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 修真課程 齊學(八品仙經) (十一) (道亨)

 

 

齊學《八品仙經》(十一)

誠悌導引品第三  (四)

  儒所以行,釋所以寂,伭所以存。寂者,寂於生老病苦死,指幻寂也;行者,行仁義禮智信,指行政也;存者,存金木水火土,存乎神也。生老病苦死以寂之,仁義禮智信以行之,金木水火土以存之。物生於土而喪於土,人生於氣而喪於氣。能淨土,能養氣,伭可參矣!」

【儒家提倡「行」,釋家追求「寂」,道家講求「存」。寂,是寂在生老病苦死之中,是幻想上的寂靜;行,是行仁義禮智信,是行為和政策的實踐;存,存在於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存在於精神之中。在生老病苦死之中保持寂靜,使行為符合仁義禮智信,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存在。物生於泥土,而死於泥土之中;人生於空氣中,而死於空氣之中。能夠令環境土壤潔淨,能夠養氣,便可以參道了。】

即說偈曰:

大哉伭真1 水火相勻 以情歸性 非者貪瞋 虛無妙道 配合天心
此天心者 非血肉心 2一以真 勿二以傾 由誠而入 由默而成
相非有靈 靈於寸誠        

【立即說偈語說:
偉大玄妙的純真啊!水火互相配合調勻,情回歸於性,沒有貪念和瞋怒。在虛無玄妙的真道境界之中,配合天心。這個天心,不是血肉的心,是完全的純真。不要用真以外的第二種東西來令它出現傾側。要進入這個境界,必須要真心誠意,由沉默而達成。沒有其他靈性可以輔助你,靈驗在於你自己的寸寸真誠。】

以誠格 非以財臨  守道諸子 先修汝心 勿肆高傲 勿著頑空
戒暴戒怒 積德積仁 勸孝於親 勸忠於君 勸信於友 勸和於鄰
勸慈於物 勸恤於貧        

【我(呂純陽仙師)是以真誠來令你們明白修道的道理的,我不是來施財的。守道的各位壇人,你們要先修你們的心性,不要任意對人高傲;不要執著頑固於不實際虛空的東西;要戒粗暴,要戒瞋怒;要積善德,要積仁愛。勸人要孝順父母宗親,勸人要忠於國家,勸人對朋友要守信用,勸人要和睦鄰居,勸人要慈愛珍惜一切物件,勸人要體恤貧人。

莫誇己勝 莫滅他人 富亦無根 何須自矜 貧豈常貧 何須怨瞋
貧不求諂 富不驕矜 善善惡惡 報應昭明 汝若修善 子孫旺興
汝若作惡 後代凋零 恤孤憐老 戒殺放生 日積月累 必獲修功
三元3保舉 萬聖4助成 他年行滿 拔宅超昇」    

【你們不要誇耀自己勝過他人,也不要打擊他人。富貴是無根的,沒有必要自恃富貴而自視高人一等;貧窮亦不是永久的,沒有必要因為貧窮而生怨恨心。貧窮時,不向人諂媚;富貴時,不驕傲待慢他人。善待善人善行,厭惡惡人惡行。 報應是明顯的,你們如果努力行善,子孫便會興旺,如果作惡,後代便會凋零。如果能夠體恤孤兒寡婦,憐憫老弱的人,戒殺放生,日積月累,必定會獲得修成的功果,得到上中下三元帝君向天保舉,獲得很多仙真佛聖幫助你們修成 。他年修行功果圓滿,整個家宅的人都會獲得薦拔超昇的。】

宣偈畢。會中有二十人,同聲稱贊,稽首法壇,謝禮天真,悉心信受,願體 仙師寶經,誓行平等,除三毒、遠六塵,淨心明性,宏誓 前。時有慶雲和靄,仙樂敷空,白鶴飛翔,丹霞映室。大眾作禮, 敬肅而退。

呂純陽仙師宣告偈語完畢。會中有二十人,同聲稱贊 呂仙師,並且稽首叩伏在 呂仙師法壇前,全心全意信服並接受 呂仙師的教誨。他們願意身體力行 呂仙師寶經的內容,決心從今待人平等,屏除貪嗔癡三毒、遠離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純淨內心以達至真性圓明的境界。大家即時在 呂仙師法壇前發宏誓。這時,天上出現慶雲和靄氣,空中充滿仙樂聲,有白鶴飛翔,有紅霞映照室內。大眾向 呂純陽仙師法壇行禮,恭敬嚴肅地退下。】

poshorsa.gif (600×10)

1 真:呂純陽仙師在<五行端孝品第二>中曾說:「所謂『真』者,虛心絕慮,保氣養精,應物而不存於物,養虛而體於虛空,情意了然。厥修元始,六關嚴守,一息恒存,氣神不竭,神氣相溶。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中。神氣孚合,關捩開通。」

2 厥:盡全力。 :盡全力。

3 三元: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4 萬聖:很多仙真佛聖。

 

 

 

 

戊戌年 修真課程 齊學(八品仙經) (十) (道亨)

 

 

齊學《八品仙經》(十)

誠悌導引品第三  (三)

故 太上曰:『見小曰明,守柔曰剛。用其剛而復其明,無遺身殃。』夫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皐陶1稱舜,御眾以寬2;仲虺3贊湯,克寬克仁。若矜4然無乖戾,群然無阿比,躬自厚而薄責人,斯近道矣!故聖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嘉善以矜不能,至道斯凝,柔於遠人,天下歸仁,以贊天地化育,而參三才。

