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二

2.2 Me1.gif (616×40)
 

以古時燒煉「丹藥」來比喻內煉精氣神: 煉丹必先有藥,內丹是以「精氣神」為藥;煉藥必須有盛載藥物的器皿,稱之為「鼎」,人身雖大,精神能聚焦之範圍,不過指頭般大小而已,是故可以匯聚精氣神之關竅,皆可以為鼎;烹煉必須有火,生火、發火之器具,名之為「爐」,臍後丹田,為發火之樞機,火發之時,火熱灼閃,神闕肚臍之下,波濤澎湃 不停震動

2.2 Me2.gif (157×25)

以下丹田為爐鼎,先煉下丹的理由有數點: 下丹田位於下元精府,若火候未強,精未能化氣,難於搬運;而氣卻可隨心而運,神火容易下炤於丹田,乃移神氣以就與及的位置,如移船就岸,以結聚精氣神也。 人身之氣,循行於十二經絡,滿溢而注於奇經八脉,但人在胎時,卻由母體經「臍帶」輸入;逆修返還之理,必由後天之形態而返先天之狀態,修神如是,精氣亦然,修煉下丹令精氣神返還於身之「祖根」,即「臍根」是也。 修真講求「內外咸通」:首先要內功與外功 功德 並修,兩者互相扶助,有高功德者是為「上根」,有大德行者是為「大器」。

2.2 Me3.gif (85×25)

其二是身內與身外咸通,人身乃一「小天地」,有如天地之縮影,靈性尚重濁者位居人間,故修煉下丹 太極界,是為匹配。靈性輕清者則上浮於雲霞間,可修煉中丹;上根者可修於天上,而陽氣滿足者更可龍飛九天,修煉靈性於上丹田 乾宮,洽當自然;猶如小學生習小學,中學生讀中學,大學生修大學,適如其分。唯各人的位置不同,功到昇遷,不得真師指點,人難知之。在金蘭觀學道以修真為主, 師尊壇主對盡力於壇務的壇生,每每明點暗傳,指引修真路向,靜悟乩文便能達意。

2.2 Me4.gif (85×25)

有很多壇生在金蘭觀學道之後,下丹田有如珠般大小的位置,發出溫熱的感覺,此乃 師尊壇主所傳之內丹「丹頭」,亦即下丹「安爐立鼎」之處, 李道明師尊有云:『渡人須用金丹渡,要識金丹先明 腎氣鉛光一點賴師傳,不得真師枉徒然…… 丙子年六月十三日乩文』,其中鉛光即丹頭也。丹頭有得之後,又必須於每日子時,勤煉丹基,所以 師尊又云:『夜半子時,一陽潛動,天心來復,人身亦然,丹田種生,發生有時,神來時至,寂靜雷聲。春雷初動,少陽炁生,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其中有信,信到莫驚。日積月累,筋骨堅強,沉疴盡清,丹基在此… 丙子年六月初六乩文』。當在子時之半,天地陰氣已極,陽氣剛生,在此時守靜之篤,以天地一陽之氣,推助丹田以生真一之炁 腎氣,產生「天人相應」、一陽潛動的效應,以此法生陽氣煉丹,效果最大。

李道明師尊亦於丙子年四月三日及戊寅年十一月初二日重覆訓示鞏固下元之法與及一陽來復之理 見附文

丹法當以自然而然為最妙,唯久煉而陽炁仍然很弱,丹田沒有溫熱感覺,怎樣可以使陽氣生、感覺加強?【靈寶畢法 - 燒丹煉藥第四】中有輔助燒煉下丹之法:『……陽氣既弱而真氣無所戀,徒勞用工而採合 精氣神,必於此時神識內守 意守下田,鼻息綿綿 深長之腹式呼吸,以肚腹微脅 內收,臍腎覺熱太甚,微放輕勒,臍腹未熱緊勒,漸熱即守常 守定,任意放志以滿乾坤 靈性及全身,乃曰勒陽關而煉丹藥……』。(未完)

