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三十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三十

三家相見

呂純陽師尊於壬午年五月廿日及十月十二日,重覆提及《悟真篇》中第十四章,文中有玄妙至理,以先天河圖數,總持修真之法,引示五行攢簇、丹結中宮、歸復無極之道: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
 嬰兒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完入聖機。』

  以河圖之數而言之,神數二,屬火居南;魂數三;屬木居東。常人著於事物,魂有執而運,動而生神先天,及後神動而生心,落入後天。今修者若能雙目回視,神光內照,靜心返神,息心忘慮,定神以久,則神凝見性 魂者性之本體也,變成 “東三” 與 “南二” 歸一而成五數,故云「東三南二同成五」。

M03L051.gif (76×239)  宇宙由 “無極” 而化,無極運而生太極,太極動而產陰陽,此先天變後天的演化。逆修返還之道:陰陽合而返太極,乾坤先天合而還無極,此後天返先天之理法。精數一,居北屬水。人之生,「精氣神」三位分別附於人體,人身上元

鎖骨之上 為神府,元神藏焉;中元為氣府,人之元氣,保存於正中 心臍之中間;下元 肚臍以下 為精府,精藏於腎,精能養內固外;順後天運化者,損精於外,精盡人終,將人身中之至寶,平白浪費。

  修真者依逆修返還之道,煉精化氣,抽鉛添汞,取坎中之,以填離中之;使真陰真陽相合,令元神從後天後天離卦狀態 返回先天 乾卦狀態,此即陰陽合而返太極也。

  唯精不能自化,須以丹田火煅煉之。丹田火起自 “人身命蒂肚臍” 之內,丹田位置在人身之 “西” ,是軀體之中心及起點 人身受孕育之位,也是氣機之樞紐。是故以丹田火煉精化氣,開關展竅,令竅穴相通,以致真陰真陽相合者,即以 “北一” 與 “西方四“,共成五數,故云「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屬土,在人為先天及後天之真 “意”,在人身為黃庭中穴,若自居中而不動,則元真之氣亦存於正中,其數自生為五,故云:「戊己自居生數五。」

太上道祖《內修篇》曰:『…氣屬虛無, 心意 動則生,寂則止,處於人身黃庭中穴。舉凡動 (心之所為,下同)、念、妄、邪、思、意及諸般情慾,均可使氣越黃庭, 元氣 離位則旋轉於小天地 人身之中,若不納之回舍 黃庭,則雖有乾坤 後天返先天 之法,不足以為 保存 者。欲回其位,以精串之,精力既足,串力當大,精合氣合,其位自回也。二者既合,亦即附胎 真元 以凝也,再而求之於元神之門,則聖結之道,自在其中矣。(第十章)

  三家相見亦即三組五數所述之精氣神,會合於黃庭中宮,結就仙聖之胎,還有先後之法程,有待日後探討。

  大道中和之數,修真中庸之理,五行攢簇之法,本非難及,奈何世人多偏執,過猶不及,學道者多,實修性命者少,丹成者渺,是故天下稀及之,故云:『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癸未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二十九

 

 

金蘭觀修真講義 —— 內 修 精 氣 神 之二十九

火之用

  上星期日 藥王菩薩臨壇,施 “三火” 於 “和胃茶” 中,以助壇生善信預防及驅逐瘟疫。人不能無 “火”,火乃人身之能量、推動力,也是熱力、體光、防禦網。火的特性,不為物質臟腑所隔,亦可以憑經絡運轉於周身;譬如神火可以下炤於身體各部份。火可助氣運行,推動身中之 “氣液” 循環,故修真之士起火於丹田氣海,生陽炁以推動氣液之周流,所謂「金烏

玉兔如梭轉」是也;此外,火性灼熱,向外發揮,鼓動臟腑,令沉疴宿疾、渣滓污垢,從汗孔而排出,潔淨臟腑;修煉下丹元者,燒煉丹田,還元煉藥,焉能無火?

  人身之火,本於天然,天然之火,六脈平均,人身賴此而得身榮。火還可以開啟愚蒙,蓋人腦的思維、推敲、運謀皆耗用腦力能量,若火盛強,並能以水濟火,調運得宜,則火旺而神明。

[太清玉冊.卷八】上尸彭倨名青姑,伐人目,居人頭,令人多欲、好車馬;中尸彭質名白姑,伐人五臟,居人腹,令人好食、輕恚怒;下尸彭矯名血姑,伐人胃命,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殺。

心靈隔閡,心難收攝,名為隔魄;肝火生紅,動而衝性,名為衝魄;脾經受挫,舉步不邁,有如被托,名為托魄;肺金有焦,礙其流潮,名曰焦魄;腎經宜暖,寒則礙安,此為寒魄;礙人之氣者謂之卸魄;礙人之血者謂之飄魄。【三教明宗】對此七魄有詳述。

  【修真傳道論.論水火第七】中有云:『…燒三尸

之累以除陰鬼,上行 火熱灼熌,展關達竅則一撞三關 尾閭、夾脊、玉枕,下運則消磨七魄,煉形成氣 煉精化氣而輕舉如飛 靈性輕清,煉氣成神而脫胎如蛻 音退,如蛹之變蛾,若此皆火之功也。

火之宜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火能榮身,亦能侵性。蓋 “神” 亦屬火,同者相通,故火可通神而達於性,可以煉性,也可以礙性;善用火可以護養本靈,譬如心虛無物,定神定息,能封閉外來之侵擾。相反,性受火動,則火處於本靈之位,蓋其真性,火力猛而本靈之力不濟,以致本性受役,動亂於中,大礙真性,結果傷神損性,又有所謂「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更甚者有「走火入魔」之虞。查其起因,皆由修者於行功時

甚至平時聞見外物,或尋思外事,動心火、肝火 嗔怒、無明火或慾火等等,不加遏抑,有者更助長其勢,使火衝及靈臺,性受火攻所致。

  是故修者應待人以恕,排火以量,所謂心量廣大,肚可撐船,以防止諸火泛濫,損及本性。 道祖《清靜經》教人以空無所空,無無所無來修性;《陰符經》以至靜之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無六根、六塵,無眼界、意識界,無……。最近乩文經常提及中和之道,不是中和不是福,務使內火不動,返璞歸純,止於至善。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