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 修身課程 人和最貴 之四 結義金蘭

金蘭觀修身講義 —— 人和最貴 之三 結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人和最貴;人和得天助;和氣致祥;團結就是力量。

  以上諸言,已是金蘭觀內的名言。雖是老生常談,然而我們要明白,言之者易,行之者難,尤其在今時今日社會,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貪瞋痴三毒,習氣頑固,都在污染我們的心靈。在平日沒有「事」和「物」作為媒介,還可不覺什麼,但一到有人事、工作接觸,或者利益之所及,或者意氣之所爭,或者壇規紀律之所限,則雖是道門中人,也難免時有爭執;社會上明爭暗鬥、不能體諒互讓、互助合作的歪風,也在我們之間湧現。這種情況,過去曾影響金蘭的發展,並造成今日金蘭發展路上面對的重大困難及考驗,雖是說來慚愧,然而卻是實況,須要我們勇敢面對。

  究其原因,其中有些參加金蘭的成員,未能明白金蘭之義,因而未能同心同德,部分人更是只求滿足個人的目的,而不遵金蘭壇旨。在金蘭的歷史上,還甚至有欲取公家以自肥的小人,結果後來成為叛徒,得到悽慘的下場。

認識金蘭觀名字的意義

兄弟同心曰金蘭

七十廟門  金蘭觀的名字取義於「結義金蘭」、「金蘭之契」的成語,說是朋友的友情非常契合,於是結下了金蘭一樣的盟約。《世說新語》中有「山公一面,契若金蘭」,說有山濤嵇康阮籍初次見面,即非常投契,遂結為異姓兄弟,後世以此引申為結拜兄弟之義。古人又有「金蘭簿」之設,據後唐馮贄所著《雲仙散錄》卷五所引《宣武盛事》曰:「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則書於編簡,焚香告祖考,號為金蘭簿」。舊時結拜兄弟,各人按長幼先後等次序而列譜系,交換為證,稱為「金蘭譜」或簡稱「蘭譜」,於此可見金蘭所代表的意思了。

  那麼「金蘭」本身又是些什麼樣的「」呢?其實,蘭是一種美好、芳香的草本植物,其香固為王者香,雖遠而能嗅,但「金蘭」卻非指植物中有一種特別的稱為金蘭。金蘭二字實乃取自於 孔子所撰《易經‧繫辭傳》,其中 夫子講到君子與志同道合者之間的關係(『天火同人卦』)時,曰: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人卦中有「先悲哀大哭而後大笑」的說話。 夫子解釋說:
君子與志同道合者,一起辦事也好,安居靜處也好;大家默默寡言也好,暢發議論也好,只要兩個人同心同德,那種力量,就鋒利得足以斬斷所有堅硬的金屬(無物不勝);這種同心同德的言詞,芳香得有如蘭花一樣,令別人感染。
夫子這裡的意思是,即使是困難重重,吃盡苦頭,但人與人能同心協力,彼此團結互助,則多麼困難的狀態,都能加以克服,轉禍為福,轉悲為喜。足見同心同德是多麼重要和寶貴。

  「金蘭」的意義,原來是「斷金」和「如蘭」,也就是在於「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只要同心,就什麼困難也能克服(「斷金」);而這種「同心」同德的精神,能影響他人,雖遠處亦能受到感染(「如蘭」),欽敬崇仰。

  金蘭二字,乃 孔子自『天火同人』卦發揮而出,此卦所講的是一群心志相同、理念相同、目標相同,所謂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大家集結起來,為一個目標而奮鬥。這意思就是「同心」,而在我們金蘭觀人來說,我們所「」之「」,就是既然身為 呂純陽師尊龔中成祖師的弟子,就要修真行道;就要為實踐 師尊的宏願,普度世人,傳揚金丹大道,擔當責任;就要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我們之間,不管先後,有幸加入這個大家庭,就是兄弟姐妹,就要團結互助。如果已加入或者想加入這個大家庭,但不能「同心」,而只是有事來「抱佛腳」,最終就會和金蘭的方向格格不入,在「吐舊納新,呼濁吸清(龔壇主2004/8/8)的自然規律中,離群而去。

