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讀《道德經》悟《金剛經》

救世大士於2024年10月20日在金蘭觀降乩訓示:

金銀珠寶等恆河    不及道德價值多    錢財雖多帶不走    靈性永在不消磨……

恆河沙等七寶佈施,有形有質終須壞,無影無形方見佳。靈性覺悟,假饒身富貴,不及性圓通,道德希夷妙,春秋討伐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是以聖人不行自知,不見自明,不為而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是也。《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道德經》互相輝映,經典開通靈性,人為萬物之靈,靈性通萬法……

今次講座由道亨長老談如何以讀《道德經》來悟《金剛經》,及如何能通過善護自己的心念,以達到悟空證道的境界。

讀道德經悟金剛經24/11/2024 金蘭觀儒釋道醫講座1 讀《道德經》悟《金剛經》 為甚麼須菩提問了兩次相同的問題? 讀《道德經》悟《金剛經》 讀《金剛經》有甚麼用呢? 金剛,是金剛石的簡稱,俗稱鑽石,是世 界上最堅硬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劃 破它。反之,它能劃破任何東西。 般若,是修行者的智慧,它和金剛石 一樣無堅不摧,能夠解決修行中碰到 的一切困難和煩惱。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具有如金剛石一樣能摧毀 一切煩惱的智慧,能令人通往沒有輪迴的彼岸。 波羅密:到達沒有輪迴的彼岸 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有甚麼用呢? 在【善現啟請】分第二和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須菩提問了相同的問題: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心 (發心學佛、道修行), 1. 他們應該怎樣保持他們的這 顆向佛、向道的初心呢? 2. 他們要怎樣才能降伏自已的 妄心呢?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 念諸菩薩。善付囑諸 菩薩。世尊,善男子 善女人,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應云 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梵語「阿」是「無」 的意思,「耨多羅」意思是「上」, 「三」是「正」, 「藐」是「等級」, 「菩提」是「覺悟」,「三藐」即是「正等」,「三菩提」意思是「正覺悟」。 須菩提問了兩次甚麼問題? 住初心? 降妄心? 善男子和善女人要有像水㇐樣的德性 最高境界的善人有和水㇐樣的德性。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 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它也會去,因此,上善若水的人幾乎和「道」契合。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 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 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 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 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第八章 善男子善 女人…… 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心中沒有怨恨,不會埋怨。 居善地:水往低流,善人謙卑,沒有高高 在上的姿態,喜歡接近低下階層,別人不 預意干的苦事、難事,他都樂意去干。 心善淵:做任何事都出於善心,心胸 廣闊,寛宏大量。 與善仁:利益眾生,佈施不求回報。 言善信:言出必行。 正善治:只做正確的事,不做壞事,心正、身正、 事正,人有善念,天必從之,所以多數能成功。 事善能:水性靈活,善人處事靈活,不執㇐法。 動善時:水性冬凝春流,善人與時併進。 相同的問題分別出現在 【善現啟請】分第二和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 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 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 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為甚麼須菩提問了兩次相同的問題? 甚麼是【善現啟請】? 甚麼是【究竟無我】? 【善現啟請】: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心(發心學佛、道修行)的 時候。即剛發心要跟祖師修真行道的時候。 【究竟無我】:發心修行一段日子了,明白了 不少修行的方法和道理了,在道場中可能已 有神職,但未進入無我境界,未能擺脫財(利 益)、色、名(譽、權)、食、睡(懶)困擾的人。 善現? 無我? 首先要有:我要度 盡一切眾生的念頭。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 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還要有,事實上並沒有眾 生是我度的想法。如果菩 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 善男子、善女人:有菩薩心腸的修行人。 壽者相,便不是菩薩了。 善護念:善於照顧思想、心念、意念。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於照顧諸菩薩的思想、心念、意念的佛。 如來善付囑諸菩薩:善於囑咐(教誨)諸菩薩的佛。 佛祖怎樣回答須菩提? 1 2 3 4 5 6 讀道德經悟金剛經24/11/2024 金蘭觀儒釋道醫講座2 佛祖怎回答須菩提樣? 無餘涅槃:諸所受皆滅。心境寂靜(無)。 (八風吹不動,不受「稱(讚)、譏(諷)、 毀(詆毀、說壞話)、(名)譽、利(財益)、 衰(災厄)、苦(疾、別離)、樂」所影響。) 有餘涅槃:厭捨世間種種好醜境界, 無所執著,無所恚心。身相續住世。 常為天人瞻仰禮拜供養。 大乘正宗分第三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 ;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論是卵生的(如雞、鴨等)、胎生的(人、 牛等)、水中生(如魚、蝦等)、化生的(如 由幼蟲化生的蠶、蟬等)、有色的(有色身 或受物質影響的)、無色的、有想的(有思 想、理念、慾望)、無想的(隨緣生活的)、 非有想非無想的(既不是有想法,又不是 沒有想法的)眾生,我都要滅掉他們的妄 心,使他們到達不執著的清淨境界。 要有度盡一切眾生的念頭 摩訶薩:摩訶是大,摩訶薩就是大菩薩。 他們有深厚的根基,具大慧智,信大法, 能理解大理,以身修大行,經歷大刼亦 不退志,一心求得大果。 菩薩:菩提薩多。菩提是覺悟,薩 多是有情。菩薩是自己覺悟了,憐 原 憫眾生,希望眾生都覺悟的有情者。 文 意 思 佛祖回答須菩提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 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 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 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但我亦明白,事實上並沒有眾生是我度的。 修菩薩道的人還執著於我相(執著自我的 意見)、人相(執著對方對我的看法或對方 應該怎樣做)、眾生相(執著眾生的外表和 眾生的意見)、壽者相(執著此生的身份地 位、壽命、禍福),他就不是菩薩了。」 大乘正宗分第三 《西遊記》中的五師徒 有不同的相,有不同的 來歷,各有不同的執着 ,最後都能得道。 不要執着於相, 要平等對待一 切眾生。 原 文 意思 石猴(傲慢) 豬妖(好色) 吃人水怪 (兇殘自私) 高僧(偏執) 龍王太子(不孝)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 、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 是佈施,不住於相。 【妙行無住】分第四 佛祖回答須菩提 佛祖教人們佈施時,要離開色、聲 、香、味、觸、法等塵相,即是要 施者忘施,受者忘受,也要忘記所 施之物。 若菩薩不住相佈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 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防,是以聖 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第十二章 為腹不為目:為腹,指果腹飽食,別無他想。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指參差錯雜的色彩。久視令 人眼花,視力減退,最終失明。 五音令人耳聾:這裏的五音是指會令人心亂的音 ,心亂便不能挾腎氣上聽宮,因而致聾。 五味令人口爽:人好追求美味,久之,雖有美味 美勝過之前,亦不覺其味美了。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獵戶每天打獵,令其閉 戶三天,雖然身在家中,心亦飛越田野。 難得之貨令人行防:人人都想獲將寶物據為己有 ,所以物主不得不防。 去彼取此:心鎮定,則邪欲不侵,以上問題便不會出現。 土地 知道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 與我,變罷了。若還不讓, 定要攪亂,永不清平! 他饑時,與他鐵丸子 吃;渴時,與他溶化 的銅汁飲。待他災愆 滿日,自有人救他。 有色、有想,狂妄自大。 大鬧地府、龍宮和天宮,自稱 齊天大聖,逼玉帝讓位給他。 孫悟空……喜汝隱惡揚善,在 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 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 身份(壽): 石猴 從佛祖吩咐土地的話,可見佛祖在把 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的時候,已經準 備渡牠了。取經亦是佛祖安排,由觀 音大士指導的一場考驗。 前生是天河水神(無色身), 今生是豬(有色身),因執 愛人身(有想)所以成妖相, 好女色(有慾)。 豬八戒(豬悟能) 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 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 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喜歸大 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因汝挑擔 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蓋 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 佛事,教汝淨壇。 身份(壽): 豬妖(胎生) 沙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 叫做沙門。所以沙門是修行人的通稱, 神仙犯錯也要受罰,所 以,名登天榜之後更要 努力修心養性,不要辜 負上天給予的機會。 修行人要如孫悟空取經過程一樣,時刻 愛護自己的心念,一凡出現惡念,便要 降服制止,「時時拴意馬,刻刻鎖心 猿」。也要不着相地善護別人的心念, 拜神是善念,附薦先人是善念,為壇服 務是善念,都要愛護。神職人員要謹記 自己的初心,是度盡一切眾生,一切工 作都是為令有緣眾生「悟空」得道。 五師徒往西方取經,是佈施。孫悟空一 個筋斗可去十萬八千里,在取經遇到災 難時,他曾經親自前往雷音寺向佛祖求 救。佛祖指導他解決了問題,並沒有順 便把經書交給他,要五師徒步行到達雷 音寺才把經書交給他們,由白龍馬把經 書馱回唐朝。五師徒各自在八十一難中 考驗自己的念頭,通過佈施、持戒、忍 辱、精晉、禪定、般若,排除各自的貪 嗔痴執着,最後都能自度得道。這故事 說明「眾生皆有佛性,能修自能正」。 小結 願大家時時善護自己的心念,他朝都能悟空證道。 7 8 9 10 11 12

