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觀修身講義 —— 談《萃卦》的凝聚與團結之道 |
丙戌年值年卦,乃講凝聚與團結之道: 澤地萃 卦辭: 彖曰: 象曰: 薈萃、集萃、匯聚 【萃。亨】 《萃卦》第四十五,坤下 《序卦傳》云:「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李鼎祚《周易集解》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言物相遇而後聚。」又孔穎達《周易正義》云:「能招民聚物,使民歸而聚己,故名為『萃』也。」這些古人解釋的大意是,世上人事當相遇後,匯聚一堂,形成一股繁榮發展,也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萃』的意思。有了這股力量,自然可以「亨」通,故「萃。亨」也。 相遇而能不能結合匯聚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張良在遇上劉邦之前,曾經遇陳勝、項羽,但未能為陳、項所用,好比一盤散沙,雖遇而未能合,及後遇劉邦,一拍即合,如膠似漆一般團結在一起,創造漢室天下。劉備與孔明相遇前,兵敗流竄,有如喪家之犬,然與孔明相遇後,局面改變,屢挫曹操,終成三分天下之時代。「萃卦」的亨通,是同心同德的力量能夠結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所做成的,群英薈萃,使到百花齊放,欣欣向榮。 以正道感格匯聚人心【王假有廟。利見大人】 ( 致孝享也。聚以正也) 人群相遇,能否聚合,還是會渙散,要看多方面。以一個國家言,國君所堅持的方向是否正道?有沒有延攬人才的誠意?有沒有能容乃大的胸襟?上下之間有沒有嫉妒才能的人從中作梗?人才有沒有被埋沒?上下之情有沒有溝通?…… 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群匯聚結合,皆因有共同的信念和志趣,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偉大的信念和志趣,結合有崇高理想的人。古代賢明的君主,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此保其社稷、守其宗廟,在遇上大事時,到宗廟行致敬禮(守其祭祀)感格神明,作為他的誠信的基本,可以上稟宗祖,下昭臣民,這就是「王假有廟」的意思,也就是用至誠的孝道來辦事,故曰「致孝享也」的精神。如果所作所為對不起列祖列宗,那就會受神明所鄙棄、世人所唾罵了。由此引申,這就是君王的作為必須行正道,以德服人,以理服眾,才能令同心同德的人們匯聚起來,使無數才德兼備的人出現,集合到周圍。行正道才能延攬真正的人才,這是「利見大人」。 我們金蘭觀堅持修真行道的方向,以 龔中成壇主所說「道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至高宗旨、為人生觀」(2001/3/4)的理念感格人群,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使社會上很多人逐漸認同我們,接受我們,願意匯聚金蘭,於是才有目前的發展。因為我們所行的是「性命雙修」的正道,我們講的忠孝之正道、講五倫八德,講三綱五常,講仁義禮智信,一句話就是講道德,這是上合天心,下合人心的,是現在社會最缺乏的,時人不講不提的,但金蘭觀人講,金蘭觀人做了,這是感格匯聚天下群英的重要基礎。我們至誠地努力去做(利有攸往),因為這是符合天意的(順天命也)。 既通上下之情,又堅守原則【順以說(悅)、剛中而應、聚以正也】 易經《萃卦》,可以提示我們金蘭觀人,應該如何努力,發展中興。本卦的卦義,坤為順為眾在下,兌為悅在上,這是在下的順上,在上的悅下,是上下之情交通,有悅而歸聚之象。順是民從,悅則民服,上卦和悅而下卦順從,上下團結聚合在一起。通上下之情是「萃」的「和順」,還有堅守原則是「萃」的「剛中」。
因為上下相通,乃建基於對正道的堅持,如果我們不堅持正道,那就失去匯聚的意義了。比如在社會普遍不講忠孝的情況下,於是不敢對人講忠孝,或者認為老土過時;在道教精神被嚴重歪曲,道家形象參差不齊的社會氛圍下,我們不敢宏揚正道,講正確的道理;在三皈五戒的原則被其他壇堂所忽視下,我們有些道門中人也有自己不講三皈五戒了。這樣失去對正道的堅持,最後是向道者的失望;離開原則,最後也不會聚合同心同德的人才,這是必須注意的。「萃卦」彖辭所謂「聚以正也」,就是必須以正道來團結人群的意思。有人認為對正道的堅持是一種固執、執著,殊不知在離亂的社會環境,不能執著於正道,就會正邪不分,正道不能宏揚,也就離道日遠,歷史上所有的忠臣孝子莫不執著於三綱五常、九美八德,這應該是擇善固執吧。 萃卦 防範不測,兩手準備【除戎器。戒不虞】 萃卦有一個危機,因為匯聚則人事眾多,人多則秩序易亂,亦會良莠不齊,俗稱龍蛇混雜,發展下去,如不注意,可能未必會是好事。這是易經的精神,教人任何時候要看到事情的兩面性,有可能好,也有變壞的可能,不是給我們一個絕對的答案,只有作好兩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對危機要有制約的準備,才可以力爭最好的結果。所以萃卦講的既是聚,也是約束的道理。 象辭教人法天道行人道,是易經辭句中最重要的。萃卦的象辭是「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戎,兵也,戎器,解作兵器。除戎器在這裡作修理、整治兵器的解釋。「戒不虞」在這裡作防範不測的意思。 萃卦上兌為澤,下坤為地,有「澤上於地」之象。澤既上於地,則就會有水聚集,但水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滿盈而高出地面,這就隨時有沖決堤壩的危險,所謂水滿則溢,潰決而莫能御。君子觀此卦象,就領悟到世上事物,禍福相因的道理,草木暢茂,人民聚集,本是好事,但也難免有害群之馬、奸邪分子,混跡其間,伺機作亂,所以要修治戎器,做到有備無患,以防意外,這樣居安思危,才可以保持長久和發展。 最後,人團結聚合則發展興旺,人分裂離散則衰敗,看薈萃的情形,未來便可預期,故此「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