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 修身課程 再說因果業力

金蘭觀修身講義 —— 再說因果業力

  明白第八識在生死輪迴中永不壞失,能藏過去生所有經驗和業報的資料,等待時機成熟,在新一期生命中引發現在的行為和果報,便可以知道,為什麼說「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了。

轉識成智:要明白因果

  本來第八識,除寄存有過去世的業力,還有相當多重要的功能。比如眾生來自於無極的道心佛性,與宇宙天地契合的大智慧,都藏在第八識中,如果眾生不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胡亂妄動,又不被我執影響,更能明白因果的存在,努力行善解除惡業,則其真性發動,便可轉識成智,而成聖人。

果報有三種:

一為現報,乃今生作善惡事,而於今生受報。如果短時間內馬上受報,又稱現眼報。

二為生報,又稱來世報,乃今生作善惡,次一生受報。

三為後報,今生作善惡,而於次二三生以至未來多生受報。

有這幾種果報分別的原因,乃在於果報的條件有沒有成熟,機會有沒有出現,但決不會無端消失。

  可是眾生過去世的業力,好像地心吸力,帶動他的活動,終究要跌落地面一樣。因果業力是如此利害,牽引著人們,任何人都要為他前生所種下的因 (不論善惡),在後世受到回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常聽到的那句非常重要的偈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應該研究透徹。否則我們便難以解脫因果輪迴的因素。

  富裕者從布施中來 富裕者為什麼富裕?據因果的原因說,就是他能布施,一個可以捨己為人的人,當他將自己的錢財、物質、享受、學問、技能等都願意布施給他人的時候,便種下了後來獲得回報,得到富裕的果。富裕來自於施予,要求富裕,必先施予,所以能施予者比收受者更有福。

  貧窮者從慳貪中來 貧窮者為什麼貧窮?據因果的原因說,就是他的慳 吝嗇 貪婪 和刻薄,當他千方百計要謀取別人的利益,拿取人家的東西,找別人的便宜時,他就把自己的財富挖取了,而成為貧窮者。

  高位者從禮拜中來 高貴地位的人呢?高貴的地位令人尊崇,在因果上說,就是他先尊重禮敬別人,禮數無虧,因而獲得了人家對他的尊重。尊敬天地,尊敬仙佛,尊敬老師長輩,在群體中尊重這個群體,即使沒有別人在周圍時仍然遵守禮數,所以 呂純陽師尊說「欲學神仙道,先修仁義禮」。

端正者從忍辱中來
瘖啞者從誹謗妄語中來
六根具足者從持戒中來

(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通常指軀體形相完整的人)
諸根不具者從破戒中來
(通常指形相殘缺,或者破損傷害的人)

  下賤者從驕慢中來 低賤而被人看不起的人呢?這就是他常常看不起別人,所謂驕傲與輕慢了。輕慢是貪瞋痴三毒外的第四毒,驕傲則自高自大,自高自大則目空一切,輕慢別人,也是對人無禮的一種表現,那就要遭受別人對他無禮的果報了。

  長壽者從慈悲中來 長壽的人是怎樣得到長壽的呢?從因果說,長壽是由慈悲中獲得的。

  短命者從殺生中來 相反,短命的人何以短命?那就是由殺生中獲得的。

  說到這兩條,我們再講幾個不殺生的故事。

不殺生的故事

  一、延壽  有一位叫張從善的,幼年時候曾試過用手拿起一條活魚,被刺了手指一下而感到疼痛。他當時想,我一隻手指弄傷,也這麼疼痛,那麼這些魚給人剔腮剖腹,斷尾刮鱗,其痛苦會是怎麼樣呢?只是它們沒有辦法說出來罷了,於是他就把所有活魚放歸溪流,從此不殺傷一條生命,後來活到九十八歲。這就是慈悲而得長壽的例子。