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之 《易經》的結構 (2)

本觀道元長老為大家解構 《易經》 此部歷伏羲氏,周文王,周公旦及孔子四位偉大聖賢所著並流傳後世的重要經典,由《河圖》《洛書》的無字天書如何演變成為了有文字的《經》和《傳》。《易經》可由一陰一陽二字所概述,但如何由此二字產生天地間的萬事萬法,當中藴合的道理,道元長老將會為大家一一闡述。

《易經》的結構(二) 道元長老
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20/10/24
經是真理,真理是貫穿一切的,易講的是天道,易道同源,即是
大自然的規律、軌跡、法則。此所以謂「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
天地之道」。
傳是注釋、解說經典的要義的,即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解惑」的含義;相似於我壇扶乩時仙真所說的「演道說
法」。但今《易傳》乃專指孔子所撰的十篇解說。
太極分陰陽而成四象 
八卦六十四卦為橫圖
整部易經都是陰陽
易「經」
無字天書與有字天書
河
圖
、
洛
書
,
上
天
所
傳
,
是
謂
無
字
天
書
自
神
人
相
通
,
無
字
天
書
出
,
河
洛
得
傳
世
。
上
古
本
無
文
字
,
聖
人
伏
羲
據
河
洛
而
始
畫
八
卦
,
八
卦
雖
為
圖
畫
,
實
為
最
早
之
象
形
會
意
文
字
,
伏
羲
、
文
王
、
周
公
三
聖
其
後
演
卦
說
爻
,
繫
以
辭
句
,
是
為
現
今
所
傳
之
易
,
因
其
理
不
離
河
洛
,
故
成
為
有
字
天
書( 即
今
︽
易
經
︾
之
﹁
經
﹂
部
分) 。
易「傳」
一陰一陽謂之道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其餘各宮類推

《易經》的結構(二) 道元長老 金蘭觀道佛儒醫講座 20/10/24 經是真理,真理是貫穿一切的,易講的是天道,易道同源,即是 大自然的規律、軌跡、法則。此所以謂「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 天地之道」。 傳是注釋、解說經典的要義的,即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解惑」的含義;相似於我壇扶乩時仙真所說的「演道說 法」。但今《易傳》乃專指孔子所撰的十篇解說。 太極分陰陽而成四象 八卦六十四卦為橫圖 整部易經都是陰陽 易「經」 無字天書與有字天書 河 圖 、 洛 書 , 上 天 所 傳 , 是 謂 無 字 天 書 自 神 人 相 通 , 無 字 天 書 出 , 河 洛 得 傳 世 。 上 古 本 無 文 字 , 聖 人 伏 羲 據 河 洛 而 始 畫 八 卦 , 八 卦 雖 為 圖 畫 , 實 為 最 早 之 象 形 會 意 文 字 , 伏 羲 、 文 王 、 周 公 三 聖 其 後 演 卦 說 爻 , 繫 以 辭 句 , 是 為 現 今 所 傳 之 易 , 因 其 理 不 離 河 洛 , 故 成 為 有 字 天 書( 即 今 ︽ 易 經 ︾ 之 ﹁ 經 ﹂ 部 分) 。 易「傳」 一陰一陽謂之道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其餘各宮類推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