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十三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十三

魂魄統一

  修真之士,洞悉天地的道理,通曉陰陽的變化,外則立功行善,奉行九美八德;內則修煉精氣神,性命雙修。內修者初煉靜定;次而匹配陰陽,令水火升降、氣液暢旺;再而煉習聚散水火,燒煉丹藥於下田;下丹元鞏固者,則可煉神於中黃……

  常人以心識為主使,心識掩蓋本性以魄剋魂,事事唯物,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修真放棄心識,直煉人性之根本,煉魂御魄 精氣。但須留意切勿「執著於法」,若每每以心為主使,執著於修煉法門,仍是以魄拘魂。譬如煉靜者,只知空靜,強烈抑制一切精神活動;煉下丹者,只知追求丹田發熱,將心意都集中在燒煉上,執於一法,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未能達到魂魄之和諧統一。精修者知靈性為根本,知精氣晦明有時,安於任何景況,不生追求之心,不加妄意,故能寂滅隨順,返歸真如,所以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龔中成祖師有言:『不執一法,能生萬法』是其故也。

應合天地四時

  天地陰陽有一年的週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日月陰陽有一月的循環,弦上下弦,即初八及二十三 月圓 三十 初一;地球自轉有一日的變化,子午卯酉;還有潮水一日兩次的漲落。修真如能應合天地日月,則得天地日月之助,有同步相助的效應,反之則事倍而功半。丹經有云:『上觀日月辰,下察地形流,中稽於人心,參合考三才。』,如何才能應合天地日月之陰陽變化?

  先討論一年之陰陽變化:譬如今天(農曆十月十一日) 在立冬、小雪以後,大雪之前,天地陽氣索滅,萬物潛藏,直至冬至;冬至陰氣已極,一陽始生。故在此之時,易於斂氣藏精,靈性蟄 音直 伏,直待一陽之初生,只要身心收斂,無須任何之做作,似蛇、蛙之冬眠,能將生命節律減慢,歸根寂靜。

3.3 Me1.gif (208×221)  冬至通常在陽曆12月22日至23日中的某個時辰,此日(在北半球) 黑夜最長,白晝最短,在卦為[],民間有商旅不行的習俗。【後漢書】有記載云:”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一陽潛動,應在下丹田,此時宜涵養初陽,潛龍勿用,不可鼓風橐籥,有傷初陽,若冬不養陽,春[]難啟。養陽之法如雞之抱卵,只可微微用神觀照丹田,似有若無,只宜文火,不可武煉。(未完)

3.3 Me2.gif (320×174)

 

 

 

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十一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十一

(續上)譬如耳可以集中向一點覺聽,也可以將覺聽申展向無限穹蒼,甚至聽之於無,覺之於無。神為火,精為水,水可以濟火,精可以濟神。眼為神竅,眼可以內觀凝神,耳為精竅,耳可以令覺合神,若耳覺之於無限穹蒼,則神合於漠;若耳覺之於無,則神合於無。故所以【內修篇第四章.內丹之運用】有云:『人之入世也,賴魄以存形,人之出世也,憑精以無形。』。

口 為 氣 竅

1舐者:舌抵上顎、門牙,即搭鵲橋,而真津始生,化為甘露神水,以伏離中之火。

2撮者:齒牙上下緊緊相黏,口唇上下,緊緊相抱,務使內想不出,外想不入,神依於息,息依於神,神氣打成一片,兩兩不分也。

[口]主[氣]之升降浮沉,以口之唇、舌、牙、口腔及上下顎之“

1 音徙 2”,控制舐撮之 [鬆]與[緊]來令氣機升降。口部放鬆有利氣液下行;而口部緊撮除了可以集中精神,更可招攝真炁於重樓,朝於上田而轉化, 李道明師尊有降壇詩曰:『十二重樓蟬殼脫,屏山金谷轉微波 戊寅年七月卅日』又曰:『但得重樓蟬脫殼,始知靈谷轉輕波 辛巳年八月廿一日』。當“先天一炁”受招攝於十二重樓 喉嚨十二節 之時,喉腔之內振盪不已,其炁浩然,仿似夏蟬振翼而鳴,我即先行培養其炁,再以緊撮之法,引導內炁巡行沖脈 中脈,上行轉化;相反,若炁煉中田,則放鬆舐撮,吞炁下入中黃。

世有 觀音大士“六字大明咒”,以唸[唵嗎呢叭3.1 Me6.gif (20×20)吽]六音,產生不同之音頻,與體內不同之部位產生共振,若連續唸誦,能令內氣轉動。

龍 虎 相 交

[龍虎相交]是丹道的名詞,是修真時常用之法門,以[龍]來比喻人之[魂],以[虎]來比喻人之[魄],龍虎相交即魂魄相交。魂是人的靈性,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不滅,生生輪迴的種子,但常人卻不知此,往往只以凡軀為“我”,顛倒錯認;而魄是人身的“精氣”,甚至引申至精氣在體內所產生的作用,例如感覺、身體運作、控制能力等等。在修真而言,魂魄相交是以人身的靈性中最高層的部份(魂),與身命中最精華的部份(魄),相互交合,有如滿月的時候,日光與月體交會的情況。 呂純陽師尊於【前八品仙經.氣合伭元品第七】有云:『精受於修煉性命所致,聚而靈者曰魄, 日光以附月,譬之於人,以魂育 培育魄;氣受於陽,散而神者曰魂,如月質受日 日光,譬之於人,以魄檢 檢制、約束 魂。

靈性的演化大致可分為“魂、神、心、意”四個層次,所謂運生,神動生,心判生。心與意之別在第九篇已有說明,神與心之別在第三篇也已提及,不再贅述。魂神心意皆有識,層次愈低,愈受後天環境、身體、智識所影響,好像水愈深,愈難接觸到陽光一樣。有時魂之所欲,由先天演化至後天,因受後天環境、身體、智識所影響,後天心意之決定,往往與魂之所欲背道而馳!人人皆知自已的意,煉過靜坐的修仕,或有根器的人,能在稍高的層次,察覺自己心思的活動,(未完,待續……)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