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年 修真課程 道德經與修真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道德經與修真

 

前言

  【道德經】究竟是一本甚麼書呢?道德經當然是道教徒必修之典藉;國家社會領導以之修身治國;名士哲者以之為座右銘;文人雅士以之為哲理寶典;連許多科學家也愛不釋手,以之解決科學上的難題。

  尋其根源,道德經出於西周‧周康王修文王、武王之業,使百姓知禮義,四十餘年不用刑罰,在位二十六年,與父成王同稱盛世,號成康之治 的時代,當時身為國師的 尹喜 祖師,見紫氣東來,叩請周康王調任為函谷關關令,知天真即至,跪迎 道祖 老子 於關道,強請為書以惠澤天下蒼生、後世。經 道祖三試其誠後,於 今陝西省 樓觀臺結草為廬,授道三個月,並且傳下道德經,囑咐:誠唸萬遍,自可通玄。世人若能知 道祖在樓觀臺授道的內容,則可感悟道德經五千言的核心所在。尤幸 道祖在樓觀臺授道的過程及內容亦有留傳於世,並載於【西昇經】之中,全書都是修性煉神、剖釋道理之文。

  尹喜祖師得證真道之後,亦將其心得寫在【文始真經】關尹子,也是輔釋道德、內修心性、超脫五行之學。參合三經之文,可見道德經的中心就是修真、道德之至理。 呂純陽師尊曾示: 『 道祖道德經傳之於世,為修道者指引修行之路徑,古今中外,學習、註釋不計其數,無論政治、哲學、科學、修身齊平,盡在其中。然各執一隅 音餘,未得全面整體,箇中奧秘,非潛修苦煉未能領悟。 95年7月2日』又云:『 道祖道德經是修真者修煉之梯階,箇中奧秘,非潛修密煉,焉能知曉? 95年7月23日

  壇主於數週前賜示,可用道德經五千文字為丁亥年修真課程,是故承 命以潛修密煉的角度再度參悟道德經,亦嘗試盡我綿薄之力與大家探討五千言其中的玄妙奧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經註解】:『道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物質 世界與無形 精神 世界的能源。』“道”先天地而有,後天地而不殆,永恆長存著,人得之則生 超脫凡塵,永享安和,逆之者亡 沉淪苦海,輪轉不休。可是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道 道可道,只是描述與形容而已,與事實畢竟距離很遠,不是真常的道 非常道

  人為甚麼要將人地事物,各各給予其名字?因為人有了覺知出自其靈性,覺知人地事物的存在,有別於我體,便以“名”來標籤之,在修真來說即是有觀覺以後生「人我之相」。可是人地事物是經常在變化的,以致名字也在轉變更改,是故可給予名字的人地事物 名可名,都不能脫離五行的運化,亦不是永恆長久的名字 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之根源,始於無極,無極「混元一炁」,無名無相,生天生地;人身有道,人身乃小天地,天人相應,天地相應為人之靈性無形 與父精母卵 有形,因緣感召而三身結合為一,交合之始無覺無知、無情無思 無名天地之始。無極化太極,太極「先天一炁」,一炁化三清,始制有名,生化萬物 有名萬物之母;太極在人身為胎元 父母未生前,與母共相連,無情生有情,虛靈澈洞天,身中精氣神為萬物 由一炁所化生 (未完…)

 

 

丁亥年 修真課程 合 之 二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合 之二

 

(…續上)

  《周易·文言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處世如是,修真亦然。

與天地合其德

  天道虛空自然,日月星辰可以運行,雲可以聚散,風雨雷電可以發生;地德順承天施,厚載河嶽,滋生萬物,靜蔭群生,至安至靜,中正和平。有道之士,性命合乎天地之德,性合於天,命合於地,身心性和諧統一;心性同發,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關竅開闔、動靜聚散、生成變化。陰符經云:『宇宙在乎手掌握之中,萬化生乎身』是也。

與四時合其序

  烹煉精氣神,全憑陰陽之力,始以下丹田發動“陽炁”。陽炁由初始時之似有似無,漸漸熱氣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時之熱力盛熾,薰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這段時間,就好比在一日內的─子時之後至午時之前;也好像在一年裏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陽火,烹煉精炁,煉精化炁,煉炁合神,是為之“進陽火”。

  其後陽極陰生,熱力開始減退,神火慢慢收斂,精炁開始凝聚,如雨雲之成雨;漸漸涼氣續增而轉寒,以至萬物一身之精氣,收攝歸根,潛藏於密,守命待時。這段時間,如在十二時中之午時至亥時、一年中之秋冬二季。修真之士,順勢將精炁凝聚,轉化收藏,煉神還虛,是為之“退陰符”。若不罔迭罔起,則在一次之烹煉中,仿如經歷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進退有度,合符時節,故能與四時合其序。

  呂純陽師尊於六月初二18/7/2004臨壇,賜示修真時節氣往來、寒暑迭易之內景:

春:

陰中有陽,由寒轉暖,春暖花開,溫情洋溢,氣候和暖,萬物生長;

夏:

由溫轉熱,陽中有陽,陽和暑熱,酷暑濕熱,火炎土燥,煩燥不安。 修者應 心安神靜,神靜腦靈,靈敏巧捷,敏捷機靈,身心靈竅 開展,智慧道心,熱衷於道,道心堅定,堅毅不屈,信心十足;

秋:

物極必反,陽極陰生,陽中有陰,由熱轉涼;秋涼氣候,清爽自如,如來如去,來去自如 先天與後天之一開一闔。明鏡秋毫 靈覺能觀照精炁之狀況,如在明鏡中鑒見自相之毫末,時節無差 精炁神結而成丹 若有 行差踏錯 主要是心神妄動,令精炁散亂,一子錯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滿盤皆落索。

冬:

智慧屬水,冬水旺盛,陰中有陰,由涼轉寒。寒熱溫涼,謂之四性。

 

  時值初春,正月建寅,陰中生陽,天地陰陽交泰,陽炁漸長,陰炁漸消,萬物 在身為精氣 生機勃勃。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正是修真之大好時機, 師尊有云:『富春人不見,通道通伭 木性疏條通達,乾坤爐裏煉,日月 魂魄 鼎中煎,木生長生汞 心液,金產續命鉛 腎氣,世人明此理,春風解水天。 戊寅年三月初二日 由於春天天地 在人為靈性及身體 陰陽交泰,陽炁上昇,更能通道及通玄,令魂易生汞、魄 身體的功用 易產鉛,鉛汞合而成丹藥,積藥而成丹。是故應珍惜一年中難得的修真好時光,努力應真。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