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 修身課程 『說好話』與改造命運

金蘭觀修身講義 —— 『說好話』與改造命運

  我們說改變命運,就要改造自己的性格這也是「性命雙修」,我們不必把「性命雙修」看得很玄奧。人在後天的性格行為不能實行「仁義禮智信」,就不能達到淨化靈性,返回先天一炁也就是一句空話。

  「仁義禮智信」五常之第一即「仁」,「仁」即「善」,這是一切的根本,所以金蘭壇旨有「主善為師」。行善即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並且能改造命運,這是重要的秘訣。 太上道祖在《太上感應篇》的『力行章第十』告訴人們:「吉人(向善的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相反「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講好說話』、『看好事物』、『做好善事』,人如果真心誠意地去實踐這『三好三善』,他的內心就能純潔,必能獲福。

故事「善言格天」

善言格天

史記中宋景公事件的記載

  宋景公時,天上代表懲罰的熒惑星火星,寓意不祥。星占學視為執法之星,當人間出現背棄道德的事,此星出而主災禍侵入心宿廿八宿中東方七宿之一,即宋國的分野。景公很擔心,詢問負責星占的太史子韋,子韋說這種星象預示君王會有殺身之禍,不過這種災禍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轉移給自己身邊某些特定的人,首先最能承受的人便是宰相。

  宋景公說,宰相是輔助自己的股肱(肱音轟。股是大腿,肱是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比喻帝王左右輔助得力的臣子,也作輔助解釋),與自己一起治國的,他死對國家不利,不能這樣做。子韋說那可以轉移給民眾。宋景公說,作為國君,就是為民眾做事的,而如果民眾死了,自己還做什麼國君呢?子韋說那麼還可以轉移到谷物的收成上。宋景公說,收成壞了,便有饑荒,民眾會遭遇不幸甚至死亡,作為國君,讓臣民死來求自己活命,那還有誰人會擁戴呢?今既如此,是壽命已盡,就由它吧。

  子韋聽完景公的話,很感動的說:上天在人們頭上,高高的監察著人們的善惡,即使是一句話,也足以令上天獎賞或者懲罰。君王的內心仁善,剛才講了三次善言,每句都足令聽到的人感動,上天又豈會不感動呢?按這樣的推算,上天一定會移動熒惑星,並且獎賞他三次。這一晚,熒惑星果然移動了三次,每次經過七星,因每星相當一年,即合共二十一年,宋景公因而延壽二十一年。(此故事記載於《史記》,是一真實事件。)

提倡「說好話」

  《易經‧繫辭傳》說:「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人的一舉一動,關乎他的內心,而表現則在他的言行,看他發自內心的言行表現,他日後得到吉凶榮辱的結果,就清清楚楚了。所以《易經》認為,人的言語行為是會「動」天地的,故此必須謹慎,這就是「謹言慎行」的意思。

  「天網恢恢」,人的言行舉止在上天的監察下,是無所遁形的,說話可以影響命運,宋景公三句善言,使他避去了禍害,並且延壽廿一年,這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相反,如果亂說話,說惡語,亦可以為人們招來災禍,這是可以推想得到的。宋朝有一位孝安禪師,在禪定(靜坐而進入定境)的時候,看到寺中兩個僧人在談話,起初有天神在旁邊護持,後來聽著聽著就散去了;不久,竟然有惡鬼出現在他們旁邊,並且唾罵他們,甚至還掃除他們的足跡。原來開始的時候兩位僧人是在談論佛法,所以天神在旁邊護持,後來兩人接著談論俗事,而最後竟談論財利供養,所得多寡等等的事,這時候所以被鬼神討厭,甚至責怪。我們看,談論世間俗事和財利,尚且被鬼神責怪,更何況平日胡言亂語,種下身口意的惡業,又會如何?想起來更足以畏懼了。

《關帝明聖經》:
  勿謂善小而不做,勿謂惡小而可行。天網恢恢分曲直,神靈赫赫定盈虧。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爾能聽吾(帝)行善事,定有祥雲足下騰。

  龔中成壇主三月初二日的乩文,有這樣的一段話:「天網恢恢分曲直,神靈赫赫定盈虧。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這段文字原來的出處,是《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簡稱《關帝明聖經》。這段話的意思:「人間誰善誰惡,當中的對錯曲直,只有恢恢之天網,才能分之。由行善行惡而獲得的禍福盈虧得失,只有赫赫之神靈,才能定奪。而為善無他,乃在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上,這是做人的根本」。此真足令我們警惕啊!

