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 修身課程 八識與轉識成智

金蘭觀修身講義 —— 八識與轉識成智

 「修心方為根本」。人的心識活動,乃屬五蘊,其中情況究竟如何?修行人應嘗試認識,此有利於「轉識成智」,修習無上菩提,進入般若波羅蜜多之境。

六識因六根發揮作用

 人的色身由物質四大假合,即地水火風組成,整個色身依功能分成六大部分,就是:眼根 (視覺器官)、耳根 (聽覺器官)、鼻根(嗅覺器官)、舌根 (味覺器官)、身根(四肢軀體) 和意根 (腦及神經系統)。人的內心活動,通過這六根進行的,稱為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第一識:眼識

心識在眼根發揮功能,使人能通過視覺器官,觀察到世間各種事物 

第二識:耳識

心識在耳根發揮功能,使人能通過聽覺器官,收聽到世間各種聲音 

第三識:鼻識

心識在鼻根發揮功能,使人能通過嗅覺器官,感受到各種氣味 

第四識:舌識

心識在舌根發揮功能,使人能通過味覺器官,嘗到世間各種食物的味道 

第五識:身識

心識在身根發揮功能,使人的四肢軀體能接觸外境,作種種活動,又使內臟肺腑,發揮維持色身生命的功能 

第六識:意識

心識在意根發揮功能,使整個神經系統能發揮作用,讓整個色身能通過此系統,由心識指揮,在世間動身發語,作種種業 

 「有形有質終須壞」,六根由四大組成,本身並沒有精神生命,當人死後,物質性的六根,便會朽壞、散滅、轉化,成為新的物體。六根的功能,不因四大,(試看無情木石可知),而是因靈性而來的心識的力量。沒有心識,六根只是一堆廢物,沒有生命活力。有了心識,通過六根的功能,可令生命力藉著色身而在世間活動,過物質的生活。

 注意心識可不需要根身的存在,而發揮活動力。但離開六根,離開身體,生命純粹是精神界(靈界)的活動,不再過物質世間的生活了。問題是色身還是否需要存在,這關乎生命體從前的業力與修行境界,「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若因業力所牽,要以色身續命,生命便難捨色身而存,故此便有再度的生死輪迴了。

意識的指揮操縱力量

  四大本身不能看、聽、嗅、辨味、感覺和思維,否則木石銅鐵、雨露微塵,也有活動力,便與人沒有分別,這是不合情理的。人能看、能聽、能嗅、能辨味、能感覺和思維,實是心識借助眼、耳、鼻、舌、身與外界溝通後達到的。於是六識分為前五識與第六識。

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要靠眼、耳、鼻、舌、身對外境接觸,進行認知了別,負責所有的感覺,是前五識;

第六意識

對前五識傳送的零碎片面資料,進行認知了別,加以綜合整理,判斷後並產生作用,指揮前五識,作出善或惡的反應,進行身口意的活動,作下善業、惡業或不善不惡業。意識任何時候都可作心理活動,可以了別外間事物,有向善的能力和希望,但又有產生痛苦迷惑哀愁、貪瞋痴慢疑、錯誤見解等煩惱,更能生忿恨欺詐、懶惰、放縱、散亂、恐懼、不安等隨煩惱。
意識對事物進行認知了別中,常很少進行思考,便立即作出反應。原因是眾生從無極誕生以來,於無數世的生命、不同的時空中,作過數不清的業
(善惡都有),重複的行為和反應,成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習慣力。當外境相同或類似時,便產生慣性的反應,做出某些表現與行動。這種反應之強,以致眾生雖想主動改變,也常覺無能為力。於是,眾生便時常受外物與環境影響,作身口意的活動,被意識控制操縱,不自覺地機械地作反應,出現「心為物牽」的現象。

負責思量,又執著自我的第七識

 六識未及思考,便引發身口意的活動,而在它之外,本有一個第七識末那識,可以進行思考,但又往往發揮不起作用,常被六識的慣性搶先自作主張,取代他的活動。

  七識末那,是心識中掌管思量的部分,本應影響第六識,令它指揮前五識作業。然而因為不愛思考的人總比愛思考的人多,而且多數愛思考的人,亦經常依賴第六識的慣性力去處事,於是倒過來影響七識的決定;以至七識雖然思考,但六識的機械反應已經作出,身口意業已經引發,而無可奈何,形成惡性循環。

