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十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十

(續上)氣若散漫不足,則不能為神所用。精能生炁,炁能生神,炁若散漫,當以腎精補固之,即以神兼守陰蹻,煉精化炁。

中 黃 的 解 釋

  有很多初修者對”中黃”老是弄不清楚,產生疑惑。中者:心之下、腎之上,身之正中,約為胃部。黃者:五行之土,色黃,為中央不動之處。在平常活動時而論之,中黃在人身之正中處。道曰中黃,佛曰”緣中”。以穴位而言之,則在心窩”鳩尾”穴與肚臍”神闕”穴之中間,約為”中脘”穴之內;到了這裏,一般初修者也很易明白,不致弄錯。但在修真的內景而言之,煉就中黃卻是精氣居中互相凝結定神不動的狀態。初修者往往執著,計較位置,譬如在修真時,神火下炤鼻準、丹田、陰蹻或湧泉穴等竅穴,總得有個竅穴、宮位,或是觀照方向。偏偏煉中黃就是身神合一、定神不動的法門,不能計較位置,一有炤照之心,甚至只是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中黃,已是神動氣動,不在中黃。譬如靜定之後,已入無人無我之境,一想自己是不是無人無我之時,已是有分別計較之心,怎算無人無我?

中 黃 與 黃 庭

  中黃是人身之”中穴”,後天返先天的路向,對著路向,只管行去,從後天返先天。譬如修真入靜之初:眼觀鼻,鼻觀心 心念,心觀丹田,只是定神觀去,連成一串,定箇準則便默然忘我,若非心動神亂,則不須重覆定位也。如泥水匠用墨線作準繩一般,定好平水便依此做上去,不只管把墨線看也。
“黃庭”則是中黃的晉境,到達先天的境界,精氣神合,炁結丹凝,身心若一,神氣寂然,情思不動,祥和安定,杳杳冥冥,恍恍惚惚,遍體金黃光,如身處光膜之中而不知有身,乃溫養及哺育元神的宮位。
  【五篇靈文.溫養章第五】中有云:『神守黃房
即黃庭宮,金胎自成。黃房乃乾 乾宮之下、坤 坤宮之上,規中 溫養藏伏 之妙,十二時中,念茲在茲,含光藏耀,行住坐臥,綿綿若存,如雞抱卵,如龍養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炁刻刻相合,漸漸相化,但安神息,不運火而火自運,百日功靈,十月胎圓,陰魄自化,陽神出現。千日之後,溫養火足,剝盡群陰,體變純陽,嬰兒現象,身外有身……』,可見黃庭之重要,乃煉丹了手之處。

眼 為 神 竅 , 耳 為 精 竅 , 口 為 氣 竅

  眼為神之竅,以目導神,乃用神之機括,其用可以變化無窮:欲凝神內照之時,可以近觀,如閉目內視山根;欲心意靜定則可觀空;欲坎離 水火 相交,則可以神火下炤丹田;甚至任何方向、位置-上下前中之竅穴,皆無所不達,聚散自如。
腎開竅於耳,腎為精府,故耳為精竅。以耳之聽覺、專注,導引精之聚散,猶如目之導神。耳可以補眼之不足,人身有一些位置,因習慣的關係,難以雙目觀照,如坭丸、後腦、脊柱、陽蹻以至長強穴等等,尤以眼後的關竅、向後的聚散,若得覺注之輔助,精神之聚散升降,可以自如。神為火,精為水,【內修篇
第四章.內丹之運用】有云:『人之入世也,賴魄以存形,人之出世也,憑精以無形。

(未完,待續……)

 

 

 

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九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九

定心之要

  修真下手要“先靜而後定”,在煉神的過程中,亦是重要--靜者:靜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定者:由定心、定神、定息 (神定自然進入真息)。 呂純陽師尊有言:『欲聞至道,以而入,以而守,以為用… (丙子年五月廿九日乩文) 賜示修真時欲聞知(探求)至道 金丹大道的精要,須以“誠”而開始、而進入;誠者-誠心誠意,以真誠、坦誠之心向道,意1向精純單一,信念堅定,無傲慢之心,無猶疑之心,無後顧之心,無計較之心,乃定心之至要。都市修仕,大部份時間處於聲色貨利的環境之中,外緣繁多,內修之時若不以誠向道,來收攝煩亂之心,必然心意動盪,雜想紛紛。

  龔壇主云:『 (修真)大道之本本源,本於至靜,至靜之原 由來、開始,原於至誠,至誠之驗 應驗,驗於自明(實踐驗証,自知之明 對至誠的明白),由明而覺 產生感覺、覺知,由覺而悟,領悟大道。』 (辛巳年五月廿五日乩文)

  在修真的過程之中,冥杳恍惚,凡日間專注的事情,或內心牽掛的事緣,常於此際不經意地迴繞,侵擾靜定,此乃有所而致,故須以“默”守之。默者-沉默、靜默、木訥,默然不語,默不對應,對於任何的侵擾,我皆守之以默,一切煩惱妄想,頃刻自滅…。

煉神之要

  記得在一九九七年七月六日 丁丑年六月初二日, 呂純陽師尊臨壇賜示修煉陽神之法,與壇生及善信修真一刻之後,再次指引我的修真路向,這樣寫道:『二玉功日深,帶領眾修真,吾言須謹記,霹靂煉陽神…』,而且當天降壇詩的末後二句是:「明向中黃路,霹靂煉陽神」。使我清楚明白先前 九六年七月七日所指的“二關”,就是在中黃之聖竅,來修煉陽神。兩星期之後, 李道明師尊臨壇,便以煉元神為主題,其中對煉神的精要,賜示如下:

人身變幻,風雲起落,以心制身,使幻不覺
註:指人身之狀態及事緣,起落變幻無常,身體障礙重重,精結時常纏繞,須以誠心、道心制伏身體,排除種種的障礎;一切生滅無常的虛假幻象,皆使之不覺。

心念意動,以神串之
註:修真的時候,若心念意動,即以神內觀之覺照,即先天靈性之心,來對著後天心念意動之凡心,兩中心一對,連成一串,能將心念意動制伏。

神炁分離,以炁禽之
註:神得炁如火得木以明,神炁分離則神昏,神炁欲散之時,我即下炤丹田,生下丹之陽氣以禽 禽者擒也,即以炁留神靈性之覺照,如煮食之爐火將滅,當以加添氣體燃料,來保持爐火之生。以炁禽神,即邵夫子所謂“乾遇巽時觀月窟”是也。

炁若散漫,以精固之
註:氣若散漫不足,則不為神所用。精能生炁,炁能生神,炁若散漫,當以腎精補固之。

(未完,待續……)


1心與意之分別--魂有執於事緣,運而為“神”,神屬先天靈性之活動,及後神役氣,氣馭精,驅動身體機能之運化,成為後天心念的活動,意在心念活動的過程之中產生。心屬火,變化莫測,沒有固定事緣,不知其終始,不知其邊際;意則不同,意屬土,是心念活動後的結果或一些決定,比較固定。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