『觀』是典範榜樣之意

  再說金蘭觀的「」字,「」在文字部首中歸入「見」部,如《說文》曰:「觀,諦視 仔細注視 也。從見」,本來並不是作建築物的解釋,後來才被借以為用。原來的「」字,實際亦是出於《易經》,即《易經》第二十卦『風地觀』卦。

  觀字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觀看、觀察,即察看的意思,它作這個解釋時的讀音是「官」;另一個是昭示、示範的意思,也就是給人看,並讓人尊敬學習的意思,這時候它的讀音是「貫」。《易經》中彖辭說明曰:「中正以觀天下」。《說文解字》引朱註曰:「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 欽仰 也。」意思是聖人以中正、誠信之道德品質,展現出來,讓在下的人民看見,而心生敬仰、學習、倣效,使人民的思想品格受到感化(「下觀而化也」《易‧彖辭》),這就是「」。換言之,「」是讓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是大眾學習的典範,是天下的表率。我們大部分的壇生,就是在金蘭觀精神的感召下,由善信而轉變成為壇生,甚至成為我們的中堅力量的。

  『風地觀』卦的彖辭再進一步告訴人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裡清清楚楚說明,什麼是「觀」呢?就是將天地神明的道理,向人民施以教化,使天下誠服。所以,如果我們僅僅把「觀」理解為一個宗教的建築物,那就把它的真義貶低了。在二千年農曆九月,我金蘭觀獲
玉帝頒發玉旨,其中曰:「查黃牛福地,金蘭道觀,神人一志,同心協力。肩負代天宣化,修真行道,著書立說,喚醒群蒙;修身修真,功高德高;仁慈博愛,醫藥佈施;不畏強權,力挽狂瀾;締造功德,碩果輝煌。三界同欽,萬靈同敬,舉世矚目,乃當今凡塵鸞堂之圭臬。」這是上庭給我們道「觀」的任務,也是對我們金蘭觀的鼓勵和鞭策。

金蘭觀演『義』

  我們討論金蘭觀的名字,是要提出,金蘭的精神即在於異姓兄弟的結義,而我們結義的目的,是要為道集結力量,教化眾生。

  談到異姓兄弟的結義,人們容易聯想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劉 關 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三人相識之初,均是出身寒微,當時混亂的世道,人們大都趨強避弱,去危就安,紛紛投靠豪強,或者朝秦暮楚,而劉 關 張三人,一人遇上別人欺侮,則其他為之抵禦,同患難,共甘苦,甚至睡覺時同床共寢,即使環境如何變化,由起初的朋友至結義為兄弟,由兄弟再至後來的君臣,不但始終同心,而且兄弟情義不改。君臣之義在君之愛民、臣之忠君;朋友之義在一諾千金、知恩必報;兄弟之義在生死與共,而見利忘義則最為人之所不齒。所有這些「義」,在劉 關 張三人身上全部集中表現,此之所以劉 關 張千多年來一直受人尊崇的原因。一部《三國》小說,就是述說一個『義』字,桃園三結義的『義』,更尤其是 關聖帝的忠『義』。

  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有五倫八德。然而在群體之中,『義』更尤為重要。金蘭觀的名字既然本來就是說「同心」,金蘭本來就是異姓兄弟結義的意思,那麼金蘭觀人向世人展現的,就應該是一人困難,互相幫助的兄弟情義,「如果壇人有同人糾紛的事,你們能代他排解;他們有了喜事,你們能一齊前去湊興;百年的事,你們能不辭困難,替他打理。那麼相信要參加金蘭的人們,一定攜手前來呀。本來這樣的事情,實在有點難辦,但是是你們應該要做的事呀。你們有沒有打算過呢? (李道明師尊1972/3/25)