  七識還有一個特點,遇到外緣,馬上產生「人我」的想法,使眾生即時感到有一個「我」在這裡,於是「我執」便同時而起,妄念頻生,爭強鬥勝。七識對「我」的執著與六識的慣性力,指揮著大部分人的思維和平時活動,往往使所作的業不斷向惡的方面傾斜。

生生輪迴不息的種子——八識阿賴耶識

  心識的功能,實際分為八個部分。第八識叫阿賴耶識,是前七識的本體,也就是我們的「心」,為人生的主人翁,投胎時先來,壽終時後去,它儲藏著前七識的所有經驗,是永不會忘失的記憶中心,而且不僅今生經歷的資料,過去世的人生經驗結晶,且在未來世也能繼續儲藏將來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他的業力、因果輪迴的元素,都儲藏於其中。當生命結束,除七識中的我執,其他前七識都會消亡,而第八識則繼續存在,並加添這一生的經驗和業力在裡面,再輪迴於四生六道。

  眾生在他的一生,遇到的命運際遇、病苦疾厄等,好似身不由己,其實都是他的業力導致,而這些業力,就從八識出來,遇緣
(機會和條件) 而起果報。眾生的因果,由前七識種下,八識去儲藏,到另一生命階段,八識為前七識提供資料,作為活動的依據。所以八識阿賴耶識便是生命輪迴不息因果循環的種子。人前生的執著妄心、性格的偏頗、種種與人不同的表現,特殊的本事
(人稱天份),都會重現於後世,繼續他的循環,除非他認識真理,開始修真,改變自己,克服自己的錯誤認知和偏執,行善業消惡業,方有重要的改變。

轉識成智的聖人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一個得道的聖人,他的八識會出現「轉識成智」的巨大轉變。

  他以往的錯誤認知和見解,現在已經糾正;從前的顛倒妄想,現已祛除。對一切事物,當下便知它的本體真相,他心識的活動,都與最高的智慧契合,絕無謬誤。聖人的前五識已不復與凡夫一樣,不受污染,再不為物慾所纏、虛妄所惑,能知一切現象的實相。聖人將五識用於塵世,隨緣說法,指點迷途,除眾生之苦惱,授解脫之方。他能隨意運用五識,事事無礙,一切皆隨心所欲,不但能完美地完成一切事,更能於一切活動之中,契合最高的智慧。

  聖人的第六意識,對一切人我諸法,皆能觀察明白,遠離一切虛妄錯謬。它清淨無污,使五識也因而變得清淨。聖人從六識無誤的觀察力,在世間為眾生開示生命的真諦,解說一切的真偽。由於聖人早已樹立為眾生無私奉獻的決心,無上菩薩,故對他人你我分別的執著,經已永遠斷絕,他的第七末那識,已捨棄我執了。他無私地積立功德,而絕無望報之意。他已進入一個無我而我,無為而為的境界。

  聖人的第八識,歸於純淨,以前的業力,受報圓滿,便沒有業力再牽制。至此八識再無污染,於是八識中來於無極的原有的無上智慧、道心佛性,一一顯露,便能脫離不斷的生死輪迴,不再受三界的束縛,進入仙佛的境界了。

 

 

乙酉年 修身課程 『紫霞施澤』眾所不同

金蘭觀修身講義 —— 『紫霞施澤』眾所不同

  地藏王菩薩曰:「每年農曆七月,各處皆有盂蘭勝會。金蘭道觀,眾所不同。(2005/7/17) 金蘭觀之盂蘭活動為紫霞施澤,何以眾所不同,這有值得探究之必要。

得天獨厚的『紫霞』施澤








  首先談談紫霞施澤的名稱。 呂純陽師尊,號 紫霞聖尊。紫霞施澤之名稱,乃因  師尊此一聖號而來。龔中成壇主曰:「
紫霞聖尊,念及全體值事、壇生、善信先祖,歷代先賢,故有紫霞施澤之設。
(2005/7/24)每年農曆七月,各處皆有盂蘭勝會,唯我金蘭道觀,
師尊德澤,故有紫霞施澤之舉。
(2004/8/15) 這說明,紫霞施澤乃是
呂純陽師尊為我金蘭觀特別安排的法會,乘七月鬼門關開,金蘭觀值事、壇生、善信之先祖及歷代先賢,回陽探親,幽陽相會之時,廣施法力,超昇薦拔。

