見,而人如生退志,「景隨心轉負天心」,如此則既辜負
壇主收為壇生的美意,亦輕拋了大好的良機。


三十六部尊經
道藏三洞十二類的統稱,包括:
玉清經(元始天尊所說)洞真十二部
上清經(靈寶天尊所說)洞玄十二部太清經(道德天尊所說)洞神十二部部部有真文寶符,乃三清道祖,即道經師三寶所流演,最上秘文,玄玄天書也。內容包羅萬象,演教無窮,稱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
神職中高品位者

第二皈(制心)為皈『神』戒   即:心念清淨旡私旡邪

信仰「三十六部尊經」 願得聞正法 是曰經寶

經者徑也、路也,即我們依循之正確方向。皈依經是願意聽聞正法,而不以個人識見甚至邪見代替正法,這意味著我們要放下自己的執著,努力學習道經。道家之妙要,全在道經之中,我們決心皈依大道,要在道的修持方面有所進步,就必須從道經之中,找尋方向,避免以邪見代替正見。讀經研經,以經為寶,就能得獲正見正法。當然經籍繁多,只能按部就班,由淺入深地學習,作為壇生,首先要讀好『金蘭四經』,特別是『孝經』,又如現在所學的『太上感應篇』,是明白因果報應的基礎,對於我們壇生的個人修持極為重要,也應仔細多讀。

第三皈(制身)為皈『命』戒   即:言行舉止三清四正

服從「玄中大法師」 可不落邪見 是曰師寶

師是指路人,我們在 師尊祖師的訓誨中,逐漸明白真道,而不落入邪見邪識。皈依師就是在我們修真修身的路上,時刻聽從 師尊祖師的訓誨。我們平常做得對的時候, 祖師給予鼓勵贊許,做錯了的時候,祖師適時地指出我們的錯誤,讓我們得到糾(音斗)正,這是我們最可珍惜的良機。觀乎別人,那裡有得到這種指點的機緣。至於我們身邊,亦有由祖師指定的經驗豐富的長者和老師,他們入道時間比較長,可以憑著豐富的經驗和小心的分析,提醒我們修真路上的問題,也是入道者可以依靠的老師。


 

(續):道祖《太上感應篇》

勞擾眾生勞擾百姓與一切生靈,破人之家,取其財寶破壞人家的家庭,謀取其財富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以決水放火來為害人民不能得到安居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故意破壞他人預先構想的行事計劃,而使別人的事業失敗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故意損毀他人的工具和器材,使人不便,無法使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
見人榮華富貴,就心生妒忌,想他被流放或調到不重要的崗位
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希望別人破財耗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見到漂亮的美色動了淫念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欠人物品錢財不想償還,反而想他死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請求拜托別人幫忙的事不能如願,就怨恨咒罵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人事事不順甚至失敗時,不但不同情幫助,還冷言冷語指責和嘲笑他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見人肢體殘缺相貌醜陋,不哀憫反加譏笑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見人才能出眾,不但不喜歡贊賞,反而設法壓抑他
埋蠱厭人
刻了木頭人像,在上面書寫符咒埋在地下,用妖法邪術去害人
用藥殺樹
大地草木皆有天地賦予的生機,不可輕易砍伐,何況用藥毒殺自是不應
音胃,怨憤怒師傅,抵觸父兄因為師父的教訓責備而產生怨憤,與父兄不合而衝撞觸犯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用強迫強求、侵吞搶奪的方法去取得財物利益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升遷,賞罰不平對功過賞罰不公平,逸樂過節安逸享樂過度而不節制
苛虐其下
苛刻虐待部屬或下級人員,恐嚇於他,
怨天尤人
怨恨上天,怪罪別人,呵風罵雨呵斥天氣變化、咒罵風雨
鬥合爭訟
唆擺人家鬥爭訴訟,妄逐朋黨分朋結黨,樹立幫派,排斥異己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聽信妻妾的話,而違背父母的訓誨
得新忘故
無論衣服用具、朋友妻子,有了新的就忘記了舊的,這是薄情寡恩的人,口是心非,

貪冒於財貪利而冒領錢財,欺罔其上欺瞞上司長輩
造作惡語,讒
音慚毀平人編造壞話捏造惡行,毀謗好人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
自道正直而污衊他人,甚至肆無忌憚地謾罵神靈
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順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五倫的正常關係,不遵這關係為逆;向疏是叛逆自己的親人,反投於外人,在君臣來說叛國,在父子來說以妻子或朋友反厚愛而薄父母等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
為表自己沒有過失,竟卑鄙地指天地做見證,請神明做監察
施與後悔
施與之後感到後悔,假借不還借人東西,據為己有而不還
分外營求
不安本份去妄圖其他,力上施設利用勢力去奢求(未完,待續)
  

『因果報應』故事

肝腸寸斷

許旌陽真君,晉朝汝南人。他少年的時候,專好射獵。一日上山打獵,射中了一隻小鹿,小鹿帶箭而逃,許旌陽與家人跟隨追蹤尋覓,卻見有兩隻鹿在山坳之處,也不逃走,於是近前一看,原來除了小鹿,尚有一隻母鹿在旁。小鹿中箭,已受傷臥地,而母鹿則不斷的用舌頭為小鹿舔傷口,樣子似乎有無限的悲痛。家人見兩隻鹿一起,而母鹿亦毫無逃走之意,於是束手擒來,都縛起了帶回。當到家之後,放鬆束縛一看,誰知二鹿皆已死去,許旌陽於是著家人剖開二鹿,卻只見外面沒有受傷的母鹿,腹內肝腸竟然已一寸寸的斷裂,反而小鹿肝腸完全完好。許旌陽至此,體會到母鹿那種痛子之心,竟比親受箭傷,還要凄苦,不覺大為感動,心中惻然,後悔不已,馬上將弓箭折斷,發誓永不打獵。後來當過幾年官,便棄官入山修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於洪洲西山得成正果。因為經常顯靈濟世,宋帝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

作惡報應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為人陰險狡詐,常常賊害善良,所做的惡事不勝枚舉。李林甫後來將近失敗的時候,看見一個鬼物,牙如鋸爪如鉤,全身是毛,眼睛如放電光,用手打他;這樣不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死了。之後,朝廷即下令將他的祿位禠奪,並且打爛他的棺材,再殺戮他的屍體,使其沒有完屍,還將他的子孫流放到嶺南。後來到宋朝淳熙初年,在漢洲地方有一個女子被電打死,這女子的身上竟然寫有紅字,道「此唐李林甫也,其為臣不忠,陰賊善良,故三世為娼,七世為牛,報應受完,將永淪水族也」。

兒子索債

長江沿岸有一個船戶,名叫龔僎音撰,有一次搭載了一個經商滿載而歸的富商。看見富商一箱箱的金銀,龔僎竟財迷心竅,乘半路上刮起大風浪的時候,把富商推落水淹死,自己則搖身一變,成為富翁,在淮揚定居下來,不久之後,還生下一個兒子。龔僎自以為從此富貴榮華,又有子繼後,自是得意。誰知這個孩子漸漸長大,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是與他不妥,仿彿視之為仇人,令龔僎很是嬲怒。孩子將近二十歲時,一次龔僎忍不住到附近一個廟問乩,乩文答覆他說:「庚子八月西風惡,揚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貴君試把心頭摸。」龔僎聽了大吃一驚,才知道二十年前被自己推落水的富商,已經投生做他的兒子,來向他報仇了。於是他嚇得離家而去,最後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場。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