故事「真善由懺悔來」

  宋代有叫許大年的人,做生意善於謀劃,賺得不少利潤,良田豪宅無不具備,家中資產將近十萬。只是中年已過,尚無子嗣,因而時時憂愁。到了四十三歲那年,夫人生了兒子。許感到萬事都滿足了,開始回想生平所做的事,有很多是不合理的,於是回過頭來行善。他把家產中凡是由損人而得來的,加倍償還原主;通過買賣得來的,准許原主贖取,凡是救濟人物的事,無不踴躍地樂于施行。可是到他五十歲,兒子卻夭折了,運氣不好,家道也中落。許感到天道無知,成天仰天呼號。忽又轉念一想:「天心仁愛,哪有錯誤懲罰之理,一定是我所存的善心虛而不實,所施行的善事假而不真的緣故。」於是沉痛地自我反省,遇有善事,力戒虛假,務求真實地去做。幾年後已是五十四歲了,挫折如故,家業更加貧薄。

  時值天寒下大雪,許與妻子吃小菜豆粥,回憶起當年披狐裘、吃美味佳餚、喝美酒、招集賓客開懷暢飲以及掃雪烹茶等等,何等繁華,而如今改悔行善,反遭上天懲罰,真是枉然一場。忽又轉念說:『佛祖釋迦牟尼在雪山修行,受盡苦楚,方才成佛。我雖然遭受磨難,但布衣薄粥尚未缺少,不感念上天之恩,反而存有怨心,更要墮落了。』於是焚香禮拜仙佛,痛哭流涕,誠心懺悔,再也不敢萌生退轉之心。

  這天晚上,許與妻子一同夢見一個穿紅衣戴幞頭的仙官來到中堂,叫出許多奇形異狀的鬼,指著對許說:『這是喪門、吊客、冰消、瓦解等各個惡神。 上帝因為你年輕時種種作惡,讓破星做你的兒子來破落你的產業,又派遣這些惡神前來作怪。可喜你得兒子後回心向道,盡力施行各種善事,足以抵償前罪,所以把破星先收回來,而這些惡神仍留下來與你相隨,以試驗你的心是否真誠。歷次試驗許久,你並無退轉之心。 上帝嘉令,特命令我送來福祿二位星官為你的子嗣,你失去一個得到兩個,失去壞的得到好的,真可謂獲大利了。』然後向許拱手作賀,率領各神出門而去。這一年妻子已五十歲,忽然懷孕生下孿生二子,取名增福、增祿,都身登大位,家業再次興隆,許大年夫婦二人受到特殊的封賞。

 

乙酉年 修身課程 改造性格、改造命運

金蘭觀修身講義 —— 改造性格、改造命運

 

陰陽五行影響性格

  人落入後天,命運便受陰陽五行所制約,而分別有太過不足等不同的偏枯,化於五常,例如火土不足,便可能有對人傲慢(禮之不足)的態度,或者輕諾(土之不足)的言行表現,等等的情況(詳見上期講義)。
這時候,他的傲慢、輕諾,或者令人討厭,

  或者令人敬而遠之,於是在人際之間的相處上,便難以與人合作,或者很難得別人信任。一般傲慢者,往往會因為自以為是而粗心大意,做出錯誤的決定和行動;輕諾者則因為說話不算數,而常延誤了時間,失去很多機會,亦招致別人的不信任。

性格影響命運

  於是,他可能不時抱怨,覺得別人不信任他。他提出一個意見,認定人家一定要跟他的想法去做,當人家有所修改或者看法不同,就與別人鬧意見,有時甚至爭執爭吵,結果這樣他的人生,便常常自覺命運多磨,遇上困擾厄逆。而且又沒有正面的知心朋友,容易和他親近,有時連帶他的家人,也會對他不滿,弄得家庭難以和諧。他反而常與一些有很多不滿和牢騷的人,說話投機,走在一起,或者發洩怨憤,或者批評埋怨,互相增加各自的負面因素。就這樣,他的性格不斷影響他的命運,不斷制造更負面的未來,如果沒有其他正面的因素,他就要向壞運的路上滾出越來越大的雪球。

