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三十三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三十三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修真之士,放開身心,虛寂無為,清清靜靜,杳杳冥冥,道自然來,居於身中,真炁自生,玄機默運,抽鉛添汞,河車逆轉,元神修煉,性命還元。道法在世間,只在世間覺,道無形無影,沒有人能看得見、叫得出,不可以語言名稱交待清楚。聚合精氣神所煉就的先天之樸一黍之珠,可能只有一竅穴那麼小,但已是身心靈的精萃、靈性的集神點、先天炁之中心,一身精氣、四肢百骸之所依仰,不敢以之為臣下。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在修真來說,侯王就等於人身的心;蓋心能使役精氣,如侯王能權掌萬物。心若能契道,空虛順隨,安靜平伏,完全不障礙先天之樸的形成,並能守於該狀態,一身精氣百骸將自然賓服:從後天五行出偏、炎衰不均的狀態,歸返五行平行、臟腑調和狀態,進而歸返真炁氤氳、一炁周流的先天狀態。這樣好比天地之氣,陰陽相合,氤氳摩盪,積雲降雨,雨為甘露,澤濟萬物,各得滋潤,風調雨順,自然而然,非以人的指揮,而能令萬物灌溉均勻。在人身修真而言,真陽真陰相合則化為金液玉液 金玉,金玉為靈性所化,了性了命。了命則滋潤臟腑,修復精氣及百骸的勞損,並組成金丹之命體;了性則恢復靈性先天之態,返本還元;了性了命也不是以心意的指揮而達成的。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靜修下手之初,思潮起伏,精結迴繞,始制有為之法,身心調息,導引精氣歸入中下丹田、橐籥呼吸,漸以凡息轉為真息;同時,心意亦由動盪,調攝入靜定,逆轉河車,煉精化氣,循尾閭而上,煉氣化神,以觀煉神,這些是有為有名的法訣,既達到其有為有名的目的以後,卻要知止,須要轉入無心無為、無識無相的狀態。蓋神丹結聚之時,容不得絲毫意識雜想滲入,前數章已有探討, 云:『差毫髮,不結丹。』於此之時,若非真空、心意萌運,反而損耗先天精氣,使精神疲乏;障礙靈通感應,破壞先天狀態而落入後天狀態先天殆矣,殆音怠。故云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海。

  金玉的流向亦應知止,止於黃庭中宮中黃,並蓄養於此。中黃乃靈覺覺知最深層次的境地,也是人身與靈性的中心點;丹經常指戊己二土相合而成“圭” 音歸 的位置。這個位置,猶如雨水落在山上,流向山谷、河川,最後流入大海一樣。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在於人身也是一樣,修道法於自然,將修真所得的精華自然運達及蓄養到靈性及人身的中心點,有如川谷之水,流入大海一樣。

 

 

 

 

 

庚寅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之 三十二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之三十二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在人一身之內,為甚麼會有爭戰?蓋能支取及耗用一身精氣神者,乃身心靈是也,三者取耗得宜,身心靈便可和諧安平。陰符經云:『三盜既宜,三才既安』。能藏,尤以第八阿賴耶識淵深無窮,能潛藏過去世無數善惡的業識,外緣一遇,喚起靈性潛藏業識的執運,縱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果際會時,自作還自受。所以修真要以內功外德消弭潛藏惡業業識;身心靈三者若不和合,便會產生爭戰。經云:『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夫佳兵者,善戰之師,雖能剋敵制勝,卻不免生靈塗炭 損神傷精,不祥之器也,為有道者所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有道的君子則貴左,左為陽為魂,修煉陽氣,煉魂制魄;左為青龍,精氣生發,氤氳蓬勃,疏條通達,關竅開通,一炁周流。用兵則貴乎右,右為陰為魄,為眼耳鼻舌身意,意守觀想,武火調燮,導引精氣,進火退符;右為白虎,管制調節,監察修治,剋亂肅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若以武火調燮,行氣導引,動意生欲,心萌運轉,必損身心靈自然真一之和諧,況用凡火,傷神損精,非有道君子所取。唯有衰弱修者,陽氣不足,精結物欲,習染已深,難入自然無為之清靜、中正安和之妙境,不得已而用有為之法,猛烹極煉,使精氣神產生轉化。 云:『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是故修真貴乎虛無恬淡,讓精氣神自然的昇華轉化。佳兵雖能制勝,唯勝而不美:用意損神,每每破壞招攝先天一炁的狀態,及先天靈性的感應。而修者感到滿意的地方,只是有能力調控關竅中的精氣而已,誰不知這些調控也是動意、傷神損氣的。夫傷神損氣者,又如何煉就一身性命返本還元、歸復無極呢?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以喪禮處之。

  青龍喜慶,白虎喪惡;青龍延生,白虎好殺。於人身而言,魂屬青龍木,魄屬白虎金,金能剋木,故日常生活中,魂受魄制,魄居上勢,靈性潛隱。是故世俗人只知有身心,不覺有靈魂,又因後天塵俗習染太深,失卻先天靈通的感應,感覺不到仙真佛聖的存在,不信道修真,任由靈性沉淪,待陽氣耗盡身亡,靈魂轉為陰鬼。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總括而言,修真無心則道生,順天而行,率性隨著靈性 而為,安和中正。常動武火則傷神損精,猶如戰爭中殺人眾多,應以悲哀泣之;雖戰勝亦以如喪禮處之 非真慶幸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