  二、愈病  杭州葉洪五,九歲的時候發一個惡夢後驚醒,嘔血滿床,久治不愈。因為他從小很聰穎,長輩時常給些錢作為獎勵,這時已積下來到數千緡之多了 (音文,成串的錢)。他的祖母指著他這些錢說,病得這麼厲害,還要這些錢有什麼用?便替他拿去買物放生,當錢全部用光的時候,他的病竟好了。

  三、免難  嘉興地方一位姓孔的人,去探訪農村的親戚家,到吃飯的時候,親戚準備殺雞招待他。孔某極力阻止不要殺,又言明一定不吃,於是親戚就不再堅持了。當晚他在親戚的家中過夜,睡著不久,卻有雞走來啄他的頭,他揮手把它趕跑,不一會又來,如是再三多次。孔某不勝其擾,於是起床準備驅逐它出去。誰知剛起來,就有東西墜落在他睡床,剛好打在他頭部的位置,原來是一個搗米用的石杵,原掛在床上面一條橫樑上,因橫樑朽壞而掉下來,幸好孔某起床避開了,否則就要頭腦迸裂了。孔某由是明白到這隻雞是來報恩的,所以每每告訴別人,勸人切勿殺生。

  四、得子  杭州有一神廟,人們都說很靈。有紹興人倪玉樹,去廟求子,許願說如果得子的時候,就豐盛地殺豬羊雞鵝等來謝神。這一夜他夢到神靈跟他說:「你想要生子,但卻立一個殺生的願做什麼?」倪玉樹不明白,便叩首請神靈指示。神靈說:「你想要生子,其他生物會不會也想要有子呢?殺生而求子,會是什麼結果呢?你要求子,便應該讓別的生物能夠得子,怎麼卻想去殺它們呢?不但不能殺,更須多救生命,生物中多子者莫如魚蝦螺等,你萬勿殺之,更要多救之放之。」倪玉樹自始遇上魚蝦螺等,即買而投於江中,後連生五子。

  五、往西  湖南一姓張的屠夫,每天早上聽到旁邊寺廟的鐘聲響過之後,便起身宰殺豬隻。有一天,等了很久,寺廟竟不響鐘,張屠夫覺得奇怪,便向廟內相熟的負責敲鐘的和尚打聽。和尚說半夜作夢,遇到十一個人向他乞求救命,並說只要不敲鐘就成了。張屠夫一想,今早想殺的,正好是十一頭豬,便忽然感悟,馬上放棄所從事的屠宰工作,皈依修行而為居士,至十多年後已得神通,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後來一日預告家人自己將於何時命終,後端坐而逝。

明白因果,清除惡業

  以上五則,是不殺生而放生,竟在現世即獲得福、延壽、免禍的果報。那麼殺生所得的惡報,亦可想而知。像前面說長壽是由慈悲中獲得,因為慈悲者心中希望別的生命遠離痛苦,能夠存活,越是想別人好、長壽,他自己便越好、越長壽。相反那些短命、多病、多難,福無久享,禍患接踵而至的人,他的災禍便是因為殺生,不顧別的生命;或者雖對人命愛惜,對物命卻不愛惜,這樣也要受多病短命之報。

  所以愛護別人則別人亦愛護之,殺害別人則別人亦殺害之。同樣殺害生靈者則生靈亦殺害之 (舊日常有這類因果事例)。只是時代變化,殺雞禽多者,難道忽然有群雞圍攻不成,殺牛羊者被牛羊報復?在現實社會,人少了機會和條件接觸禽鳥與動物,而因果便要變換形式去進行了。這就是沙士、禽流感、瘋牛症、豬縺球菌、孔雀石綠等種種疫癘回報人類事件的真正原由……,在社會上多數人殘忍成風,宰殺物命,罪孽深重時,這種共同業力就要帶來天災瘟疫飢荒,或者刀兵人命,以抵償物命。