 

甲申年 修身課程 紫霞施澤頌師恩

金蘭觀修身講義 —— 紫霞施澤頌師恩

  世間上,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偉大的。所以,子女孝順父母、奉養父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可是,子女的遺憾,往往是「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天之歲月,不為父母久邀 (呂祖全書‧孝誥),當子女長大,親人卻離世,不能享受回報,接受子女的孝養,是無奈的事。

事親養志 慎終追遠

  正因如此,雙親健在,為人子女者應要珍惜,「事親養志」(侍奉父母,使之愉悅);雙親不在,為人子女者則更應「慎終追遠」(慎重處理父母離世的喪葬,使之安息為慎終;時節變化,想到亡親,表達哀思為追遠),追念先親。故此民間每年有清明、重陽節日,孝子賢孫,祭掃先親墳墓,以盡對先親的哀思,此《孝經》所曰「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的意義。

地藏王菩薩
每年農曆七月,地獄門開,九幽十冥,凡間相聚。(壬午年六月十二日)
每年農曆七月,開鎖乙次。
(癸未年六月十四日)

孝義為本 孟蘭意義重大









  清明、重陽春秋二祭,為民間追思父母先祖,雖是孝行的表現,但如說更為實際,則每年農曆七月,為人子女應更加重視。因為一年一度,此時地獄門開,人們的先親祖 (除有大罪者外),得蒙天地之厚澤,可到陽間「探親」,與後人相聚,此不正是人們盡孝的大好機會嗎?所以古代民間,非常重視在此月祭祀先祖,以盡孝道。

  由於 佛祖曾經教目蓮僧 (今  地藏菩薩),於七月十五日,依仗十方大德高僧虔誠誦經之力,隆重進行盂蘭盆會,救渡他的母親出脫地獄苦海,並教佛弟子、善信可為自己的父母先祖,如此進行法會(詳見《孝經講義》),所以民間自古以來傳統風俗,各處皆有盂蘭節的舉行。人們希望通過法事,為父母先祖超升薦拔,故此盂蘭節相比於春秋二祭,意義更多一重,不但幽陽相聚,更是孝親的良機。所以真有孝義者明白盂蘭勝會的意義,必會特別重視。

龔中成壇主乩文(1992/8/16)
行雲至壇近午天  諸子積德福壽延
每年七月孟蘭會  孤魂遍地心痛傷
大矣哉,古聖賢之德
(聖人的道德品格) 也;大矣哉,古聖賢之教 (聖賢的教化) 也。當此道德陵夷 (同陵遲,斜平之意,引伸為衰頹敗壞) 之際,荒野之尚日漸 (世風日下,人之無禮,禽獸不如,日漸嚴重),悖禮 (違逆禮義) 之風時增,尚幸孝念之風猶存。孝子賢孫、婦孺老幼,均皆至誠恭拜先靈 (指每年七月孟蘭勝會之舉),此乃我國古聖賢之訓、禮儀之教入人之深,有以致之者也,此非狄夷 (歐美不知五倫八德者為夷狄) 之所可比者也。

屏山勝會 紫霞施澤

  我們金蘭觀,在農曆七月十三日晚,得蒙 師尊恩澤,而有每年一度的隆重法事,名為「紫霞施澤」。由我們金蘭壇生組成的經生隊伍,事前提早齋戒,虔誠懇切,潔淨身口意,是晚至誠誦經;而
紫霞聖尊呂純陽師尊救世世尊救世大士輔法天尊李道明師尊上清道尊四位聖尊,是晚更特別聖駕金蘭,普施法力,以超拔壇生 (惠及善信) 之先親祖。

龔壇主我壇雖是地方細小,設備簡陋,簡潔純樸,郊外風情,資源所限,勝在    聖尊法力無邊,雪心照人,心昭日月。金蘭觀全體經生潔心淨意,玉潔冰清,清清靜靜,敬誦科儀,出自玄乩,飛鸞顯化,三界一線,天壇玄壇,別樹一格。 (2004/7/11)

