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解 之六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陰符經解 之六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之元,性受心所導引及影響,而轉變其狀態。感覺煩厭、苦惱、閉翳則心扉 心輪 閉;內心悅豫、逸樂、安和則心扉 音飛 開。心扉閉使性,心扉開令性。以陽養性 修心養性,性有輝,性光發見。

  心動則性浮動,心靜則性沉穩。心性浮動則五賊相攻,後天難脫,先天難返;心至靜則性廉節,可以育陽 積陰而留陽,可以歸真,可以契道。  呂純陽師尊有云:『木沉金浮』,意謂魂性沉穩則金炁 性光 浮現。《陰符經》在此帶出樂與靜,二者在修性中的特點與重要。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

  天虛空無為,似乎是很自私的,因為人欲與天對話,或是苦苦哀求,卻難得到一點的回應。但天無不覆,日無不照,卻是大公無私;風雲雷雨,山川河海,卻是一任自然;飛潛動植,萬事萬物,卻是生生不息;此上天好生之德也。若人認為:天之空無,近乎不存在,可以違天悖理的話,那又大錯特錯了!試觀天網之恢恢,疏而不漏;天災浩劫、海嘯暴風,收伏淫妄奸貪之徒;賞善罰惡、天理維持,無不在天之管轄中。天以何禽制之?以炁也,故曰「禽 此乃古字,與擒字相通 之制在炁」。

  以修真而言之,人性好比天,修真搬運 河車 一身之精華,上與神合,以煉性天,這樣似乎是很自私的。功成金丹鎮守,中宮藏養,卻能發揮著調治五臟六腑、濟扶四肢百骸的作用;一身四大無不受惠 自然而為,這樣卻又是至公無私的。丹何以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呢?亦以“一炁”之推動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陰符經在此說明生死、死生之互根也。以心性而言之,心生 機巧 則性蔽;心死 寂定 則性見。以人身而言之,生人者,腎精也;故腎為生人之根。唯人日耗元精,精竭而亡,令人死者亦此根也 生者死之根也。修真煉精化? 一炁之生以精為本,並河車逆轉,還精補髓,養性葆命,從殺 損耗 中奪取生機,為修煉性命之根源,故曰死者生之根也。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恩”指夫妻間的情愛,陰符經註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言其愛中有殺,殺起於愛也。何以見之?如夫妻之相愛,恩也。生於害者:原日因有孽 情愛夫妻冤債深 而完業也,所以今劫成恩,不是恩生於害乎?何以害生於恩?今生為愛而彼此相守,盜失精神,而至於死,不是今生之害為恩而生乎?恩害相隨,如生死相同,人之修煉也,可不防刑中德、德 福也 中刑 禍也 乎?』

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陰符經原文為:人以天地文理聖。修性之道,不是以聰明睿智而得,亦不以學識廣博可達;雖是愚人,能以天地之文理,得而修之,亦可成為聖人。天地之文理是甚麼?乃天地自然之道, 道祖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身乃是天地之縮影,人身乃小天地也;天地之道,人身亦有之,不須外求,此為內功也。我亦以時物之文理以成為賢能明智的人。以時物文理者即推究時物 現時事物 的道理,隨而行真善,此為外功也。  (未完)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陰符經解 之五

金蘭觀修真講義 — 陰符經解 之五

…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人為天地之貴,稟承三才之靈 性為天,身象地,心比人,若能通曉陰陽升降之理,效法日月交合之機,來鍛煉精氣神,修煉性命,則聖功生焉;勤持不輟,火候得宜,則神明出焉:本性圓陀陀,光灼灼;功果滿圓,靈光燦耀。天運推移,因緣際會,修積功行,日積月累,所得之厚薄,各有賬目,亦為日月有數;品位大小以功果多寡定分,也曰大小有定。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前篇言及三盜,以奪其生命造化之源 先天一炁 修煉性命,後天返先天,為盜之宜。若非盜精氣神而逆煉,焉得一炁之生?若不得一炁,何以歸根復命?若不歸根復命,聖功由何而生?神明又從何而出?其盜機也,只是一盤玄功:修真靜坐,抽鉛添汞,取坎填離,河車搬運,還丹九轉,溫養沐浴。在身內之真修,杳冥難測,天下群迷、凡夫俗子如何能見、從何而知其箇中之玄妙?

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君子明悟「性為根、命為本」,性命之窮,皆因無明,迷真逐妄,把人身之至寶精氣,平白浪費,於生死中,循環迴轉,無有休止;能得性命之道,君子自當堅篤修持,盜精氣而逆煉,積儲真元,以固我性命之窮,使真性靈明不昧。小人不悟本來,雖得妙道之機,但信志不堅,作輟不常,終亦不行;或因攀附名利,或因聲色嘗慾,或因多務不捨,或因得失計較…種種因由,塵網不脫,重浮華而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一而專也。

  瞽者之所以善聽,聾者之所以善視,皆一其心而得專注也。何以故?因為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乃感通外間事物的門戶;眼一見,耳一聞,意一動,皆分神而失專注。修真須集中精神,性心身合一,精氣神聚一,莫不停機而專其心,所謂「定心返神,凝神見性」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無物不生;思想、心意皆有人、物存於其中。試問有那個念頭沒有主角 人或物?心之於物,猶如火之生於膏薪,膏薪一除,火亦不存焉,故云心生於物,死於物。

  很多人當心念運轉之時,眼神不自覺地表露;又或見人在睡中雙眼雖閉,眼球在眼簾內轉來轉去,當知此人思想劇烈,正在發夢。以修真而言,目為靈魂之窗,存神定性之竅,是故以目定觀為制心之機括,可以定心,可以盜機,可以聚炁,可以調控火候;調控無差,爐火純青。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目之觀照,無情無思;如天之虛漠,覆罩萬物,不假作為,毫無情感,似是無恩於萬物。《道德經》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 音初 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唯天之無恩而大恩生,即使行雷閃電、暴雨烈風,萬物受之而莫不生機蠢然。《陰符經註解‧六章心法》:『外視為殺,內觀為盜,以迴光返照,定其神明,而復其真機也。五臟精華,皆發於目,目乃先天元神、靈光所遊之宅也。』 (未完)

 

【上一篇】   【下一篇】   【修真目錄】   【主網頁】

 

error: 內容受到保護。Content is protected !!