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年 修身課程 和氣致祥 之二

 

金蘭觀修身講義 —— 和氣致祥 之二

和:就要認識自己人生的角色

人生是舞台

  世上萬物,互相依存,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角色,仿如一個舞台。

  人生也是如此,乙亥年十月十九日, 李道明師尊有這樣一段有趣的乩文:「人生舞台,喜怒哀傷,悲歡離合,榮華富貴,生老病死,一切無常,恍如戲劇,各人各式,無須劇本。戲假情真,有苦有樂,千姿百態,令人目瞪口呆。

每人有一個角色

  的確,我們在人生舞台上,每人都擔任著一個角色,有自己特別的位置,因為前世今生業力的關係,使我們在這世上,生於什麼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什麼人結交、認識、來往,以至夫妻的結合,子女的養育,……等等,都有不同的情況,喜怒哀樂,各有不同,無論你喜不喜歡,也不由你隨便選擇。

超脫輪迴苦海惟有修真

  龔中成壇主常跟我們說:「千人千人苦,無人苦相同」。又說:「人為萬物之靈,亦為萬物之苦。」(壬午年三月初二日)可見人生舞台,其實是一苦惱場所,有超卓智慧的人,應要下決心遠離此一苦海, 李道明師尊勸勉我們:「願吾壇人,看破凡戲,齊學神仙,行道修真,不枉此生。

和:要做好人生的角色

每個角色各有責任

  然而人既生在世上,塵緣未了,就必須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所以在人生舞台上,便需要演好自己擔任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是特定的,而同時每個角色都是重要的,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主角有主角重要,配角有配角重要,各有各的光輝,也各有不耀目的時候,但問題是每個人都必須演好自己的角色。

  從五倫關係來說,作為子女,要做好『孝』這個角色;作為臣(下屬),要做好『忠』這個角色;至於夫婦,分別有義、順的角色;兄弟,有友、悌的角色;朋友,有信義的角色,在你的角色中,有快樂,亦可能有悲哀、有煩惱,我們只有做好這個角色的責任,而沒有怨天、尤人的理由。不論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每個角色都要甘於接受,咬緊牙關,逆來順受,安守自己的本份,做好自己擔當的角色。

不安份即易致不和

  我們討論『和氣致祥』,那就是要避免「不和」。而「不和」常出現在人不能安守本份,而超出自己擔任的角色,子女不盡「孝」,臣屬不盡「忠」,夫婦不能義順,弟要凌駕於兄,朋友不重信義,以至你爭我奪,故做成不和。

《 訓 女 寶 箴 》 的 啟 示

  讀過《洞冥寶記》的朋友知道,其中介紹了 救世大士降有一本重要的書本,名為《訓女寶箴音針,意為規戒》。這本書的內容發人深省,值得細看。下面是部分內容摘要。

  大士乩文:「如今世道,倫紀不修,道德墮落,在男子已不堪言;在婦女愈難罄述罄其所有說話也難以說完。 吾大士也是個女流,見同輩如此現象,不覺兔死狐悲,悽然淚下。

  吾妙之意,總要把一般姐妹,救出苦海,洗滌舊污,復敦古處,還原返本,得見 老母即無極聖母,總算盡了收圓度引善人到西天的義務。繳還 老母懿旨,從今後,這塊巾幗招牌,才能立於世界之上,不至倒了失格。並要將血湖地獄之內,千千萬萬女犯,提出度鬼亭聽講,開了她們的智慧,赦了她們的罪咎,令她再投生陽世,做個好人,然後再度脫於她。必使九二原人,盡還西域,以免千秋萬載,永遠沉淪。到那時節,才符合了 老母希望,並顯出 我大士之慈悲。」

  「如今婦女墮落,非盡關婦女之罪咎,總為受了異端邪說之影響,崇奉歐風,而又變本加厲,才壞到這個地步。推原其故,也該是爾婦女應遭厄運,糊糊塗塗,遇此一番魔障,大家還不知不覺。」

  「你看仔著書立說的人,倡言道:『如今世界,日進文明,須要注重人道。從前專制之積弊太深,即如婦女,姑虐其媳,夫虐其妻,嫡虐其妾,種種傷殘,慘無人理。從今後,總要自由平權,切莫再受父母、翁姑、丈夫、嫡婦之拘束。男子講革命,婦女亦可講革命,勿為古人所愚:定要謹守閨箴女子在家的規戒、三從四德。』『試看外國法律,有夫婦離異一條,真是盡善盡美。我中國從今以後,亦可仿而行之。何必定要受各種壓力,一切範圍規範云云。』」「此等議論一出,凡屬無知之婦女,聞之莫不拍掌稱讚,說道『此論若行,真是重睹天日了。』」

  「如此謬言, 吾大士聞之,始為之笑,繼為之哭,真是邪說動人,印入腦中,風潮增長,人欲橫流,一唱百和,愈趨愈下,到了如今,許多婦女,如癲犬發狂,如病人發譫,動輒說自由,稍不如意,便與丈夫離異,不管廉恥喪盡,婦道全虧。他不思想,姑虐其媳,夫虐其妻,嫡虐其妾,本非人道,但不能因姑虐而廢棄其姑,夫虐而廢棄其夫,嫡虐而廢棄其嫡,此決無之理也。」

