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年 修身課程 有為無為上法船

 

修身講義 —— 有為無為上法船

  世上讀書求學,都是先從幼學啟蒙(幼兒園幼稚園),進而小學、中學、大學以至專門學術機構循序向上,漸達高深的地步,很少有直接跳過中間的過程,而由初學或小學即踏上大學或者專門學府的,就算給你這樣,你也學不會學不懂。

  但是在我們修道學佛,卻可以有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小學生可以學大學的課程,或者甚至說凡夫俗子可以學神仙菩薩的課程,就只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而已。

  就以今年開乩以來,由 輔法天尊李道明師尊孚佑帝君呂純陽師尊救世大士三位聖尊,與及正副兩位壇主所降的乩文,多次向我們講「見相非相」、講「過去心、現在心、將來心不可得」、講「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上均是寫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這部佛學至高心法的經典中的要義)、講「四弘願(又稱四弘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等,這些其實都是學佛修道的高級課程,但我們無須擔心顧慮自己可以不可以做到,或者經過什麼過程才能做到,因為如果我們能夠下決心去努力,有朝一日進入高深的境界,並不是難以做到的事。一如多位仙佛鼓勵我們所說:「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堅」,也就是說轉凡成聖是有可能的!

沒底法船能渡海(忘我)

  上壇乩文的第一句,即司馬頭陀副壇主降壇詩的首句:「道在堅心苦志行」,正是解答上面能否達到那種境界的答案!我們有幸來到金蘭觀這難得的修真道場,可以想想是否要立下「堅心苦志」的決心和作出努力, 龔壇主又說:「長生有術欲相傳,正信毅力意志專」。這裡「堅心苦志」、「毅力意志」正是關鍵,雖然並非易的事,但不這樣做,又如何可以成功呢?

  金蘭觀雖然簡樸,但在這裡實有很多難得的、與仙佛相通、獲得教導接引、加持護祐的機會,更提供修真的捷徑,使我們普通的凡夫,如果願意下決心,便像小學程度的學生越級直達大學課程一樣,能夠學得高深的修真法門。故此上壇 救世大士在乩文中特意作出的暗示,「何須遠慕見蓮台」,勸勉一些欲向外求道的朋友,不需羨慕他處及向外他求,因為金蘭觀自有精彩。

沒底法船

  唐僧師徒往前走了五、六里,看見一條大江,波浪翻滾,約有八、九里濶,既沒有人,也沒有船,唐僧又驚又愁。悟空見遠處有座橋,就拉師父過去,卻原來是根獨木所造之橋,橋邊的匾上寫著:“凌雲渡”三個字。

  唐僧心驚膽戰,要另找路。悟空見師父和師弟都不敢過,就跳上獨木橋,搖搖擺擺跑了過去,高叫道:“過來﹗”可是師父、師弟仍不敢過,八戒更害怕得趴在地上說:“太滑了,我過不去。”

  這時,忽然看見一個人撐了條船過來了,叫道:「上渡,上渡。」唐僧大喜。豈知船到岸邊,唐僧師徒才發現這是艘無底船。悟空火眼金睛,認出撐船的是接引佛,但沒有說出。唐僧害怕,不敢上船,接引佛說:“船雖然沒有底,古往今來都能普渡眾生。”

  唐僧還在懷疑,悟空趁他不注意,把他往船上一推。唐僧站不穩,跌進了水裡,接引佛即一把將他拉到船上。這時,悟空已經把八戒、沙僧和白馬都拉到船上了。唐僧還邊抖衣服邊埋怨悟空,而接引佛已輕輕一撐,船飛快地駛向對岸。

  船到江心,上游忽然漂下一具死屍。唐僧見了大吃一驚,悟空、八戒和沙僧都指著屍體說:“師父別怕,那是你﹗”原來唐僧至此已經脫了凡胎,不一會兒,船過了凌雲渡,師徒上岸後,悟空才告訴唐僧剛才那人是接引佛。……

     救世大士又講述修真功夫其實至簡,最重要的是要「(但)把菩薩心地栽」,當達到「悟透真空無一物」的境界,「此身便是大如來」了!那麼到底怎樣才是「真空無一物」呢?或者我們可以借 救世大士乩文中所說:「有為無為上法船」的「沒底法船」來作參考。

  「沒底法船」是《西遊記》小說中第九十八回中,渡唐僧四師徒脫去凡胎,登上彼岸、取得真經的關鍵。它暗示我們要沒有了「我」,放下個人的執著,不計較個人得失,達到忘我而至完全無我的境界,表現在群體則服從群體,在天地則隨順天地,一心奉公,沒有個人,這就是之前多次乩文中所述的「我相即是非相」、「了卻三心四相」的要義。我們在金蘭觀或者其他任何一個道場,假如能夠一心為道、一心為公,放下「我執、我見、我慢、我痴、我愛」,惟獨沒有自己,便是修身言行舉止的「真空無一物」,正如呂純陽師尊說:「忘記自己,是謂無我相;人相即是非相;眾生相亦復如是」了!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龔中成壇主上壇更引用《金剛經》中名句鼓勵我們:「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裡「發菩提心」是我們修真學道的關鍵,我們修真為什麼?學道為什麼?我們來金蘭觀為什麼?有什麼所得?有什麼利益?……我們不時在這些問題上受到困擾,影響我們的修行。

  究竟我們為了什麼?