2.2 Me5.gif (289×88)

 

辛巳年 修真課程 內修精氣神 之 一

金蘭觀修真入門講義 — 內修精氣神 之一

太上道祖【內修篇】曰:『凡人入後天,其性必蔽、神必散、氣必洩、精必敗,此三者 精氣神俱為人性所傷。(內修總論)』。又曰:『在常人而言,精氣神雖附於人身而不能聚結,肉身歿後,此三者隨軀殼而離去。(第二章)』。再曰:『壽數既盡,雖天地亦不能挽回人之終也。神先出,氣即絕,精始散,三者一散,永無復合。皮囊既脫,三者散漫於天地之間,如是則不離六道輪迴而巳。(第三章)』。

修與不修有何不同?

太上道祖【內修篇】云:『若有道之士,則能將三者由散而合,由合而結,此乃內煉之所得,亦非天地之間自然可能成功者。(第二章)』,又云:『 倘若在生時,將三者 精氣神煅煉,死後皮囊雖脫,而三者不散,結聚如一,聚散能自如。若 煅煉湛深,此三者更能入石,亦能飛形,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此之謂神,此之謂仙聖。此無他,三清能聚否耳!第三章)』。再云:『倘經 煅煉,則三者集中而結為胎,更得五行之助,水方火相濟,金木 魄魂相剋,始能通七竅,破黃庭,越丹田,過泥丸,而活動於虛無縹緲之間者。如是則神出於舍 軀殼,出入自如,安守能定,動則處於太虛,靜則三昧合一,能動能靜,始見三清。三清既現,則入化出神,則飄飄然而為仙聖之域,如是始能超凡入聖。(第五章)

內修之法

人身之貴,貴於精氣神,離此軀殼,只得一團陰靈,內修更是困難。是故內修是以人身之精氣神來煉性。性乃虛靈,無形無質,難以捉摸,如何可見?性本虛空如天,天亦難見,但寄於天之光,人見天之光,則知有天也;人性亦然,性雖杳冥難見,但寄於精氣神,內觀精氣神之變化,則知己性之狀態矣!

2.1 Me4.gif (310×109)內修之法,入手宜煉靜,次而煉定,熟煉氣液之升降、水火之聚散之後,再煉三品之合,然後煉三品之凝結。

惟精在下府,氣在中府,神在上府,常人三者本不交,如何可得以交合?若不得交合又如何使之胎結?

三段功夫訣

修真者煉精化炁於下元,提運精 炁至上元,神與 炁合於乾宮,養神凝精使三者凝結,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者合一,得其純陽。話雖容易,行之不易,一蹴即就者,非上根大器者不能為之,故又將功法分為三段,一步有一步之驗證,方便門人循序漸進。

築固下元第一

若要提精運炁,先能煉精化氣;若要煉精化氣,先煉丹田爐火。精之所以能化氣,皆因三火之聚,燒煉於下丹田,加上巽風橐籥 呼吸抽風助火,發其爐火,薰蒸兩腎藏精,有丹田火湧、熱力薰騰、湧泉赤熱、兩腎湯煎、關竅震動的感覺。【內修篇】對火候調節,亦有如下之要求:『內修者一氣(炁)之用,自發其爐,爐火之升降,即內丹之上下運行也。……人體之中,氣動則風生,風既生,火即燃,初發之火,不文不武,有如處於季春,不寒不熱,溫暖以待者。進而氣更動而風更盛,則火當漸揚,斯際之火,正如夏初之間,炎熱之中,略帶薰風耳,此為文火也。再進巽愈動而火更張,當此之時有如炎日當頭,赤帝迫人之威,此武火也。其退也,由武而文,由文而溫,進如四季之順序,其退也如步出台階,按次回復,如此火候,乃屬正常。……火候不足或不節調,正恰如冷火燒炊,其結果不生 不熟耳。內煉亦然,修者勿以潛心待之之象以行也。(第十三章)』。(未完,下期3月25日續)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