  「況為姑、為夫、為嫡者,果有無禮之肆虐,彼已自招罪孽他錯是他的罪,將來定受惡報。其曲在彼錯的是他,與我何干?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只在各盡其道而已。況天地之理,至玄至妙,非經歲寒,何由知後凋之松柏非有瞽瞍,何由知大孝之重華?他如伯奇、申生、閔子、王祥,非經家庭人倫之變,何由知其有純孝?傳名至今。」

  「即古來之賢婦女,如龐氏被逐於姑,而孝思不衰。蔡人之妻夫有惡疾,而不他嫁。黎莊夫人,失愛於夫,而不他去。此數人者,何不為自由行動哉?良以大義所關,不敢違悖故也。」

  「故古今之聖賢、仙佛、忠臣、孝子、義夫、節婦,大半由困苦艱難之中,磨鍊出來。所以道德彌光,節行彌著。如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有此磨鍊,然後宇宙間,才有奇男子;閨閣中,才有女丈夫。即如 吾大士,曾經十磨九難,才修了丈六金身,到此果位。」

  「爾輩婦女,不細思想,自小時在父母膝下,以至適嫁給人,不守內則在家中的規戒,不明大義,忤逆父母者有之,抵觸翁姑者有之,挾制丈夫者有之,刻虐大婦者有之,這又是何說呢?難道父母、翁姑、丈夫、嫡婦,應受爾等之專制,而不得自由乎? 妙觀婦女之威權,從古到今,已增漲到十二分,自由到十二分,無論何等人家,婦女專權閫音菌,指家庭內威者,十居八九。一百男子中,不懼內者,能有幾人?遏抑之尚不逮阻止尚且做不到,而況復其焰而揚其波何況讓其氣焰發放,非所以愛婦女,適以害婦女也。」

  「總之,吾華宗教,男子要重五倫八德,婦女要重三從四德,所有七出之條,十惡八邪,千萬不可沾染。此自古迄今的道理,不能移易的。今日 吾大士,特於降文之暇,為爾等痛切言之。此後爾婦女等,務須痛改前非,各盡其道,各修其德,完全我婦女之淑範,即可以成仙成佛。人生境遇,各有不同,其處順者不必言,即令處於患難困厄之境,也要學個忍耐,立起志氣,穩住腳根,極力磨鍊,要磨如水晶石光亮一般,才見得巾幗中出完人,女子中出堯舜,切莫把『道德』二字,甘讓與男子做去,自己仍是染些惡習,逐於下流,那就辜負爾一生了。」……

壬午年 修身課程 和氣致祥

金蘭觀修身講義 —— 和氣致祥

 

  前面我們講『禮』,要安守自己的本份,遵守規矩,那是一種克己的功夫。不合禮的不看、不聽、不說、不做(非禮勿視、聽、言、動),我們一條條來實踐,即使是小事,都如此實行,慢慢就可培養自己的心中的力量。積年累月,這個人心中的力量,可以影響別人,影響社會。由自己做起,卻可以影響別人,這就是立己化人的道理。

  『禮』是一種品德修養,在自己是內心的謙虛,對別人是衷心的尊敬,最終使人與人的相處,進入一種最調諧的狀態,所謂人和。《論語》中說:「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禮』之後的結果,特別是道門中人,明白天地間的真理,洞悉陰陽五行,並且努力修真,涵養自己,本來就應是人群中的精英,是社會的榜樣,所以亦應該是最懂『禮』,也是待人最『和』氣的。『禮』和『和』是兩把秤,可以稱量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更可以稱量一個修道人功夫的深淺真偽。有些宗教人士,滿口宗教教義,聲聲菩薩心腸,但卻不尊重別人,非我族類,更是大加排斥,態度惡劣,由此而令別人對該宗教產生誤解甚至厭惡,我們道門中人對此應該引以為戒。

融洽、團結、合作

我們先研究一下『和』的字義

這是殷和周初一種三足青銅器皿,圓口,深腹。為酒水調和之器,用於調校酒的濃淡。故盉有把不同的東西調和的意義。

音若是一種古代樂器。「龢」便借指聲音相應,音韻和諧、協同、適中、恰到好處(禮記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狀態。

綜合『和』的意義,大約有:

  1. 和諧、協調,辦事能夠合作;(和衷共濟)
  2. 溫和、喜悅、謙和;(和風細雨、和顏悅色)
  3. 和解,結束紛爭、爭執甚至戰爭;(講和)
  4. 和順、平和;(心平氣和)
  5. 和睦、融洽,互不爭執、猜忌;
  6. 互相呼應。(聲音唱和、一呼百和)

總而言之,『和』是一種美好的狀態,是融洽相處,團結合作,任何人、事、物處於這種狀態,都會得到最舒暢的最美好的感受,也會得到最好的結果,所謂和氣致祥。在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這就是『大同世界』了。