 

 






  其次,是紫霞施澤的隆重,「唯我金蘭道觀,誠蒙 師尊恩澤:
紫霞聖尊、救世世尊、輔法天尊、上清道尊四位尊者,法力無邊,普施法澤,超渡萬靈。
(龔壇主2003/7/27) 四位
聖尊降臨,為我們的先祖普施法力,超昇薦拔。另外,地藏王菩薩03年亦曾曰:「金蘭天壇,得天獨厚
(上天特別厚愛) 。紫霞施澤,
吾亦感召,眾生有福,超升千萬,不計其數。
」亦即四位 聖尊外,地藏王菩薩亦參與及施予助力。由此,充分顯現 師尊對金蘭壇人的恩情、眷顧與關懷,這也是我們身為金蘭觀人的光榮。值事、壇生,而惠及到善信,「凡有緣加入者,福份甚厚。

  第三,是紫霞施澤的法力,「神人相通,科儀禮節,清高脫俗,與眾不同。糖鹽米一粒化千萬粒,一金紙化千萬紙,一衣包化千萬衣包,一經咒化千萬經咒。廣施德澤,無邊無涯,千千萬萬,恒河沙數。(龔壇主2001/8/05)
神仙法力不是凡夫所可思議,亦不是用金錢所能買到,金蘭壇人得到 聖尊法助,又是一項得天獨厚。

  所以說,紫霞施澤眾所不同,是有理由的。

參與者虔懇潔心、善德齊芳






  何以天心會如此眷顧金蘭,其最重要者,乃金蘭觀修真行道的方向。世上事情,目標正確、方向正確,堅持不懈,才能感動天心垂眷。而金蘭壇人要想繼續得到天地鍾厚,亦只有繼續努力走修真行善積德的道路,別無他途。任何人想求福求健康求神庇佑,又不努力修真行善積德,都是本末倒置。

  龔中成壇主指出:「農曆七月,各處皆有盂蘭勝會之舉,普渡幽冥,超拔提升,早登上界,功德無量。惟是
時移世易,僧尼道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明其中道理,千跪萬拜不知虔懇潔心,齋口齋心,金山銀山不知燃燒冥鏹金銀衣包的真正意義與作用,三牲酒禮以為仙佛嗜酒吃肉收禮物,實際殺生更添罪孽,煙霧瀰漫以為香火多即是虔誠。未得仙真佛聖臨壇,大發慈悲,廣施法力,效果如何?不予置評。」(2001/6/16)句末的暗示,清楚明白。不能感動天心,儀式規模再大,花費再多金錢禮品,當然亦無濟於事。

  「百行孝為先」。法會功成,能超度現世父母以至七世父母,包括直接的六親眷屬(六親即父母兄弟夫婦,眷屬即姻戚表裡),靠的是參與者虔誠的心、誦經經生慈悲的願力。所以施澤儀式的主禮人、及誦經的經生,是重要的關鍵。在這裡,著重講講我們的經生。

第一, 「捫心自問,誰人沒有祖宗、姻親戚友,慎終追遠,飲水思源,親恩浩蕩」。「百行孝為先,三綱五常,九美八德,孝義感動天地,可歌可泣。」2004/7/11)紫霞施澤的意義,即在上報「四重大恩」,由此而生出虔誠、嚴肅、認真的態度,使法會莊嚴肅穆。

每個人生到世上,並非說來就來,乃有天地及父母造就;及至成長進步,則有君主與國家,予我們安定環境工作生活;再有 師尊、祖師、老師等培育,教以真理、本領,是以而得「天地、君、親、師」「四重大恩」。人要知道感恩,方可為人,方有資格稱人;不知感恩者,不過是人面獸心。人感激天地大恩,故應愛護天地萬物,珍惜生靈;人感激父母大恩,就要盡其孝義;人感激君主與國家恩,就要為社會國家,貢獻力量;人感激師恩,就應好好努力上進,不負師之期望。

