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時值秋天,立秋處暑,稱孟秋時節,白露秋分,稱仲秋時節,寒露霜降,稱季秋時節, 2016年9月7日未時13時48分,節氣將是白露。今日2016年9月4日還是氣溫接近30度,人人揮汗如雨的時候,蕭索的秋天已在悄悄地逼近,早晚已經開始感覺一絲涼意。
其實世事何嘗不是一樣,一切的替代都是靜靜地進行,正當人們興高采烈地享受和滿足於現狀的時候,無可避免的轉變正在加速,直到人們發覺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質的改變。所以中醫古典「黃帝內經」經常提醒人們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治病、養生,都離不開這個原理。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習煉「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心肺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
秋燥病變重點在肺,氣傷太陰肺經氣份之證。自我保健點按手太陰肺經穴位,經絡鍛煉法,按一按,通氣血,祛百病,靠自己,清肺潤燥,輕透肺衛。手太陰肺經起於胸前壁的外上方,距前正中線6寸處,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從胸走手,共十一個穴位。
|
|
夏 防 中 暑
時值夏天,夏天暑氣當令。2016年7月7日子時O時33分為小暑。氣候酷熱,暑氣迫人,暑氣通於心,暑熱傷氣,又往往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心煩,頭目不清,頭痛頭重,胸悶泛惡,嘔吐泄瀉,四肢倦怠,小便不利,舌紅小津,脈虛數等證。
預防中暑必多須多鍛鍊身體,修真靜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提升自己,認識自己,身中自有長生酒,體內不無養命錢。身外之物人人皆曉,身內元氣知者鮮矣……。身中至寶,奇經八脈,元氣所在,本自俱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預防中暑,大家可以透過點按湧泉穴,固本培元,加強氣血運行。
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是足少陰腎經穴井穴,中醫有井、榮、輸、經、合,木、火、土、金、水,稱為五輸穴。位於足底的前 1/3 與後 2/3 的交界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動、生長發育的先天物質基礎,腎氣稟賦於父母先天的精氣。胎兒的發育,幼兒的生長,人體的衰老,都與腎有着密切的關係;腎又能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這樣腎與腦的機能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中醫內經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綜上所述,湧泉穴不但是常用保健、長壽、抗衰老穴位之一,而且也能夠激發和開啟人體元氣和潛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臨床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經常選用的穴位,例如:眩暈、頭痛、腰痠背痛、二便不利、婦科雜病、男性陽萎、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等。
|
|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