修改性格,修改命運

  上面的舉例,如果加上運程的變化現象,他遇上火、土的大運時段(每十年一個轉變),五行相對平衡,他就會進入生命中較好的時段,但如果他進入壓抑火、土的大運時段,那便是他生命中最困難的時段了。當然如果他能夠轉變成謙虛有禮,又能夠改變輕諾而重視信用,便能彌補本身的不足,通過改變性格而改變命運。但是由於大多數人不容易正視自己的缺點,性格更不輕易改變,於是人的命運便大多難言改變了。大運的排列法如下:

  龔中成壇主在去年道教文化展覽開幕時,談到:「身軀受時空形數所拘,有時有力不從心,能力有限,限制約束,時不與我,地不與我,人在紅塵,身不由己」的痛苦,這時候,最重要是「人貴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優點缺點」,從而改變自己,「改造人心,修改性格」。由於人皆落入後天,所以人人都有「修」的必要,而分別只在自己「修」的決心,及是否知道「修」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第一》)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問,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充滿誠信呢?老師傳授的學問,是不是復習了呢?

每日三省,認識自己的問題

  入道之士,理當「勤而行之」,而不要怠惰,如何可以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那就是多聽意見,並常常自我檢查反省。 太上道祖曰:「人貴勤修,內修性命,外積功德,道德歸遠近,陰功累積修。修心養性,養性葆命,修橋補路,修正口德,三清四正,猶貴自省,日有三省,省悟改過,功過相抵,功大於過,廣積善德,善德親天,得天之助,道可成矣。三省的精神,即在於時刻對自己檢查反省,尋找自己的不足。

也談《大長今》

  近期電視劇《大長今》甚受歡迎,劇中有一定的健康意識,女主角長今成為了很多人的偶象,據說韓國歷史上曾經有其人,雖然電視劇會有相當的藝術加工,但長今這個角色有幾點精神是值得拿來討論的。

  首先是她的自我反省精神,是令她進步的力量。長今因為聰明、刻苦、勤奮,於是無論在學習烹調,或者是學習醫術的過程中,掌握的本事不少,故而亦曾經流露過自滿,自以為是的態度,當她在得到幾個「不通」時,心中很不服氣,而觀眾大概也大多為她感到不值。但當她看到信非這樣一個各種條件比她差的同伴,能夠謹慎細心,不以某些成績而自恃時,立即發覺自己的不足,及時承認並加以改正。正是在每位老師的幫助下,她克服缺點,查找不足,改正錯誤,從而使她日後登上最高巔峰。

  另外她的堅毅不屈,屢遇挫折而克服成材。她的善良,不與人爭,並為人設想,無論是被人誤會,或者是被人誣陷、冤枉,往往是不作辯解,不與人爭吵爭執,甚至對陷害她的人報怨以德,她堅持用正當的方法來報仇,而不作落井下石的行為。她與人為善,使相處一起的人變得和諧。在一個爭權奪利的環境,這些精神更是難得。

其亡其亡,繫於苞桑:今年 壇主乩文,已兩次講到此句,這是「否卦」中九五爻的爻辭。全句是:「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否卦九五,描述否的發展第五爻的狀態,原來的閉塞不通,到了要休止、要轉化的時候,故稱為「休否」。這種局面,對於守命待時的大人(君子),是吉慶的。然而要注意,否雖然到休的時候,但尚未到「傾」(最上一爻)即否極泰來,禍根仍然存在,這時如果以為可以停下來休息,放鬆警惕,那就可能功敗垂成,前功盡廢。故爻辭於此誡之,要念念不忘地記住,隨時仍會滅亡,現在的根基不過維繫於柔弱的苞桑(即不繫於磐石),不可鬆懈下來。「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句原出《詩經》,警醒人們「快要滅亡了,快要滅亡了」的意思,「繫於苞桑」亦有人解作須將根基依靠在盤根錯節的桑樹的根基上,這雖是從鞏固好根基來解,但意思反沒有前者警惕性強。

在《易‧繫辭》中,對休否有進一步的解說曰:「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居安思危,才能穩住自己的地位;存而思亡,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治而思亂,才能保住現在的太平。因此君子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然後才能身安而保住國家。易經說,小心將要滅亡!小心將要滅亡!根基不過繫在苞桑,而不是繫於磐石啊。)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