【所以 太上道祖說:『 能體察微小變化的,稱為「明」; 能堅守着柔弱的狀態的,稱為「剛」。能夠用他的「剛」來恢復他的「明」的人,自身便不會遺留災殃了。 』因為沒有刻意作為,所以沒有失敗;因為沒有執着,所以沒有失去。 皐陶稱贊,能夠用寬大的態度去駕禦百姓;仲虺稱贊商湯,對人寛厚仁愛。如果能夠自重而沒有戾氣,合群但不與人比較爭鬥,嚴格反省自己,儘量寛恕他人,這樣便接近道了!所以聖人以道來修身,以仁愛來修道,嘉獎做得好的人,憐惜能力差的人,道行高的人都凝聚到他的身邊來了,對離道較遠的人態度温柔,這樣,天下人心都歸向仁愛,都贊美天地化育,因而都參敬天人地三才了。】

今學伭者,外丹搬弄四黃5,內丹止於功坐。不思五金6非八石7之母,幻身非先天之道,所以燕不生鳳,狐不乳馬,以幻身作養,以砒磠8行持,非真父母。氣不相接,神不相投,安能煉外而養內也!夫六魔9滅而六通10存,三尸11斬而三光現,不離乎身,非著於身。今悟參者,以為坐得,夜坐日臥,何以煉形?十二時中,行而勿失。以神馭氣,以氣運精,精不役形,不於情生,情不動移,精不溺崩。精非有生,因情而生,以精合氣,和翕天真。天真非真,真以強名。懷人我念,豈為道心!

【今天學道學的人,他們煉外丹,就是在搬弄四黃等藥物;煉內丹,又只在於靜坐功夫。他們不想想:五金並不是由八石而來,幻身並不是先天之道,所以燕子不會生鳳凰,狐狸不會哺育乳馬,以身體的幻覺作為修養內丹,以砒霜和磠砂來行持,不是真父母(不會有結果的)。氣不相接,神不相投,怎麼能夠煉外丹而養內丹呢!其實,只要六魔滅,六神通便存在了;斬盡三尸邪念,三田自然現出光茫。修持,不能離開身體,但又不要執著於身體。現在悟參的人,以為靜坐可以得道,便夜坐日臥,這樣又怎麼能夠鍛煉好身體呢?在一天十二個時辰中,都要勤奮修行,都不能有所失悟。要以神來駕馭氣,以氣來運化精。不能讓精來控制身體,不要在動情時生精。情不動移,精便不會溺崩了(要注意艮卦保陽)。精,不是隨便會產生的,它是因情而生的。能夠以精合氣(呼吸配合),就能進入天真的狀態了。天真,並不是真的真,只是勉強稱它做真吧。如果懷中有人而產生念頭,又怎會是道心呢!(要坐懷不亂)】

行道之士,體天地心, 曰儒曰釋曰道,三教非離於心:儒以謙和,釋以忍辱,伭以致柔。『精氣神』非柔莫得,『戒定慧』非忍莫守,『仁義德』非和莫涵,柔忍和厥中12乃成。中者性也,性本乎善。進乎陽火,以情伏性;退乎陰符,以性歸情。所謂性者,木也、汞也、神也、火也、龍也、蛇也;所云情者,金也、鉛也、精也、水也、虎也、龜也。皆譬語也。

【行道的人,能體察天地心。 說儒說釋說道,三教道理都離不開「心」:儒家主張謙和,釋(佛)家主張忍辱,道家主張致柔。不達致柔,不可以令『精氣神』合一;不忍辱,守不住『戒定慧』;不和氣,不能有『仁義德』的內涵。柔順、忍辱、和氣,便能達至完全不偏不倚的「中」的境界了。中即是性,人性的根本是善。進陽火時,是令情伏歸於善的靈性當中;退陰符時,是令靈性返回情的甦醒狀態。表示性的說法很多:木、汞、神、火、龍、蛇都是;表示情的說法也很多:金、鉛、精、水、虎、龜都是。全部都是用作比喻的詞語。】

神運精,則精化氣;以金尅木,則木成材。驅龍就虎,龍虎交歡,以心伏身,心身翕泰。以情歸性,情性和溶;以鉛歸汞,汞鉛膠漆;以龜絡蛇,龜蛇盤旋。非口口傳,皆強猜也!

【用神來運化精,那麼精便能轉化為氣;以金(情)尅制木(性),那麼木(性)可以成材;驅龍就虎,龍(陽性)虎(陰情)相交;以心性降伏身體,便心身和合康泰了。令情回歸於性,便情性和溶了;令鉛回歸汞,汞鉛膠漆;以龜絡蛇,龜蛇盤旋體內。如果不是口口相傳,那就只能勉強猜測了!】

 

poshorsa.gif (600×10)

1 皋陶: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

2 御眾以寬:出自《尚書》的《大禹謨》。大臣皋陶贊舜帝的話:「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

3 仲虺:是商湯時候的賢相,與伊尹一起輔佐商王。虺:音毁,即蜥蝪。

4 矜:感覺良好;憐惜珍重。

5 四黃:中藥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合稱四黃。

6 五金:金屬統稱,一般指金銀銅鐵錫。

7 八石:一般指硃砂、雄黃、雌黃、空青、雲母、硫黃、戎鹽、硝石八種石料。

8 砒磠:砒霜和磠砂,都是含毒性藥物。

9 六魔:由眼、耳、鼻、舌、身、意所產,妨礙人修持的魔,即色、聲、香、味、觸、法。

10 六通:六種神通境界,包括神足通(如意自在)、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煩惱)盡通。

11 三尸:人身有三尸神,上尸神在人的上元,能叫人胡思亂想。中尸神在中元,叫人好吃、做壞事。下尸神在下元,叫人好色、好貪、好殺。

12 厥中:出自《尚書•大禹謨》,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指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