惟我金蘭 師恩特隆

  皈依道門,在個人來說,走上一條燦爛的金光大道,不僅幸福,而且光榮。因為我們得蒙    師恩,不論將來修煉的結果如何,生老病死已有道門的安排 (這從過去壇人的先親去世的情況可知)。而在個人以外,  師恩浩蕩,竟能澤及父母先祖以至親友,「一子入道門,九族皆歡欣」 (地藏王菩薩2003/7/13);修而成道,更可以「一子得道,九族超升」,而福及先祖。這種「福」利,是普通人難以得到的,有緣之士,何不一起來尋求?

  龔中成壇主告訴我們:「每年七月各處皆有孟蘭勝會之舉。惟我金蘭得承 師澤之隆,故有紫霞施澤之設,皆因 師尊念及壇生先祖及親友,故加施法力,使其得以溫飽。 (1992/8/16)惟我金蘭天壇, 師尊念及壇生先親祖,廣施隆澤,故有紫霞施澤之設。 (2001/8/5)請看,即使現在一年一度的盂蘭勝會,我們金蘭也蒙恩獨厚,有所不同,注意其中「惟我金蘭」、「師尊念及」等句,文義非同一般,透露 師尊隆恩。  師尊念及壇人的先親祖,特別有「紫霞施澤」之設 (金蘭特有),這完全是對我們金蘭壇人的關懷、照顧、鞭策和鼓舞。如此文句,大家細心咀嚼,當可體味其中深意。更應注意,紫霞施澤由四位 聖尊施展法力,佈恩薦拔。由此看我們金蘭壇生真可謂福份非淺,「智者方知福報深」,身在福中我們一定要知道珍惜這一福份,努力修真,不辜負 師尊之厚望。

  1992年, 壇主乩文介紹當年「施澤之晚」的場面:「壇生先祖親故,及各方來者甚眾,高將軍威嚴絲毫不苟分寸,先親老弱後及壯者,秩序井然,來者得以溫飽,尚得滿囊而歸,皆大歡喜。尤以生等之先祖,見生等努力工作,內心歡喜,現於言表。壇主描述去年施澤晚情景,曰:「五方來者,與日俱增,孝義之本,超然在目。猶以值事會各位經生先祖,見經生悉力以赴,為壇服務,默默耕耘,道心堅定,一子入道門,九祖皆歡欣,情切下淚。四位聖尊法力無邊,各得超渡,早登上界。姚將軍、高將軍威嚴無比,秩序井然。  余亦各各安慰:『金蘭值事全體經生、壇生善信,子孫後代,千秋基業,雪心對壇。』各各欣喜,並得滿囊而歸。未知各位值事、全體經生、壇生善信,有何感觸哉……。(2003/8/17)由此兩段乩文,可見壇人的先親祖能夠得到 師尊法澤,收穫豐富,固然開心,而見壇生人等專心向道,更是高興。

資料:「下界陰司並無發行鈔票,市之售者皆偽也。孝子賢孫敬奉先人或以贈故友,可用大金衣服為合,餘者不必,明之可也。 (1985/8/24龔壇主示)

善信申請本觀紫霞施澤的注意事項

  在此,我們需要明白,紫霞施澤乃 師尊特為本觀壇人薦拔「先親祖」而設,讓我們能一盡孝義,而非一般街頭巷尾足球場的盂蘭活動。由於近年到金蘭參師的善信日眾,紫霞施澤除了壇生之外,亦有惠及部分善信。惟善信須注意,本觀資源有限,欲想參與,必須要向本觀作出申請,屬於本人孝義,而我們的資源亦允許,可以考慮批准;反之如非本人孝義,亦超出本觀資源允許,便須作出限制了。另外參加者要有至誠孝義之心,潔淨身口意,之前持齋守戒,當晚真誠參與。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