 

《禮記‧禮運‧大同篇》中, 孔子描述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實行的世界,天下是公共的,選賢與能 推選賢德和有才能的人擔任領導,講信修睦 講求信諾,相處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只愛敬自己的父母長輩(也愛敬別人的父母),不獨子其子 不單關懷自己的子女(也關懷別人的子女),使老有所終 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壯有所用 壯年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幼有所長 年輕人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廢疾者 矜寡孤獨、身有殘疾的人,皆有所養 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有分 有社會上的位置和職業,女有歸 有好的歸宿。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財物只是不願它白白扔在地上浪費,不一定要由自己擁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生怕自己沒有機會出力,卻不一定是為自己做事。是故謀閉而不興 搞勾心鬥角,策劃計謀的事消失沒有人願幹,盜竊亂賊而不作 明偷暗搶作亂害人的事絕跡,故外戶而不閉 大門不需要關鎖。是謂大同。

和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世上萬物,互相依存,故彼此需要以『和』來共同相處。《易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這是說,天地有好生之德,這個德是世上最大的德,故曰大德。天地對於萬物,均一視同仁,給予均等的生命條件,並沒有對什麼東西特別照顧、特別偏私。故此「天之道」,就是「仁道」,萬物只有和平共處、互相愛護(仁)的道義,沒有爭鬥爭執的理由。然而事實是,從來只有萬物自己起爭執,自己製造不和,自己破壞自己在天地之間的關係,以至危害自己的生存。

  天地之間,『和』是極其重要的。 龔中成壇主曾經跟我們專論『和』的重要性,曰:「天和則星辰位焉,地和則萬物育焉,人和則天下治焉。和光同塵,和之義大矣哉!(庚辰年三月十二日)相反天、地、人如出現不和,便是《陰符經》所言:「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如果天有不和,則陰陽四時、日月星辰的運行,就會顛倒錯亂;地有不和,山川河嶽就會崩敗震裂,生靈萬物就會遭受災劫;人有不和,就會出現天翻地覆的大變動。)

天和則星辰位:天和,日月星辰的運行便能各依其位,日夜四時毫不紊亂;

地和則萬物育:地和,動植萬物便能隨著時令,得到山川大地的培育而成長;

人和則天下治:人和,社會便能安定繁榮,國家便能得到進步,天下便能和平;

和光同塵,和之義大矣哉:不論在什麼地方,是光明之中,還是塵埃裡面,「和」都是那麼重要的事情。

  龔壇主接著過「五倫」,講述『和』是何等重要:「君臣和,邦國治;父子和,父慈子孝;夫婦和,相敬如賓,家齊興旺;兄弟和,兄友弟恭,同心協力,其利斷金;朋友和,不爭不鬥,義薄雲天,和氣致祥,和氣順景。」由此可見,我們在「五倫」的關係上,雖然分別有「忠(君臣)、孝(父子)、順(夫婦)、悌(兄弟)、義(朋友)」等各種準則,但中心其實就只是一個『』字 君臣和,能令社會國家安定繁榮進步;

父母子女和,家庭中便能有父慈子孝的局面;

夫婦和睦,互相敬愛,可以令家庭興旺發展;

兄弟之間和睦,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便能由同心協力產生克服困難的力量;

朋友和睦,彼此不爭吵爭鬥,知禮重義,就能達致吉祥,事事順利順景。

『和』是這麼重要,只有『和』,萬物才能各自舒暢地存在生長,因為這符合「天之道」,也就符合「天律」。是以 龔壇主繼續指出:「人和得天助人和屬仁,仁屬善,故此人和合乎天道,而「天道無私,惟善是輔」,故此上天會加以輔助。人和之要,不求甚解人和的重要,我們一定要好好花功夫知道清楚,不要馬馬虎虎。人身調和,諸災不作。和合統一,平平淡淡,純純樸樸人身在人和的條件下,情志和身體達到調和,也能不生毛病,達致健康。」

和:也是凝聚和包容

天以其好生之德,對萬物加以扶助,大地隨天之動而動,潤澤萬物,給萬物適宜的土壤。故春溫木旺以令萬物適時初生,夏熱火旺以令萬物壯盛茂繁。萬物於春夏莫不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此所以謂天厚春夏,地沃東南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雖有好生之德,然生老病死,亦萬物自然之理,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同時任何事物,都沒有完美的,各有各的長處。像火向(炎)上,水向(潤)下,金木水火土,各有其長,亦各有其短。正由於萬物各自的不完美,才組合成這個世界。故萬物必須融『和』,對別人包容,相輔相成,才能有自己存在的空間。

  龔中成壇主以陰陽五行、仁義道德來剖析天地萬物必須『和』的道理,曰:「天厚春夏,地沃東南。一事一物,難令其全,美不盡然,不然而然,不美而美。(壬午年八月初九)特別強調「以道德和秋冬,以人和植西北,揚道成其全,傳法完其美」……(未完)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