  所以眾生現在所遭受的惡果,正是過去所作的惡業;而現在所做的惡業,又會是來世遭遇的惡果。不獨殺生如是,邪淫如是,偷盜如是,貪求如是,妄語亦如是,學習轉識成智的人,要看清因果、明白因果,多行善以消惡業,持戒以不犯惡業,對逆境逆來順受,這就有真智慧了。

乙酉年 修身課程 續談轉識成智

金蘭觀修身講義 —— 續談轉識成智

  人的心識,依照功能分為八個部分。前七識平時活動,第八識儲藏,將眾生歷劫累世的所有資料,深深收存,到另一期生命(來生)開始,即會重現,去支配這一期生命的所有活動,並且因為過去歷劫累世的人我業力關係,帶出曾與其有所牽連的人事,重遇他(他們),或受報(依過去世的善惡而受報)、或回報(依過去世的善惡而回報)。

  所以,眾生一期生命中看起來是偶然遇上的人和發生的事,其實都是眾生過去世的業力所造成,由阿賴耶識從眾生過去的資料中取出、提供,形成人一生的宿命。 龔中成壇主曰:「人皆有命,命運使然,宿命論之說,源於道家。(2005/9/11)只不過,道家在講宿命的同時,亦告訴人們,人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他的宿命。這其中需要改變他的心識(修煉),轉識成智,行善積德,消冤解孽,清除因果,然後才可以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八識如何轉識為智

  八識阿賴耶識儲存眾生過去的資料,所以眾生在一期生命開始的時候,除了他最初來自無極的純真之外,其餘在他生命活動中顯露出來的與眾不同的特性,或者能力、愛好、習慣、行為,往往就是他過去多世累積的特性,當中當然有好有壞,對好的我們要協助培育,壞的就要協助克服。比如有一個小孩,出生後即除了白飯及素菜之外,絕不吃肉,這就顯示他過去世本有持戒茹素的行為,只是不知其他什麼原因現在要到凡間重修,這時候父母和親人明白道理,就不應再強迫其吃肉,而應要支持他、配合他,並在日後慢慢發現他在性格、待人接物等各方面負面的問題,然後施以教育,使他能重建好的習性,來面對他的修行道路,解決他自己的因果。

  又比如小孩喜歡繪畫、音樂、舞蹈,或者其他能力,而且看起來在這些方面很有天份,父母在高興之餘,應該留意引導,不要讓他去胡亂塗畫、歌唱、亂跳,在不分是非對錯的情況下發展他的潛能,以致意識不良的、低級趣味的、庸俗下賤的繪畫題材、歌詞內容、淫穢舞蹈,成為他的主要活動,讓他天天耳濡目染,於是他源自過去世的天份,反成為了他成長的絆腳石,使得他日後善業不曾增加,而惡業更多。

  八識阿賴耶識寄存最多的,就是眾生過去世的業力,表現出來,就是所有的人生際遇、命運順逆、災病疾厄,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因果報應問題。

  修行人要明白人的所有因果,乃過去自己所作的善惡業所成。因此絕不能怨天尤人,一點點的埋怨,不論是對天地、還是對別人,都只是徒增自己的負面因素,絕不會減少所受的報應。這方面, 鍾離師祖十試 呂純陽師尊的故事,可以是我們的一個參考。話說有一天, 師尊獨坐家中,忽見奇形怪狀的鬼怪跑來無數,有些想打他,有些想抓他,更有些要殺他,但 師尊心中全不畏懼。接著又有數十個夜叉,押著一個血肉淋漓的犯人,一邊哭泣一邊對 師尊號叫,說:「我是被你上輩子殺害的,快點還我命來!」 師尊回答說:「殺人填命,有什麼好推辭的呢。」於是自己取刀子、繩索等物出來,準備自殺以償還命債。至此空中忽有人大喝一聲,鬼怪囚犯等全部一下不見,此是 鍾離師祖現身,表明試驗道心的事(後略)。 師尊對鬼怪索命,認為既屬自己所作之因,即慨然接受償命的果,就是這種態度,使他超脫了凡人的心胸,而符合踏入仙班的條件。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業力是極為可怕的,但修行人要明白,既是因果,就得接受,不可怨尤。