  在上月我們金蘭觀一次聚會當中,有一位乩部的女成員,言談中講到道真道長給了她很好的示範和榜樣,最後她發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

  「我要做神仙!」

  是的,來到金蘭觀,就是要修煉成道、成仙成佛,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如果在這裡爭名取利、要獲得什麼人間好處和著數,與其他人勾心鬥角,不但沒有可能,而且又有什麼意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文字上的翻譯,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而簡單明白些,就是發心要成仙成佛,要想做神仙,這樣一種覺悟的心,這樣一個崇高的目標!而這「菩提心」更是包含這樣的宏大無比的弘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乙未年 修身課程 益中用損談《益卦》

 

修身講義 —— 益中用損談《益卦》

  乙未年值年卦為易經第四十二卦「風雷益」。益這個字,按《說文》的解釋是饒,即富饒、有餘的意思。在古文字的考究,當是水有多了,在器皿上滿溢出來,所以皿字上是一個高出的水字,代表坎水,這是以水的滿溢來表示有餘和增益。

卦辭: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震下 巽上)

  益卦的組成是震下巽上,下卦的震主動,同時由於震卦的形狀好像舟船,它的動便有前往行進的含義;而上卦的巽為風,象徵風從天來,給予助力,舟船的行進獲得風的送行,便有順利前往的含義。所以益卦卦辭說:「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有攸往是利於前往而且能有所作為;至於大川在易經中常是危險和困難的代表,利涉大川顯示縱然有大川阻隔,亦能順利渡過。

  《易經‧繫辭下》對益卦有如下的解讀,「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斵 (音琢,砍削之義) 木為耜 (音字,農具:犁頭),揉木為耒 (音磊,犁柄),耒耨 (音扭,耕種) 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這是說古聖人神農氏治世的時候,通過卦象的道理,製作出耒耜(音磊字,上古時代的翻土工具,後世作為各種農具的總稱) 這種器物,教世人使用,而有益於天下人民。因為巽卦五行為木,象徵木柄的上端,中爻是坤,表示地,震卦五行亦為木,意義為動,以一陽在坤土之下,象徵犁頭插入地裡,把泥土翻動上來。

彖辭:益,損上益下,民說旡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旡疆。天施地生,其益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易經的道理,萬事都是相對的,沒有一樣是絕對的。世事有得必有失,有福必有禍。益的反面是損,損了這一邊,就益了那一邊,問題是誰受益,而誰受損?

  益卦以下面的震有所動,而上面的巽便作出順從,上面的順從則使下面受益,這便是損了上而利益了下,故曰「損上益下」;下為民眾,得到上的順從而獲益,自感歡欣,故「民說音悅 無疆」,也就是無限歡喜。

  上面受損的九五陽爻,代表君主,能夠作出巽順的舉動,屈降尊貴而下裨益於民眾(坤卦為民),這種「自上下下」,是君道光大的美德,故「其道大光」。有了這樣的美德,必為全民所歡慶,獲人民支持,這還有什麼事的進行不能順利?有什麼事要行而行不通呢?所以說「利有攸往」了。而在上的君主正是以中正不偏、胸襟廣闊的美德,順從民眾,不計較自己受到損失,這是令人慶幸的獲得成功的原因,所謂「中正有慶」。

  渡涉大川要用舟船,舟船由樹木所製,為土地所給予。有了舟船,又賴水流風向的輔助,巽為風,此是上天所給予的。益卦正是天時地利,要有的條件都具有了,故「利涉大川」,震為舟船,巽為風順,上下皆木,所以說「木道乃行」。在益卦的行進動作之中,能夠始終以順從為原則,而不是恃高位而驕恣抗拒順從,那就能不斷獲得進步。這就是「益動而巽,日進無疆」的解讀。

  自上下下,一如天之廣施陽德於地,地受天氣而生長萬物,天之施惠,地便獲益,所言「天施地生,其益旡方」,指這種上面的施予令下面獲益的情況,在廣義來說可以是沒有止境的。但在狹義來說,這裡便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凡益之道」,必須「與時偕行」,所謂施予,必須在有所需要,土地亢旱,天降甘霖,便皆大歡喜,但雨水已足,天仍然下,則成為淫雨了;進行救濟措施,在於民眾有困難需要,但無限境的賑濟,便會助長懶惰閒散,勤勞的人荒廢業務了。所以時機和是否真正需要,是最為關鍵。王弼注解益卦提出,「滿而益之,害之道也。」滿溢了的時候仍去益他,其實是害了他啊!故表面獲益,實際可能是受損;表面上受損,可以是得益,《道德經》四十二章說:「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益與損只是一體兩面而已。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象辭是孔夫子對易卦的學習心得,教我們法天地之道而行人道,他從獲益必須減損,提出損與益是相通的,要明白「遷善改過」便是「風雷」的道理。道祖更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即學道修道上的增益,其實必須由損去妄念和執著去達到。只有去除不善(損),然後才能夠增益(益),而達於至善。

  要知道,人從無始劫以來,以至現世,千生萬死,其實積下了無數惡業,因而使我們繼續輪迴。真正想學道修道,如果不能拔除這輪迴種子,一切只是空話。所以在道門來說,我們增益道心,就必須損去妄心;我們增益正氣,就必須損去邪氣;我們增益善念,就必須去除惡念;我們增益生命正能量,就必須拒絕負能量。

  這就是修真中的「益中用損」的道理,「損」是下決心消滅歷劫輪迴種子,下決心去除執著妄念、貪瞋痴三毒,實行三皈五戒,通過「損」來獲得真「益」。所以象辭說「君子」明白在損中獲益的道理,「見善」就會向善處靠近(遷),發現「有過」就會改正(則改),那善就會愈積愈多,真正獲「」。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