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 修真課程 修真圖注釋 之 七

 

 

金蘭觀修真講義 —— 修真圖注釋 之七

與天地合其德

  修真之士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處世如是,修真亦然。修真下手,靜定之中,煉就“心”與“性”相通,心性合一,心性和諧,天人同發,不偏不倚,陰符經所謂之:五賊在心心中五行之運,施行於天 能與性同步施行 是也。故能取用身中之精炁,主宰關竅經脉、四肢百骸,一切動靜聚散、生成變化之權,陰符經有云:「宇宙在乎手 掌握之中,萬化生乎身」是也。心性唯能“萬物作然而不辭 不辭勞苦,生而不有 不視為已有,為而不恃 不自恃自傲,功成而弗居 功成身退而不居功道德經觀徼章第二,此乃內修時與天地合其德也。

與四時合其序

  烹煉精氣神,全憑陰陽之力,始以下丹田發動“陽炁”。陽炁由初始時之似有似無,漸漸熱氣充盈上升,以至高峰時之熱力盛熾,薰蒸一身上下、四肢百骸。這段時間,就好比在一日內的-子時之後至午時之前;也好像在一年裏的春、夏二季。修真之士利用陽火,烹煉精炁,煉精化炁,煉炁合神,是為之“進陽火”。 

  其後陽極陰生,熱力開始減退,神火慢慢收斂,精炁開始凝聚,如雨雲之成雨;漸漸涼氣續增而轉寒,以至萬物一身之精氣,收攝歸根,潛藏於密,守命待時。這段時間,如在十二時中之午時至亥時;一年中之秋、冬二季。修真之士,順勢將精炁凝聚,轉化收藏,煉神還虛,是為之“退陰符”。若不罔迭罔起,則在一次之烹煉中,仿如經歷春夏秋冬四季。有道之士,進退有度,合符時節,故能與四時合其序。

  呂純陽師尊於六月初二18/7/2004 臨壇,賜示修真時節氣往來、寒暑迭易之內景:

:陰中有陽,由寒轉暖,春暖花開,溫情洋溢,氣候和暖,萬物生長;

:由溫轉熱,陽中有陽,陽和暑熱,酷暑濕熱,火炎土燥,煩燥不安。修者應 心安神靜,神靜腦靈,靈敏巧捷,敏捷機靈,身心靈竅 開展,智慧道心,熱衷於道,道心堅定,堅毅不屈,信心十足;

:物極必反,陽極陰生,陽中有陰,由熱轉涼;秋涼氣候,清爽自如,如來如去,來去自如。明鏡秋毫,(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時節無差。若有 行差踏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智慧屬水,冬水旺盛,陰中有陰,由涼轉寒。寒熱溫涼,謂之四性。

進退日月權 18/4/1999 及1/8/2004降壇詩句中之詞

  修真圖中可以見到環繞著人身,有三十月相。由玉爐之初一月旦,到尾閭之初三,近夾脊之初八 上弦,上至泥丸之十五生門前之廿三 下弦,再回至玉爐前之三十,是為月相之一循還。這循還路徑,貫串人身主要宮位及關竅,經云:「五千四十歸黃道,正合一卷大藏經」。大藏經有5040 360乘14 卷,包含整套修真之典藉,李道明師尊云:『經者徑也,修煉途徑』,暗示修煉之途徑,全在這循還路徑之上。

  月體本無光,借日光而生光,月相顯示了日月交會的情況。丹道借月相來說明魂魄交會之狀態:以日光為魂,以月體為魄,所謂「日魂月魄」是也。由初一起,魄中生魂,至初三而現出一彎新月;初八上弦,魂魄各半;到十五月望,魂全而魄消。又由十六開始,魂中生魄;

(未完…)

 

 

甲申年 修真課程 修真圖注釋 之 六

 

 

金蘭觀修真講義 —— 修真圖注釋 之六

論三關

  ”陽炁” 由真一處潛萌,在下丹田長養,氣足而發動,下行開關展竅,煉精化炁,導引坎水逆流,逆上三關。”精炁” 生於位,填補中之陰,所謂取坎填離是也;其主要作用是修煉元神,祛去靈性陰霾。缺乏者:內景漆黑,魂魄重濁,陰質惡孽 令靈性偏執,偏離正位,心神昏濁,受制於物 身內外,滯礙不停,難以靜定。充足者:內景明朗,精光常現,魂魄輕清,靈性超脫,心意寬解,不受物拘,清虛靈明,祥和安定;災病不作,智慧日增。

  鍛煉身體,可以從形態上或體能上的改變,來顯示成果;修煉靈性則不然,人人靈性雖有,但卻難以察見。是故修煉元神,只能以精炁的內觀景象來反映元神的狀態;譬如肉眼看不見的氣壓、氣流,卻可從天上的陰晴、雲雨及風雷的變化反映出來。《洞冥寶記》第二十六回. 呂祖度己度人文中有自述修煉的過程云:『讀三教書,玩一壺景。』所謂「玩一壺景」者,即修煉靈性的借喻也。

  修真以修煉元神靈魂 為主要目標。初修者不明所以,追求身體上的氣感,以為三關只是脊柱上的三個關竅,故用意領氣,沿脊髓上行而衝通之,有氣感掠帶過就以為道在是矣、三關通矣、無何難矣。誰不知用意領氣已是不斷地動心用意,人的心性在動心用意之時,只能在後天意識的層面,而不能返回先天靈性的層面,又從何而能達到精炁充盈之內景哉?

  上文所述三車羊鹿牛車 之要領,便是能將精炁傳輸至靈山,畀元神採納,化其陰霾,方契修真之要旨。引而申之,精炁過三關,便是元神採納精炁的三個重要程序。當安爐立鼎、離宮修定之後,神識便開始獨立為主,以人體為覺知的天地 所有領域;體現了「兩重天地」的情況 即人體之內為內重天地,人體之外為外重天地。靈覺感觀的領域,可以集中在目前一點,也可彌綸於天地之間,更可退藏於密 無知無覺 ,其變化甚大;不似人身在現實生活中,變化甚微。  李道明師尊曰:『甘露 坎水 上升,離火下降,升降出入,若存若亡,綿綿密密,勿念勿忘,似守非守,外尋感應,內求呼吸。2002年6月23日乩文。此乃 師尊的真修法訣,其中外尋感應,即尋求身中關竅之感應;譬如下丹田之火熱灼閃,陰蹺穴的雪裏開花與及絳宮之寬懷細柔等感應。內求呼吸者即靈覺感觀領域的收放開闔也。譬如開放之時,下達湧泉;收闔之時,將精炁收納在泥丸等,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是也。由於元神採納精炁,在開闔之時所遇到的障礙難關,三關之障礙,自然而形成。

尾 閭 關 第一須陽炁太子 潛動,丹田炁足,精炁能在坎位煉化。而欲搬運精炁於靈山之上,又需神火下運,引領三車至靈山塔下,穿越而上,並非容易之舉,此身之障也。

夾 脊 關 其次精炁受心意所使役,心動則氣散,欲使精炁收束聚隴,上運靈山,非煉就寂靜安慮之心,無法達致。夾脊關通心,精炁易散,此亦心之障也。

玉 枕 關 若魂性偏執,精炁不純,在玉枕關處亦即上九竅處 振盪不休,心神不能返回先天靈性的層面,精炁不能歸納於元神,此靈性之障也。(未完)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