  在 釋迦佛祖尚未成佛之前的某一世,迦毗羅閱城一條小村,村裡一個大池,因為天旱水涸,池裡的魚類盡給人取食,最後剩下一條最大的魚,也被烹殺。全村只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魚肉,但在那天敲了大魚頭三下來玩耍。

  後來到 釋迦佛祖的時代,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佛祖同族的女子為妻,生了一個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小時在
佛祖宗族的迦毗羅閱城讀書,一天因為好玩,坐了 佛祖的座位,被人責罵,把他拋下來,懷恨在心。後來他長大做了國王,便領軍來攻打迦毗羅閱城,把城內居民殺盡,那時 佛祖頭痛了三天。所有的弟子當時請 佛祖設法解救, 佛祖說這是定業,難以轉移。 目連尊者(即現在的  地藏王菩薩),用缽攝藏起 佛祖的親族五百人在空中,以為把他們救了,誰知放下來時,已盡化為了血水。後來眾弟子問
佛祖, 佛祖便講述了過去世村民吃魚的事。那時的大魚便是後來的琉璃王,他所帶的軍隊就是當日池裡的魚類,而被殺的迦毗羅閱城居民便是當日吃魚的人, 佛祖本身就是當日的小孩,因為敲了大魚頭三下,所以要受頭痛三天之果報。定業難逃,所以 佛祖親族五百人雖被 目連尊者救出,也難逃性命。(後來琉璃王墮落地獄,冤冤相報,沒有了期。)

  仙佛也不能離脫因果,更何況我們這些凡人。明白上面的道理,我們遇上命運中的不吉際遇,事業、工作、家庭、疾病、人際關係的不如意等等,不僅不應怨尤,更應學會逆來順受,迎上去,經歷它,樂觀地看待它,對任何人都有心懷感恩之心。要知道越是勇敢地面對它,越是誠心懺悔,心中感到自己過去有錯而後悔,對別人處處感激,「苦心笑臉」,當勇敢捱過這些痛苦,即就是 龔壇主所說的「遇難呈祥」局面到來的時候。消弭因果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態度,這就是修行人的「轉識成智」。

守戒對轉識成智的重要性

  修真行道,首要持戒,戒是走上修真之基本。有修真之心,卻連持戒都做不到,這個修真是沒有一點作用的。持戒的修行人,時時處處有吉神護祐,邪魔只有敬畏,不敢妨害;破戒的修行人,邪鬼對他輕賤唾罵,跑到那裡都掃去他的足跡。佛經講以前在罽(音繼)賓國的地方,有一條毒龍時常為禍。當時有五百位羅漢聚在一起,想用修行禪定的神通力驅逐它,總沒法把毒龍趕跑。後來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條龍說了句:「賢善,遠此處去!(朋友,走遠些吧!)」結果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奇怪,便問那僧人用的是什麼神通,他說:「我不以禪定力,不以神通力,只是嚴格遵守戒律。平時把犯一點點的戒,當成嚴重的罪,全然不敢觸犯而已。」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所以持戒的力量是多麼大哩!

  道家持戒的基本戒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三清戒是:清淨身、口、意,是行為、說話、心識的純淨。有了這些戒律,用功去嚴格遵守,我們就能守住心性,不生妄念,念念純淨,心中所想都是善念,惡念一絲不生,念念皆善,又何愁惡業不能消除呢?

思考問題:

1、前七識又可以轉識成智嗎?「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如何轉識成智?

2、六識意識負責思考,將「色、聲、香、味、觸」收集的訊息綜合整理,這當中如何轉識成智?

3、七識末那識最強於我執,你平時發現自己有「我執」嗎?

4、「我執」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除?

5、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會如何?不生嗔恨心,能嗎?

6、在公家的事情上,你能不分冤親憎愛,不分人我上下,處處為公嗎?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