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解 之四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陰符經解 之四

天地萬物之盜,

  天覆地載,長養萬物;天地一炁周流,春生秋殺,天地之陰陽變化生殺萬物,而萬物之精氣皆受天地之所影響、盜奪。在內象而言之,人之靈性與及四肢百骸皆長養身中精氣,但亦耗用身中之精氣。盜有強取之象,何以用“盜” 字來形容攝取之象?蓋人身精氣亦受事緣及人心所耗損也,並有爭奪之象。萬病之根由,由於耗損元精元氣,五行出差,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傷及經絡、臟腑,以致衰敗或受外邪所侵。陰符經在此說明耗損精氣之因由。

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現代人所追求者,奪人精氣,損人精神,令人失節過度:勞役於生計、電話電視、聲色嗜好、名利物慾…萬般外緣,爭奪人心,非人之盜乎?相對而言之,人也是萬物之盜:鑿山鑽井,開採挖掘、捕殺為食、耗毀林木、能源耗用失節,大氣層之溫室效應,廢物積堆如山,污染空氣、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六十三億人不斷之共孽,盜萬物之嚴峻,其後果可想像乎?

  以內象而言,人受外物之牽制,妄心機巧不停,妄損元氣,耗費精神。總括而言之,災劫病患之根由,皆因妄顧道德、盜之不宜而起。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如何既宜?三盜之宜,機要在於人,以內煉而言之,人心收攝,虛心靜慮,無欲無求,則不為萬物所盜矣;人能忘身外之事,靜參身中之虛實,默運陰陽,陰陽顛倒,取坎填離,雪裏開花,奪其造化之源 先天一炁 以煉性命,後天返先天,此盜之宜也。先天既返,性心身 天人地三才 祥和安定,平衡和諧,所謂三才既安。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一炁”由精氣神合聚而煉成,是身中的水火陰陽,逆返先天太極之境界。經絡臟腑若出現五行偏差、陰陽不調的狀況,而以此一炁,運於百骸之時,則可調理其五行偏差、陰陽不調之患。若能啟動其機要,使一炁周流於身,循環無端,則身中萬化咸安,前景光明矣。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

  “神”者變化莫測,奇妙而無方,人見兆龜數蓍,能卜過去未來,皆謂之神;又見萬物之生成,千萬變化,讚嘆造化之妙,亦謂之神,殊不知造化之神,源於陰陽,陰陽源於太極,太極源於無極。無極虛寂無為,而從無中衍生出天地日月、陰陽變化。其神之所以神,本於空無,人卻不知。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陰陽之象,莫大於日月,日月相交而生弦望晦朔,可以憑之而知消息:月望而神明,月晦而昏濁;陰符經註曰:『月逢晦而成坤,甲到庚而成象。』參同契曰:『元精渺難睹,推度效符徵。』度者度數也,日月往來,寒暑相推,皆有數存於其中。陰符經註曰:『大者乾是也,小者坤是也;靜而得之謂之大,動而得之謂之小,動靜相兼,剛柔相配,故曰有定。』(未完…)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陰符經解 之三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陰符經解 之三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有睿智、愚昧之分,性有靈巧、笨拙之別。人性的巧拙皆因清濁之炁使然;人之初生,奪清炁而為上智,得濁炁以成下愚。人性雖有巧拙,本來都是混然天性,後天心識愈強,真性愈迷昧。無論人性如何靈巧善變,也不可能在靈巧善變中返先天而得道。善修者收伏後天心識,如處於不聞不睹的狀態中。故陰符經說可以將人性之巧拙伏藏,禁閉而不用也。 道德經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將心之識捨棄,將性之巧拙伏藏,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可以與之同參。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 眼耳口鼻七竅及下元二竅 乃出入人身之戶、心與外界接觸溝通的嚮導、言行視聽的橋樑。欲去九竅之邪妄,在乎“三要”,三要者:停機以定心,正心以明性,見性以合天。三要為修煉的三個層次,蓋人心機巧不停,必先將心萌運轉停下,方能心定,將心放開;若心有精結,執於事物,又須以道德正心,將心結解開,不受物綁,逍遙自在,性光亮耀,是為性明;又以觀照,將性光聚攏,歸其根元,是曰見性,性本虛空合乎天,能返本性,即合天也。

  動則有為,靜曰無為。內煉三要之時,停機定心、正心明性、見性合天,究竟是動還是靜?是有為還是無為? 要達到三要所指的境界,過程中有動有靜,並非單純的有為或無為,故曰可以動靜。 李道明師尊有云:『有為無為適自宜 不論是有為或是無為,但憑當刻適宜而行之』便是這個原故。

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此節說明因果的道理。木可以生火,這是自然之理,但木生火則焚軀,焚軀自毀,為禍不少矣,故禍發之時,必刑剋自身。相對來說,若容姦 姦細、姦邪、姦宄 潛萌於國 在個人則為一身,日就月將,時限一至,必然令國家潰敗,以致覆亡。這是修真者應注意的問題,眼光應要遠大,尋根究源,一切以深為根,以性為主,以命為本,以修真為急務;不要半疑半信、漠視危機、磋跎歲月,而沉淪於生死輪迴苦海之中。故說知性命之寶貴而勤誠修煉者,謂之聖人。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有五賊,木火土金水,「春、夏、長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物之生殺,及其生殺之間的變化過程,完全被包括在其中矣;由天而生,由天而殺,是曰天生天殺,此亦自然之道也。自然之道藏這生殺之理,亦道之理也,能掌握這道之理,則得道矣!

  人身之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炁聚則生,炁散則死;神聚如日出而明,神去如日落而昏。這周而復始,循還不息的現象,與天地之造化相同。修真之士,洞悉天地,默運陰陽,奪天地之造化,無中生真陽之炁,炁結而成丹,是為生;心性從機巧而歸於虛無,虛無寂滅,近乎殺,此非道之理乎?

天地萬物之盜,

  天覆地載,長養萬物,天地之陰陽變化生殺萬物,萬物之氣皆受天地所盜奪, (未完…)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