第二, 紫霞施澤經生由 壇主親自委任,要求虔懇潔心,即虔 (誠) (切) 而內心潔 (淨) ,清淨身 (行為) (言語) (思想) ,堅持持齋守戒,平日未齋戒的此時都必須實行齋戒,夫妻停止房事,齋口還須齋心,謹言慎行,不辜負 壇主的期望。

第三, 所有經生遵守嚴格的儀範,在道家術語,稱為「行止威儀」(言行舉止代表著道門的莊嚴),故此也包括經生的服飾儀容。穿上道服即代表自己是道士,必須行為端正,不能羞辱道門。事實上穿上整潔道服,邪鬼亦不能靠近,可見道服之神聖。

甲、 經生服飾中內穿為懺衣,懺衣以誦經拜懺的意義而立名,色潔白有懺悔過去惡業的意思。懺衣的褲管必須束入高筒白襪的襪筒內,不能敞開褲管,就是下肢不露出的意思。道人如不穿高筒白襪,也須把褲管從齊膝下綁扎,不扎褲管走上殿壇,是為失禮。

乙、 經生外服為道袍,據 龔壇主03年5月指示,金蘭觀的道服乃依照「戴九履一」,即洛書九宮數中,九為九紫為帽之顏色,亦代表「紫氣東來」之義;一為一白為襪之顏色,一又為水後天五行為黑色為道鞋之顏色,所謂「黑白分明」;「黃土中厚、厚德載物」即洛書中宮五黃(黃色),作為道袍之顏色。

丙、 黃色道袍和紫色道帽,穿戴之後,經生必須莊嚴肅穆,不得嬉戲打鬧、胡言亂語,即使夫婦亦不再作親暱的舉動。另外亦不能穿著黃色道袍和紫色道帽進入廁所

丁、 又身為紫霞施澤的經生,平時即使不穿著道袍,亦應有猶如已穿道袍的態度,虔懇潔心,三清四正(視聽言動),潔淨身口意。
壇主要求曰:「身為經生,來之不易,三世因果。日常儀表,言行舉止,虔懇潔心(2005/7/24)

第四, 自從庚辰年乩部晉正以來,參與紫霞施澤的經生,均獲得 壇主所賜靈符,佩奉在身。靈符乃 師尊之渥澤,由 壇主作法,其中有符神守護,對於全體經生,在此期間的道力更為幫助,所以能成為經生者,更應覺得光榮。「金蘭道觀,誠蒙 師尊渥澤,靈符鎮守,法力無邊,嘉持護祐,消災解厄,遠離病魔,神清炁寧,寧靜致遠,道法無邊。各位經生慧根日厚,三清四正,虔懇潔心,再三叮囑……(2003/7/27)

第五, 符神守護,是以各經生應尊重
符神,佩帶靈符時緊記佩於上身,不可於褲袋及下身位置。並應早晚奉香,感謝符神之助。平時進入廁所等污穢之所,應除下靈符。

善信

參加本觀紫霞施澤的善信日眾,近年明白到應該齋戒沐浴才參加法會的善信越來越多,有些人或者提早三日持齋,有些甚至整個七月都持齋。善信的虔敬態度,與金蘭壇人的虔懇潔心互相輝映,使法會更添莊嚴。所謂善德齊芳,這亦是紫霞施澤眾所不同之處。

真心誠意,心昭日月

  龔壇主曰,「我壇雖是地方細小,設備簡陋,簡潔純樸,郊外風情,資源所限。勝在
聖尊法力無邊,雪心照人,心昭日月;金蘭觀全體經生潔心淨意,玉潔冰清,清清靜靜。敬誦科儀,出自玄乩,飛鸞顯化,三界一線。天壇玄壇,別樹一格。
(2004/7/11) 紫霞施澤特別眾所不同,值得壇人自豪,並永遠保持這種風格。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